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吕力

作品数:229 被引量:1,142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9篇血管
  • 51篇缺血
  • 39篇脑梗
  • 38篇动脉
  • 38篇细胞
  • 38篇梗死
  • 37篇脑梗死
  • 35篇急性
  • 33篇蛋白
  • 30篇动脉狭窄
  • 30篇脑缺血
  • 30篇脑血
  • 28篇脑血管
  • 18篇再灌注
  • 18篇灌注
  • 17篇血管病
  • 17篇脑血管病
  • 16篇颅内
  • 15篇血管性痴呆
  • 11篇多发

机构

  • 224篇广西壮族自治...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南宁市第一人...
  • 6篇南宁市第二人...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北海市人民医...
  • 2篇贵港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28篇李吕力
  • 69篇李燕华
  • 61篇李晓峰
  • 58篇钟维章
  • 50篇肖继东
  • 47篇罗永坚
  • 44篇陈渊
  • 39篇李瑶宣
  • 39篇蔺心敬
  • 37篇董艳玲
  • 34篇张丽香
  • 34篇范秉林
  • 33篇陈志
  • 30篇韦俊杰
  • 28篇王铁建
  • 26篇滕晓茗
  • 21篇梁浩
  • 19篇林慧琼
  • 16篇潘洪平
  • 16篇韦旋

传媒

  • 17篇中国临床新医...
  • 16篇广西医学
  • 14篇中国急救医学
  • 1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0篇临床神经病学...
  • 9篇医学综述
  • 9篇临床荟萃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中风与神经疾...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医学文选
  • 3篇微创医学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7篇2015
  • 17篇2014
  • 18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29篇2010
  • 16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7篇2006
  • 26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2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单核细胞CD36、CD54表达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单核细胞CD36、CD54表达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ACI患者(ACI组)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7例,检测血脂,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PPARγ、ox-LDL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CD36、CD54表达。结果 ACI组血清脂联素、PPARγ、HDL-C低于对照组,ox-LDL、CD36、CD54、TG、LDL-C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PPARγ、ox-LDL呈正相关(r=0.939、0.934,P<0.01),PPARγ与ox-LDL呈正相关(r=0.945,P<0.01),CD36与CD54呈正相关(r=0.760,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脂联素、PPARγ降低,ox-LDL、CD36、CD54升高,血脂异常,其相互网络调控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ACI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周礼圆蓝娇李燕华庞刚李吕力林慧琼
关键词: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低渗液对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低渗状态下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表达的变化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取生后2d的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渗组(又分268、254、240mmol/L三个组),每组分为3、6、12、24h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细胞孔数为6。对照组予正常培养液常规培养,低渗组分别予不同渗透压的低渗液作用于细胞,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QP9mRN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渗液的反应及AQP9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正常渗透压培养液中培养3、6、12、24h后,AQ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作用时间条件下,各低渗组细胞AQP9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作用12h后明显,而且与作用时间和低渗液的程度密切相关;同时细胞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其严重程度与低渗液的作用时间和渗透压有关。结论低渗液可导致细胞的生存能力下降、AQP9mRNA表达增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AQP9的表达与渗透压可能直接相关,AQP9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李燕华王铁建李吕力李瑶宣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9
急性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目前,临床上多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或辅以穴位按摩等。面神经炎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重要的一部分,House-Brackmann标准、肌电图检查被认为是评价面神经炎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康复护理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受到重视。在心理护理方面,除宣教与心理疏导之外,音乐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手段被加入。大多学者主张采用综合康复方法。
汪莉冯冬梅韦梦燕洪雁张千李吕力
关键词:急性面神经炎康复护理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唐士婷李吕力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元再灌注
褪黑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褪黑素干预组(褪黑素组);组内随机分为...
李晓峰张丽香李吕力钟维章陈渊陈志李燕华肖继东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及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将各狭窄组分轻、中、重度狭窄亚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分析其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中399例ICVD患者(86.9%)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各狭窄组间对应亚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狭窄组中,中、重度狭窄亚组颈动脉IMT≥1.07 mm,斑块分级为3,均较无动脉狭窄组及轻度狭窄亚组显著增高(P〈0.05~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分级增加可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均P〈0.01)。将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作为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截断值,其敏感度均≥49.17%,特异度均≥81.67%,准确度均≥62.78%。结论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对ICVD患者发生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李瑶宣李吕力薛富英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内-中膜厚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表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脑的VCAM-1和ICAM-1表达,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的VCA-1和ICAM-1浓度。结果模型组大脑和血清的VCAM-1和ICAM-1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预处理组大脑和血清的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丁苯酞预处理组大脑的VCAM-1水平[(0.127±0.017)ng/m1]和血清的VCAM-1水平[(160.22±53.95)ng/ml]低于模型组[大脑:(0.164±0.025)ng/ml;血清:(270.89±76.49)ng/ml,P〈0.05]。结论丁苯酞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和血清VCAM-1的作用。
李吕力韦俊杰李晓峰封浑欧阳列锋姜炳坚张丽香李燕华
关键词:丁苯酞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
多发性硬化患者甲基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将58例MS急性期患者按主要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鞘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组(鞘内注射MPS组)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MPS冲击组),测定MS急性期及治疗后缓解期血清UA值,并与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对照(对照组),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鞘内注射MPS组与MPS冲击组患者急性期血清U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缓解期血清UA值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UA水平回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血清UA水平变化与MS患者病情活动密切相关,UA可作为观察MS病情活动性及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一种评价治疗方法效果的重要指标。
董艳玲李吕力李瑶宣梁浩滕晓茗肖继东张德敏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尿酸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N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发生率为9.04%。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和各种侵袭性诊疗;脑卒中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比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态势,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选择抗生素,并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监测。
李燕华李吕力范秉林陈渊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医院感染
重症肌无力免疫功能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李吕力张丽香秦岭李晓峰罗永坚肖继东王琳
该项目所属医疗卫生领域,适用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的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主要技术内容:采用人外周血应用人类全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Osserman临床分型和临床评分法,...
关键词: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免疫功能障碍分子生物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