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跃萍

作品数:66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开放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儿童
  • 12篇病案
  • 8篇住院
  • 8篇疾病
  • 7篇病历
  • 6篇首页
  • 6篇病案首页
  • 5篇诊断相关分组
  • 5篇赔偿
  • 5篇疾病诊断相关...
  • 4篇疾病分类
  • 4篇疾病诊断
  • 4篇肝炎
  • 4篇病案质量
  • 4篇病毒
  • 4篇DRGS
  • 3篇新生儿
  • 3篇医疗纠纷
  • 3篇质控
  • 3篇赔偿原则

机构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6篇北京地坛医院
  • 8篇北京市高级人...
  • 5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6篇曾跃萍
  • 13篇张欣
  • 13篇刘鑫
  • 12篇田明月
  • 10篇徐新
  • 9篇田剑
  • 9篇冯国双
  • 8篇刘帅
  • 6篇倪鑫
  • 5篇李杏红
  • 5篇刘颖
  • 4篇陈燕华
  • 4篇王丽
  • 4篇张新鑫
  • 4篇杨松
  • 4篇李建菊
  • 3篇李秀兰
  • 2篇陈晖
  • 2篇张秋兰
  • 2篇昆瑜

传媒

  • 17篇中国病案
  • 4篇中华医院管理...
  • 3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法律与医学杂...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卫生质量...
  • 2篇中国卫生法制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ACC评分对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在DRGs中的指导作用
探讨ACC(Aristotle Comprehensive Complexity score)评分系统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评分在我国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按疾病诊断分组中的指导作用。...
张欣曾跃萍田明月刘帅吕亚奇宋菲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案构建与应用
2024年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数据——儿童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式多样化和信息量大的特征。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基于监测数据的特征,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构建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案。该方案明确了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变量、要求和规则,针对手工填报/文件导入和端口对接数据上报方式,设计了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监测中心通过分析2021—2023年出院患者的报告卡,发现问题报告卡数量占比由反馈前的40.6%(202185张/497538张)降至反馈后的31.1%(157725张/506817张)。该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数据质量,可为我国医疗领域其他注册登记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李新平李哲郑荣寿曾跃萍张啸白国良刘莹颖杨卓煜倪鑫
关键词:儿童肿瘤监测数据
一种基于电子文本确定患者新发时间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子文本确定患者新发时间的方法,其中电子文本来自病例和文字信息表,包括:基于病例和文字信息表抽取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遴选以确定适于进行模式匹配的电子文本;遴选的规则包括用于进行模式匹配的电子文本的上...
张啸倪鑫李哲刘原虎白国良李新平曾跃萍段彦龙葛明徐新
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及其对策
病案是医院进行医疗统计、疾病分类管理的基础,是疾病治疗、预防及开展科研的原始资料,也是医院进行科学管理的客观依据。病案首页是病案中信息最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病案各种功能中70%是通过首页提供完成或通过病案首页的信...
曾跃萍
关键词:病案首页病案质量管理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07—2002-06北京地坛医院儿科996例新生儿生后第3天检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追踪观察199例成长到3个月至4岁,将乙肝病毒标志HBsAg和HBeAg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生后第3天HBsAg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27.2%(271/996)、48.1%(479/996),有495例检测抗-HBc,阳性率高达99.2%(491/495)。在生后3个月至4岁间复测乙肝病毒标志199例,有17例感染乙肝病毒,占8.5%(17/199)。分别比较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的HBsAg滴度高于未感染新生儿(P<0.01),而HBeAg滴度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将感染、未感染乙肝病毒儿童复查结果与生后第3天血清HBsAg、HBeAg滴度分别进行比较,17例感染乙肝病毒儿童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明显升高(P<0.001,P<0.05),而182例未感染儿童明显减低(P<0.001)。结论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不能作为诊断感染乙肝病毒的依据,新生儿血清HBsAg滴度较高并在生后3个月逐渐升高,可以作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诊断依据。
杨松曾跃萍张秋兰李建菊李杏红张新鑫
关键词:孕妇乙肝病毒标志
