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促进黄体功能提高奶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受胎率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研究探讨了在人工授精后和胚胎移植过程中注射hCG以促进黄体功能从而提高奶牛的受胎率。试验一:随机选取自然发情后的4-8岁荷斯坦经产奶牛39头进行人工授精,在输精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肌肉注射hCG2000U/头(试验组)或生理盐水5mL/头(对照组)。在输精后的第0天(输精当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每组随机抽取12头牛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以测定血清中孕酮浓度。结果hCG处理组牛血浆孕酮浓度在输精后第7、14和21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输精后45d的受胎率在hCG处理组为63.2%,高于对照组的45.0%,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选取16头生殖系统健康、16~17月龄的青年荷斯坦牛作为受体牛,在发情后第7天,对A、B级黄体的牛施行胚胎移植,试验组牛于胚移同时静脉注射6000UhCG,对照组牛则注射生理盐水5mL/头。结果hCG处理牛在胚移后第7和14天的血浆孕酮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移植后第35天的受胎率试验组为62.5%,高于对照组的50%,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后特定时间,使用外源hCG能够有效促进黄体发育,提高血液中孕酮浓度,从而一定程度提高母牛受胎率。
- 梅承施振旦郭文军钟寿坤李孝伟
- 关键词:HCG孕酮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受胎率
- 提高畜禽生产力的新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综述了提高畜禽生产力的新技术。分别为:改变循环系统或组织中生长激素浓度;改变生长激素生物效能促进动物生长和泌乳;基因“敲除”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
- 黄运茂李孝伟施振旦
- 关键词:内分泌系统生物技术畜禽生产
- 奶牛繁殖杀手——内毒素被引量:7
- 2007年
- 奶牛繁殖性能的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国外奶牛配种的情期受胎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65%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5%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约0.5%的速度下降。奶牛繁殖性能或活动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分娩后产奶高峰时发情的推迟、发情表现微弱、发情持续时间短、隐性发情和短暂发情等,造成发情检测困难以至于不能适时输精甚至漏配,直接降低配种的受胎率并延长空怀时间。在南方例如广州地区,夏季高温造成的热应激更加剧了奶牛繁殖性能的下降,使夏季配种后的受胎率进一步降低至10%。20%左右。以往把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归咎为牛群规模的扩大加大了管理和发情鉴定及组织配种的难度,人工授精和冻精的应用降低了配种效果,产奶量的上升使高产奶牛的营养管理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及发生产乳热、子宫炎和乳房炎等疾病。除了找出管理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因此方便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人点外,对热应激和疾病对繁殖活动的不良影响则一般还不甚了解,也因此难以指导人们从管理或预防热应激和疾病发生的途径来防止奶牛繁殖性能的下降。而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则把疾病甚至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主要归咎于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内毒素对奶牛的生理活动产生广泛的损害,包括抑制卵泡的发育、排卵、卵泡的质量以及早期胚胎的成活。了解这些对奶牛繁殖的不良影响,将能够更好地指导对产科疾病、热应激和营养饲喂问题的预防,从而保持或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
- 施振旦李孝伟田允波王翀
- 关键词:高产奶牛内毒素发情持续时间情期受胎率发情表现
- 鸡催乳素受体胞外域的分子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根据家鸡催乳素受体基因胞外域序列(GenBank号:D13154)设计并合成1对覆盖编码区58~1249位核苷酸的引物,以家鸡垂体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了特异性片断,将该片断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转化感受态细菌Ecoli DH5α永久保存.通过设计第2对引物扩增PRLR胞外域cDNA片段,该片段经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EcoRⅠ和HindⅢ两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R-PRLR.该质粒在转化感受态细菌E.coli B121(DF.3)后,在IPTG诱导下促使重组菌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53640左右的重组融合蛋白,表达量在0.1mmol/L IPTG诱导5h时达到最高,约占总菌体蛋白的17.6%左右.表达产物可经体积分数为50%的Ni-NTA凝胶纯化,说明重组蛋白中具有正确的His-tag标签及之后的鸡催乳素受体编码区胞外域序列.
