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公昭

作品数:32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小说
  • 8篇战争
  • 5篇文学
  • 4篇朝鲜战争
  • 3篇艺术
  • 3篇战争小说
  • 3篇反战
  • 2篇敌人
  • 2篇英语
  • 2篇越战小说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洗脑
  • 2篇小说家
  • 2篇马克·吐温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1篇代理
  • 1篇代理人
  • 1篇德里罗
  • 1篇地狱

机构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李公昭
  • 3篇胡亚敏
  • 1篇朴玉明
  • 1篇周大军
  • 1篇季压西
  • 1篇刘庆松

传媒

  • 8篇外国文学
  • 4篇解放军外国语...
  • 4篇英美文学研究...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复乐园》中的诱惑与反诱惑被引量:2
2010年
在弥尔顿的《复乐园》中,撒旦的诱惑呈现出两种形式:单枪匹马诱惑耶稣;以化身大法蛊惑人群。为了逃脱上帝的致命打击,使人类第二次丧失乐园——内在的精神乐园,撒旦使出浑身解数诱惑第二亚当耶稣,但却被一一挫败;耶稣经受了考验,终于有资格挑起拯救人类的重担。每个人都会经历在神性与魔性之间的心理交战,但耶稣却以其坚定的信仰完全消弭了魔性。
刘庆松李公昭
关键词:耶稣诱惑
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复兴被引量:8
2000年
:2 0世纪美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小说 ,小说的最高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2 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大致呈现四个阶段。一、世纪初至 2 0年代末的“自然现实主义” ;二、30年代的左翼现实主义小说 ;三、40至 6 0年代的流派现实主义 ;四、70年代末崛起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后现代现实主义是对六七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小说无视现实、无视读者的极端主义的反叛 ,同时也打破了这一时期后现代派小说“一统天下”和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低迷不振的僵局 ,代表着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复兴。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既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注重讲故事和人物刻划的优点 ,又吸收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的创作方法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李公昭
关键词:现实主义小说
全文增补中
沉默的人,不沉寂的大地——论美国越战小说里美军的敌人被引量:4
2004年
越战小说中 ,美军的敌人行踪不定 ,总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和地点发动攻击。美军感到他们不是与人类作战 ,而是与幻影和鬼魅交火。虽然美军看到的越南村民全都沉默而冷漠 ,但这些沉默的人们请大地说出他们要复仇的决心 ,请大地帮助他们抗击美军。美军终于发现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脚下的大地。大地是越南人的庇护神 ,是美军的敌人。虽然美军试图以狂轰滥炸、烧杀淫掠来摧毁大地 ,但他们最终也逃脱不了成为大地俘虏的命运。他们只能像日夜盼望刑满释放的囚犯一样 ,盼望着回国的日子。
胡亚敏李公昭
关键词:艺术风格民族文化
从詹姆士·库柏到肯尼斯·罗伯茨──美国独立战争小说发展概论被引量:3
1999年
美国独立战争小说从库柏到罗伯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和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转变。在库柏时代和深受库柏浪漫主义传统影响的19世纪,表现美国独立战争的战争小说几乎全都显示出一种理念化、简单化、浪漫化的创作特点,使美国革命和华盛顿等美国革命的领袖人物罩上一层神秘与虚幻的光环。库柏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甚至影响到许多20世纪表现美国独立战争的作品。这种状况在法斯特和罗伯茨等人对独立战争的现实主义创作中才被根本扭转。
李公昭
关键词:浪漫主义库柏罗伯茨
机器与战争机器——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士兵命运被引量:4
2013年
