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守亮

作品数:56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历史地理
  • 11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史学
  • 13篇唯物
  • 13篇唯物史观
  • 11篇国史
  • 10篇马克思主义史...
  • 8篇主义
  • 6篇新中国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人民
  • 6篇共和国
  • 6篇共和国史
  • 5篇中国马克思主...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社会
  • 5篇文化
  • 5篇教育
  • 5篇国史研究
  • 4篇政治
  • 4篇中国历史
  • 4篇历史理论

机构

  • 3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当代中国研究...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对外...
  • 1篇中国延安干部...

作者

  • 56篇曹守亮
  • 3篇曹小文
  • 1篇郭晓娟

传媒

  • 6篇廊坊师范学院...
  • 3篇前线
  • 3篇毛泽东邓小平...
  • 3篇高校理论战线
  • 3篇当代中国史研...
  • 3篇中国延安干部...
  • 2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史学理论与史...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北京党史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翦伯赞和1949—1966年间的历史教学思潮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着重梳理了翦伯赞在十七年史学中历史教学思潮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理论成就以及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在十七年史学中,翦伯赞积极顺应唯物史观传播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历史教学思潮的形成;反过来,由于以翦伯赞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注重对历史教学的探讨。
曹守亮
关键词:唯物史观
展现《历史决议》丰富内涵 推动干部党史学习
2013年
两个《历史决议》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廓清迷雾、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中具有指导地位的历史文献。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历史决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人们对《历史决议》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更辩证、更全面、更深刻。2012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学习与研究中国共产党两个(历史决议)》(鲁书月、方晓强主编)一书,汇集了学习与研究两个《历史决议》的代表性作品,为广大干部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曹守亮
关键词:中国历史干部中共党史历史文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酝酿和起步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启了研究的序幕。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被写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二年长期规划则标志着相关学术研究的酝酿和正式起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工作者在共和国历史经验总结、国史研究理论、共和国史编纂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展现旺盛生命力的新学术增长点。
曹守亮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历史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6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色和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质的规定性的有力体现。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彰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正确把握文化产业化的双重属性,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特色,是顺应和契合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脉搏的重要措施。注重基层、普及大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要特征。
曹守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以江泽民史学思想为视角的考察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这些活动和思想对当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要在全球化视野下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并构建具备较强理论影响力和学术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释范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模式,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当代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形成深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又为国际史坛所认可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品格。
曹守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共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研究述评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当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
曹守亮
文献传递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法治工作钩沉
2015年
纵观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公安、检察、司法行政、审判、信访、立法等领域均受到了来自极左的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破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领域的法治工作并未完全停止,并未完全丧失其职能,呈现出非常时期的非常特征。认真、细致地对这一时期的法治工作进行研究,对于正确理解"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乃至对于正确把握新中国法治建设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守亮
关键词:法治工作极左思潮
1949-1966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史学遗产观被引量:1
2011年
对待史学遗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十七年史学"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成就。"十七年史学"中关于史学遗产的认识,远不是简单否定和粗暴抛弃,而是秉持着一种系统全面、辩证开放的史学遗产观。这在历史观、治史旨趣、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反映。当然,对这一时期史学遗产的研究要想得出正确的认识,还需要避免阶级斗争泛化的思维惯性。
曹守亮
关键词:唯物史观史学遗产
深切之爱理性之爱--江泽民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他开创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意义重大;1999年他给白寿彝写信祝贺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2008...
曹守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品格
20世纪汉民族形成问题研究
2006年
一提起汉民族形成问题,人们很自然就会想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讨论。尽管那场讨论的时间并不长,大多在50年代.到了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这一讨论也就淡出了学界。但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的探讨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术界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尽管它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两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后者可以看作是对前者的深化和再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汉民族形成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学术影响和现实意义,而且遗风馀韵所及今日学界.
曹守亮
关键词:民族形成中苏关系民族问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