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佑明

作品数:87 被引量:314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细胞
  • 43篇绦虫
  • 43篇棘球绦虫
  • 28篇多房棘球绦虫
  • 21篇疫苗
  • 21篇脾细胞
  • 19篇肿瘤
  • 19篇小鼠
  • 19篇免疫
  • 17篇淋巴
  • 15篇细粒棘球绦虫
  • 15篇淋巴细胞
  • 12篇重组BCG-...
  • 11篇重组BCG-...
  • 10篇肿瘤浸润
  • 10篇细胞因子
  • 10篇EM
  • 9篇凋亡
  • 9篇免疫小鼠
  • 8篇单胞菌

机构

  • 5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重庆市第一人...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87篇朱佑明
  • 49篇李文桂
  • 31篇王鸿
  • 24篇童善庆
  • 20篇胡宝瑜
  • 15篇陆德源
  • 14篇陆静
  • 14篇李彪如
  • 12篇张希衡
  • 11篇华祖德
  • 8篇罗永艾
  • 6篇杨梅
  • 4篇丁健青
  • 4篇赵任
  • 4篇王建华
  • 4篇丁建青
  • 3篇李东华
  • 3篇顾琴龙
  • 3篇郁宝铭
  • 3篇吴建和

传媒

  • 9篇免疫学杂志
  • 8篇中国人兽共患...
  • 8篇中国病原生物...
  • 7篇中国地方病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2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4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1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结果PCR成功扩增出2554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Bb-EmⅡ/3-Em14-3-3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杨梅李文桂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细胞因子
pCD-Em10对泡球蚴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pCD-Em10免疫对泡球蚴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pCD-Em10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取脾并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脾细胞,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pCD-Em10免疫组的减蚴率为71.17%,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结论:pCD-Em10可诱导泡球蚴感染小鼠产生一个保护性的免疫反应。
李文桂朱佑明王鸿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免疫应答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4
1994年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9细胞数,生长周期曲线反映了冷酶法的增殖率超过Rosenberg方法。本方法的建立,为TIL克隆、建株打下了基础,显示了TIL临床治疗潜能的提高。
李彪如童善庆朱佑明胡宝瑜张希衡陆静吴建和胡洪亮沈鼎鸿陆德源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细胞
细粒棘球绦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5年
朱佑明李文桂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继发性感染囊肿破裂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效率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经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CR成功扩增出2 554 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插入pGEX-1λT中,成功构建了pGEX-EmⅡ/3-Em14-3-3重组质粒;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在IPTG诱导下高效表达了能被活动性泡球蚴病鼠血清识别的EmⅡ/3-Em14-3-3/GST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单位119 ku。结论多房棘球绦虫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出的EmⅡ/3-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杨梅李文桂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大肠埃希菌基因表达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疫苗皮下注射组、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对照组。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分别用原液、Em抗原(EmAg)、刀豆蛋白A(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1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分别为(34.6±2.7)、(34.5±2.8)、(265.0±0.0)、(9.8±2.6)ng/L,与对照组[(25.0±1.9)、(30.0±0.0)、(10.0±0.0)、(12.5±2.7)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原液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32.5±2.2)、(33.6±2.7)、(130.0±0.0)、(10.4±2.7)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TNF-α水平明显高于疫苗鼻腔内接种组(P〈0.01)。EmAg、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原液培养(P〈0.01),且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EmAg刺激培养条件(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T淋巴细胞(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棘球蚴病细胞因子类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力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感染BALB/c小鼠的囊重和抗体及其亚类的影响。方法将5×106克隆形成单位(CFU)和5×105CFU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1次,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m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泡球蚴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收集鼻腔内接种组鼠血清,测定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试验设有空载体、卡介苗(BCG)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结果疫苗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82.35%和59.41%;疫苗鼻腔内接种组攻击后18周的鼠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均较接种前高(P<0.05或P<0.01),吸光度(A490)值分别为0.090±0.006、0.026±0.002、0.024±0.003和0.031±0.019,IgG1和IgG3水平低于接种前(P<0.05或P<0.01),A490值分别为0.042±0.011和0.156±0.004。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保护力,表现为血清IgG、IgG2a、IgG2b、IgE水平升高和棘球蚴生长受抑制。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保护力
人体恶性实体瘤TIL增殖力、表型和杀伤力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在建立高活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83例恶性实体瘤TIL的细胞增殖动力学、部份TIL表型与杀伤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室所建立分离培养的TIL增殖能力较强且稳定,有65%的增殖倍数大于1000倍;3H-TdR掺入高峰在培养的第45~75天;对其自身的原代肿瘤细胞杀伤力可以维持至56天以上;对56份经rIL2诱导的TIL(培养时间17±5.2天)表型分析:CD380±21%,CD437±21%,CD844±18%,HLADR69±24%,与rIL2诱导前比较,CD3、CD4、CD8和HLADR均增多,尤以CD3与CD8表型增多明显。
李彪如童善庆张希衡朱佑明胡宝瑜陆德源陆静顾琴龙
关键词:浸润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表型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同时设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组。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鼻腔内接种组脾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泡球蚴的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Em重组BCG-Em14-3-3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脾细胞凋亡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