徐燕
-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癫痫发作急性期延髓内脏带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 2000年
- 以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为模型 ,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动物行为观察的方法 ,研究了从癫痫点燃后 30 m in至 3d 8个时间点的延髓内脏带内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 :癫痫点燃后 1h细小型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多 ,尤以孤束核及软膜附近明显 ;6 h后延髓内脏带各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均增多 ,以延髓内脏带背内侧区及腹外侧区较为密集 ,中间带状区相对较少 ;1d后肥大型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增多 ;3d后肥大型细胞出现肿胀、变形。此结果提示 :癫痫发作急性期 ,延髓内脏带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此病理过程 ,对机体应激反应 ,心血管调节。
- 田国红夏峰徐燕饶志仁黄远桂
- 关键词: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癫痫延髓内脏带病理过程
- 西北地区Guillain-Barré综合征电生理变化
- 2000年
- 徐燕江文黄远桂王洪典邓艳春吴保仁任雪芳
- 关键词:GUILLAIN-BARRE综合征电生理
- 甘珀酸对大鼠脑皮质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大鼠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神经元损害的影响 .方法 :术前 2h右侧脑室注射甘珀酸 (5 0 μg/ 2 0 0g)使用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技术 ,观察甘珀酸预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 2 4h梗死灶体积、FOS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后甘珀酸预治疗组梗死区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P <0 .0 1 ) ;甘珀酸预治疗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F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 ;甘珀酸预治疗组大鼠脑梗死灶周边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可塑性变化 ,但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结论
- 张光运段丽饶志仁徐燕
- 关键词:脑缺血甘珀酸星形细胞
- 陕西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学分型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啨synerome ,GBS)的电生理学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 1999年我院诊断的 98例GBS患者的电生理资料。结果 98例GBS患者中原发性脱髓鞘型 5 0例 ,原发性轴索型 2 5例 ,神经失电位型 8例 ,不明确型 11例 ,正常型 4例。不同类型GBS发病均以儿童和青年人为多 ,中年和老年人较少。在不同年龄阶段起病的GBS以及在不同病程阶段检测均以脱髓鞘型为主要发病形式。
- 江文王洪典徐燕吴保仁王津存任雪芳
- 关键词:GUILLAIN-BARRE综合征多神经根神经炎电生理
-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100例电生理学分型分析被引量:1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 (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 (GBS)的电生理学分型及不同电生理亚型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2 0年诊断的 10 0例GBS病人的电生理和临床资料 ,应用 χ2 检验比较不同年龄阶段GBS各亚型发病的差异性。结果 10 0例GBS病人中原发性脱髓鞘型 5 1例 ,原发性轴索型 2 5例 ,神经失电位型 8例 ,不明确型 12例 ,正常型 4例。在不同年龄阶段起病的GBS以及在不同病程阶段检测均以脱髓鞘型为主要形式 ,各年龄组之间GBS亚型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BS病人中病前 32 .0 %患上呼吸道感染 ,2 2 .0 %患消化道感染。农村和城市病例数几乎各占一半 ,未见有明显的城乡分布差异。脱髓鞘型和轴索型GBS全年均有新发病人 ,第三季度发病人数相对为多。结论 在我院就诊的 10 0例GBS病人的主要发病形式是原发性脱髓鞘型 ,各亚型的发病特点与欧美以及河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结果比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 江文徐燕吴保仁黄远桂王洪典任雪芳
- 关键词:多神经根神经炎电生理学
- 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对癫痫大鼠脑内Fos样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颈部迷走神经干刺激 (VNS)抑制癫痫发作上传通路过程中的关键核团及相关脑区。 方法 利用红藻氨酸 (KA)诱发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 ,并结合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后全脑及延髓内Fos的分布及电刺激的影响。 结果 VNS后脑干双侧孤束核、蓝斑、臂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有很强的特异性Fos表达 ,外侧缰核、丘脑室旁核、菱形核、下丘脑室旁核、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隔外侧核、梨状皮质等脑区亦可见Fos阳性细胞。预先给予电刺激后海马、齿状回、额、顶、颞皮质区域Fo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 VNS后Fos阳性的脑区及核团可能是电刺激发挥抑痫作用的关键部位 。