现代战争中,机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杀伤力。士兵与机器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士兵既是机器的运用者,又是机器的运用对象。作为前者,士兵运用战争的机器,消灭敌人,赢得战争。作为后者,士兵本身就是战争机器可以随时替换和牺牲的部件。他们既是战争机器的执行者,又是战争机器的受害者,在消灭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消灭。美国主流战争小说深刻表现了这一悖论。然而与生命的毁灭相比,战争机器对人性的扭曲与泯灭更是从斯蒂芬.克莱恩以降的美国主流战争小说家关注的重点。美国战争小说表明,作为战争机器的部件,士兵只能顺应机器运转,任何人敢于反抗必将遭到这部机器的无情碾压,这就是美国士兵的命运。
李公昭
关键词:战争士兵人性
秩序的毁灭与重建——《哈姆莱特》悲剧原因新探被引量:8
1996年
秩序的毁灭与重建——《哈姆莱特》悲剧原因新探李公昭哈姆莱特的悲剧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此,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哈姆莱特》①被描述成一个戏剧上的斯芬克斯,一个文学中的蒙娜·丽莎。在近四百年的莎评中,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有二:一,哈姆莱特的...
李公昭
关键词:《哈姆莱特》奥菲利娅悲剧原因戏中戏伊丽莎白时代朱生豪
从幻想走向噩梦的深渊——论美国越战小说被引量:15
2004年
美国越战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越南战争,表现了人们对越战从幻想到幻灭的态度变化。最初,人们对战争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士兵也渴望到越南当一名勇士。随着战争的进行,人们开始对战争提出种种质疑,士兵则渐渐进入黑暗的中心。此后,大量作品涌现,描写士兵在越南噩梦般的经历,表现他们厌战和反战的意识。然而,战争的噩梦并没有消逝,又随着老兵回到国内,成为他们永远的梦魇。
胡亚敏李公昭
关键词:美国文学越战小说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与未被遗忘的文学被引量:4
2008年
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之所以被遗忘有许多原因,但深层的原因则是,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也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因此许多美国人选择遗忘作为他们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这种态度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美国朝鲜战争文学创作受到冷落,从数量到质量上都表现出一种"微不足道"的现象,相应的评论则更是如此。事实上美国朝鲜战争文学——主要是小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是不断受到关注。
李公昭
关键词:朝鲜战争文学
分裂的声音——美国内战小说与评论综述被引量:1
2009年
美国内战虽早有正统的历史定论,却至今仍争议不断,美国内战小说作家对于内战的性质也各执一词,其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争议。在如何评价内战小说问题上,美国评论界也是见仁见智:一种意见认为内战小说数量多、范围广、成就大;另一种则认为内战小说数量不少,佳作不多,原因是绝大多数内战小说沿袭了19世纪浪漫加流血的传统战争小说模式。此外19世纪美国文学的巨擘——马克.吐温、威廉.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等无一染指内战文学。据此,以威尔逊、艾伦等人为代表的评论家,彻底否定内战小说的成就;而莱夫利、米勒等评论家则在指出美国内战小说糟粕的同时,对德福莱斯特、比尔斯、克莱恩等优秀作家和作品予以充分肯定。尽管美国内战小说与评论呈现出相当分裂的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如《红色荣誉勋章》、《飘》等最优秀的美国内战小说已经进入美国文学的经典行列。
李公昭
关键词:美国内战小说
名字与命名中的暴力倾向:德里罗的《名字》被引量:10
2003年
《名字》这部小说在表现邪教、谋杀、政治等现象的同时探讨了名字与命名所隐含的暴力倾向,以及名字与命名的虚构性与规定性对人的思维模式、政治概念和现实建构方面的影响。邪教组织通过匹配姓名与地名的首字母来决定谋杀对象反映了他们狂热的字母崇拜。这种探求根植于人对符号、字母、数字、名字的痴迷与崇拜。一旦发展到极端,这种痴迷便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果。从政治的角度看,邪教用字母杀人的情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暗喻和参照,即与邪教组织机械地、非理性地匹配被害人姓名与被害地点名首字母相比,美国的统治阶级则是有意识地通过玩弄和操纵字词及颠倒名实关系等策略来达到混淆视听、欺骗民众,实施专制等目的。从语言的角度看,《名字》表现了语言如何被政治利用,来掩盖政治暴力、霸权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行为的主题。
李公昭
关键词:德里罗名字暴力倾向政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