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永坚

作品数:53 被引量:30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管
  • 11篇血管性痴呆
  • 11篇痴呆
  • 10篇缺血
  • 10篇重症
  • 8篇脂蛋白
  • 8篇脂蛋白脂酶
  • 8篇脂酶
  • 8篇重症肌无力
  • 8篇无力
  • 8篇脑梗
  • 8篇肌无力
  • 8篇急性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脂蛋白脂酶基...
  • 7篇神经元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凋亡

机构

  • 5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南宁市第二人...
  • 2篇田阳县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53篇罗永坚
  • 47篇李吕力
  • 25篇肖继东
  • 22篇蔺心敬
  • 14篇钟维章
  • 13篇张丽香
  • 11篇刘晓春
  • 10篇李燕华
  • 10篇林慧琼
  • 10篇李晓峰
  • 9篇陈渊
  • 8篇滕晓茗
  • 6篇董艳玲
  • 6篇秦岭
  • 6篇王铁建
  • 5篇唐士婷
  • 5篇黄浩
  • 5篇张德敏
  • 4篇范秉林
  • 2篇梅元武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中国临床新医...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广西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唐士婷李吕力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元再灌注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
2004年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1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年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 :高龄患者预后差占 71.4 % ,GCS≤ 8分患者占 80 .7% ,神经功能缺损为重型的患者占 5 2 .1% ,均提示这些患者的生命和功能预后不良。结论 :高龄、GCS评分低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应积极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罗永坚李吕力蔺心敬林慧琼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重症肌无力免疫功能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李吕力张丽香秦岭李晓峰罗永坚肖继东王琳
该项目所属医疗卫生领域,适用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的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主要技术内容:采用人外周血应用人类全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Osserman临床分型和临床评分法,...
关键词: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免疫功能障碍分子生物学
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现状被引量:5
2010年
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性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文章对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后果和治疗所遵循的原则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罗永坚李吕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症监护
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与近期康复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索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154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血肿量分组对照进行分析 ,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轻型和中型组康复率高于其他组 ,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病残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轻重和出血的量与康复疗效 ,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轻的患者病残轻、康复佳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出血量大 ,病残重 ,日常活动能力低 ,临床很难康复。
罗永坚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出血量康复
药物干预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蛋白及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6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蛋白组、银杏叶组、联合组),每组大鼠根据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6、12、24、72 h、7 d五个亚组(30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药物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 h及7 d断头取脑,观察缺血半暗带脑组织Na+-K+-ATP酶活性、脑组织水肿程度、脑梗死范围及神经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酶活性于6 h开始降低,48 h达最低值,72 h稍有回升,7 d趋于稳定。与单一用药组(蛋白组或银杏叶组)比较,联合组能显著提高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元Na+-K+-ATP酶活性(48、72 h亚组,P值均为0.000),降低脑组织含水量(24、48、72 h亚组,P值均为0.000),减小脑梗死面积(24、48、72 h、7 d亚组,P值均为0.000),减少神经症状评分(48、72 h、7 d亚组,P值均为0.000)。结论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能更有效地抑制缺血级联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功能。
唐士婷李吕力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蔺心敬
关键词:缺血半暗带NA+-K+-ATP酶脑蛋白水解物银杏叶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66例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罗永坚肖继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得分MMSEEEG
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痴呆分为VaD组和非VaD组,所有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考核其智能,比较P300潜伏期的延长率和EEG异常率在VaD组和非VaD组患者间的差异,分析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以及EEG改变与VaD患者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aD组和非Va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4.2%和6.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VaD患者EEG异常率达75%,而且患者EEG改变愈明显,其痴呆愈严重。结论P300潜伏期与EEG均可以作为VaD患者诊断和考核疗效的客观指标;对VaD患者同时进行P300和EEG检查可明显提高VaD患者的检出率。
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罗永坚肖继东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
重症肌无力患者IL-18、TGFβ-1的表达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IL-18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清IL-18、TGFβ-1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按临床绝对评分法进行评分,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结果 MG患者外周血清IL-18、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t=6.18,P<0.01),MG患者基因芯片检测IL-18Ratio值为2.026,TGFβ-1Ratio值为2.34,结果具有一致性,Ⅱ型、Ⅲ型MG患者IL-18水平高于Ⅰ型患者,与患者临床绝对评分呈正相关(r=0.827,P<0.05)。结论 IL-18、TGFβ-1均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IL-18血清水平可能与重症肌无力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李晓峰李吕力罗永坚肖继东秦岭刘晓春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白介素18转化生长因子Β-1
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基因芯片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BIOSTAR Human-6-V3型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30例初次发病MG患者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对MG患者病情按许贤豪绝对评分法进行评分,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结果:158条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中,表达上调的基因76条(Ratio值2.0倍以上),表达下调的基因82条(Ratio值0.5倍以下),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细胞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转录调节分子、天然免疫分子等,细胞因子中IL-6、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MG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检测结果一致,血清IL-6、TNF-α水平与MG临床绝对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人类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出MG患者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结果证实多个免疫基因参与了MG发病过程,为进一步阐明MG发病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李吕力李晓峰罗永坚秦岭肖继东刘晓春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基因芯片免疫相关基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