- 田国红段丽饶志仁黄远桂徐燕
- 关键词:迷走神经即刻早期基因红藻氨酸癫痫FOS
- 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点
- 2007年
- 目的探讨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臂丛上干卡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表现为一侧上肢桡侧感觉障碍,13例合并同侧肩背部或胸部感觉异常;所有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处均有明显压痛,并放散到患侧上肢、肩背或胸部;55.6%(15/27)患者患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疼痛加重。25.9%(7/27)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低,7.4%(2/27)患者大鱼际肌运动单位电位异常。27例患者颈椎X线片检查未见相关的责任病灶。局部封闭并理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5.2%(23/27),4例(14.8%)无效的患者病程较长。结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中下1/3交界点压痛并放散到受累的上肢、背部或胸部是臂丛上干卡压症的临床特征;压痛点局部封闭不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 韩军良夏峰徐燕张光运赵刚
- 关键词: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症周围神经病
- 低渗刺激下大鼠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反应的调控机制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SON)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反应的调节机制,以及牛磺酸拮抗剂(TAG)和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9%盐水;低渗组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0.83%葡萄糖+0.3%NaCl);TAG+低渗组和CBX+低渗组分别经侧脑室注射TAG或CBX,2h后经尾静脉注射低渗盐水。常规固定取材制片。切片进行抗Fos、抗加压素(VP)、抗甘氨酸受体(GlyR)、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免疫荧光染色,镜下观察在视上核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低渗组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和Cx43表达高于对照组,GlyR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多,Fos和VP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少;TAG+低渗组和CBX+低渗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同低渗组,而GlyR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少,VP-、Fos-阳性神经元较低渗组均有所增加。结论低渗刺激激活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经缝隙连接释放牛磺酸而抑制神经元,减少VP的释放,此过程可被TAG和CBX所阻断。
- 高蓓段丽江山熊鹰飞曹荣王新红徐燕饶志仁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视上核免疫荧光
- 低渗刺激后大鼠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牛磺酸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渗刺激大鼠后,视上核(SON)内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活动的机制。方法:大鼠分为4组:(1)等渗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低渗刺激组,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0.83%葡萄糖+0.3%NaCl);(3)氟代柠檬酸(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fluorocitrate,FCA)+低渗刺激组,经侧脑室注射FCA(1 nmol/μl/只)2 h后,再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4)甘珀酸(缝隙连接通道阻断剂,carbennoxolon,CBX)+低渗刺激组,经侧脑室注射CBX(50μg/只,10μg/lμl)2 h后,再经尾静脉注入低渗盐水。各组动物刺激后90 min,常规固定、取材、下丘脑连续冠状切片。应用抗牛磺酸(taurine,Tau)、抗加压素(vasopressin,VP)、抗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GlyR)、抗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抗体进行标记,以及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其在SON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渗刺激组大鼠,SON内星形胶质细胞的胞体增大、突起变粗;Tau,Cx43和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增强,神经元上的GlyR表达增强,但VP和Fos的表达减弱。FCA,而不是CBX,明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Tau,GFAP,Cx43的表达。FCA和CBX均可抑制神经元上的VP、GlyR、Fos阳性反应。结论:低渗刺激激活SON内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经Cx43半通道释放牛磺酸而抑制神经元的活性,减少VP的释放。
- 高蓓段丽徐燕屠令锋杨乐饶志仁
- 关键词:神经元牛磺酸
- Thevenard综合征一家系报告
- 2005年
- 邓艳春徐燕侯双兴
- 关键词:综合征家系报告血管运动痛觉X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