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术后3天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存在出血风险患儿行腰椎穿刺(腰穿)术是否容易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接受过腰穿且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主要指有出血风险)的住院患儿的病历,排除入院至出院时间≤24 h病历,考察有出血风险时行腰穿术后3 d内是否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包括:①有出血的症状和体征;②腰穿前3 d内接受过抗凝治疗、或输注过PLT或血浆;③PLT、纤维蛋白原(FIB)低于正常值下限,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酶Ⅲ(AT-Ⅲ)活性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上限.符合①或②,合并③为有出血风险.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我院出院病历病案首页有腰穿记录并排除24 h出院病历,最终232例患儿370例次腰穿记录进入本文分析.232例患儿中,年龄4 h至17岁8个月,中位年龄为3岁.370例次腰穿中,以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09例次,56.5%)和需要鞘内注射药物(142例次,38.4%)为主,无存在腰穿绝对禁忌证行腰穿病例.存在出血风险综合指标异常的患儿,即使有出血表现/抗凝药物和输注PLT史且实验室6项指标中任意指标指示出血风险[PLT 1~97(53±30)×109·L-1、PT 13~24.8(15.7±3.4)s、APTT 40.4~157.9(60.2±20.2)s、INR 1.21~2.11(1.53±0.34)、FIB 0.68~1.99(1.34±0.40)g·L-1、AT-Ⅲ130~158.6(144.3±11.7)%],行腰穿后3 d内穿刺部位均未发生血肿.结论 有出血表现、腰穿前抗凝或输血治疗、实验室出血指标异常儿童腰穿部位发生血肿风险极低.
张孟婕刘冰陈天明曾跃萍徐新郑胡镛黑明燕李牧寒王壮壮孙艺刘钢
关键词:腰椎穿刺血肿凝血功能异常
我院出院病案质量缺陷及其应对措施
<正>病案是疾病诊治过程的真实反映,是医疗工作的可靠记录,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客观依据,也是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写好病案、管好病案、用好病案是每个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列举2003年
曾跃萍
关键词:出院病案病案质量病程记录
儿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死亡风险分级及其在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计算儿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的死亡风险,评价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疗质量。方法采用CN-DRG分组方案,将我国17家儿童专科医院2016年至2018年的住院病例进行DRG分组,并根据各组死亡率计算儿童各DRG死亡率的均值和标准,据此进行DRG死亡风险分级。计算各儿童专科医院在同一死亡风险级别的死亡率,并依此评价医院的医疗质量。结果各医院收治各风险组病例数存在差异;医院在各风险等级的死亡率排序不同,且与粗死亡率排序存在差异;医院D的粗死亡率为0.01%,在低风险、中高风险及高风险3个等级的死亡率分别为0、0和1.18%,在所有医院中排名第一位,认为其医疗质量最好;医院N的粗死亡率为0.15%,在低风险、中低风险及高风险3个等级的死亡率分别为0.08%、0.51%和87.50%,在所有医院中排名第17位,认为其医疗质量最差。结论儿童DRG死亡风险分级可作为医院之间医疗质量比较的重要工具;与使用粗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相比,不仅增加了病例的可比性,还可提供医院医疗质量更细节的情况,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王心雨曾跃萍冯国双宋菲田剑徐新倪鑫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儿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编码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编码情况,规范编码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住院病案,选择病案首页疾病诊断为室管膜下出血的2704份病案为研究对象,编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编码正确率为85.34%,错误编码中,编码员直接根据病案首页管理系统字典库的名称错误编码为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比例最高,分别占53.97%和16.56%。结论编码员要熟练掌握ICD编码原则,了解临床知识和解剖结构,有利于保障病案首页信息填写的正确性。
刘颖曾跃萍宋菲张欣陈燕华闫东丽
关键词:疾病编码ICD-10
22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疾病和死亡外因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22家三级甲等(三甲)儿童医院0~14岁住院儿童疾病与死亡外因分布情况,为促进儿童健康及预防儿童意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关于疾病与死亡外因编码,提取2016—2018年22家三甲儿童医院因外因入院的0~14岁患儿病例,计算总体的各外因占比及分年龄组、分性别亚组的各外因占比。结果共122284份病案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64.20%,女性占35.98%。在疾病与死亡外因的所有类别中,占比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跌倒(39.43%)、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20.34%)、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10.66%)、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10.01%)及接触热和烫的物质(3.4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各外因占比的排序略有差异,但跌倒在各亚组中均排在第1位;男性在各类外因中的病例数均高于女性。结论跌倒、暴露于无生命机械性力量、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其他对呼吸的意外威胁及接触热和烫的物质为导致儿童住院的主要外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因外因导致的意外,降低儿童入院率和死亡率。
王心雨曾跃萍宋菲田剑徐新冯国双
关键词:住院儿童儿童健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