- 刘颖黎敏义刘志李孝伟施振旦
- 关键词:克隆纯化
- 鸡瘦素受体胞外域成熟肽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 2015年
- 根据鸡瘦素受体基因(LEPR)编码区序列(Gen Bank:NM_AB033383)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鸡肝脏c DNA为模板扩增鸡LEPR胞外域2段c DNA序列。然后将这2段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Bam H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LEPR1和pR-LEPR2)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转化菌在IPTG诱导后分别表达了分子量为2.62×104的LEPR1和分子量为2.86×104的LEPR2重组蛋白质。经凝胶NiNT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与矿物油佐剂混合免疫生长鸡,经过3次免疫之后,获得高效价的抗LEPR1和抗LEPR2抗血清。
- 雷明明吴思谦李孝伟施振旦
- 关键词:瘦素受体多克隆抗体
- 光照对马岗鹅季节性繁殖活动和内分泌的调控被引量:22
- 2008年
- 研究了光照对马岗鹅季节性繁殖活动和内分泌的调控。在整个试验期(2004.01.13-12.18)对照组接受自然光照,处理组接受人工控制的长短光照处理。在非繁殖期(4-7月份),对照组公母鹅血浆PRL浓度升高,LH浓度和公鹅睾酮水平降低,鹅换羽;在繁殖期(8-3月份),公母鹅血浆PRL水平下降,LH浓度和公鹅睾酮水平则上升。在处理组,延长光照均使公母鹅PRL浓度升高,LH浓度和公鹅睾酮水平降低,鹅群进入休产期并换羽;缩短光照则降低PRL水平,促进LH分泌和公鹅睾酮水平上升,鹅群进入繁殖期。整个试验阶段,两组中公鹅甲状腺素T3水平均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处理组和对照组母鹅平均产蛋48.8和26.3枚,前者比后者高85.6%。试验结果表明,长光照抑制,短光照促进马岗鹅繁殖活动,光照通过调节PRL和LH的分泌调控马岗鹅繁殖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 黄运茂施振旦李孝伟刘志刘颖
- 关键词:马岗鹅季节性繁殖光照
- 光周期对马岗鹅产蛋、PRL和LH分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7年
- 通过人工控制光照研究了光周期对马岗鹅产蛋、PRL和LH分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接受自然光照,处理组先后接受2次人工控制长短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4-7月),对照组的血浆PRL质量浓度升高(20~30 ng/mL),LH质量浓度下降(〈1 ng/mL),鹅完成换羽;在繁殖季节(8-翌年3月),血浆PRL质量浓度处在低水平(10 ng/mL),LH质量浓度则上升(1~2 ng/mL);在处理组,2次的延长光照均使PRL质量浓度上升(20~30 ng/mL),LH下降(〈1 ng/mL),母鹅进入休产期并完成换羽;缩短光照则降低PRL质量浓度(10 ng/mL),促使LH分泌(2~3 ng/mL),使母鹅进入产蛋期.试验结果证明,光周期主要是通过影响PRL和LH的分泌来调控马岗鹅季节性繁殖活动.
- 黄运茂施振旦李孝伟刘志刘颖
- 关键词:马岗鹅季节性繁殖光周期
- 主动免疫Ob-R片段对鸡脂肪生长的影响
- 本文通过对肉鸡主动免疫Ob-R的胞外域不同片段,探讨免疫Ob-R片段对鸡脂肪生长的影响,及探讨免疫Ob-R片段调控鸡脂肪生长的可行性。
根据鸡Ob-R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3338...
- 李孝伟
- 关键词:主动免疫融合蛋白
- 文献传递
- 重组鸡Leptin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 将鸡Leptin成熟肽的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RSETA的NheⅠ和HindⅢ两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epSCAU2并转化Ecoli.BL21(DE3).PCR扩增、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明了构建和阅读框架的正...
- 刘颖刘志施振旦李孝伟钟子穗
-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 文献传递
- 利用羊抗鸡抗体检测鹅血浆中的抗体水平被引量:2
- 2007年
- 利用商品供应的山羊抗鸡抗体ELISA检测鹅血液中抗体水平的可行性.在相同条件下,以羊抗鸡抗体作为第2抗体,在ELISA分析中检测利用同一抗原免疫后鸡和鹅血浆样品中抗体水平.经过相同倍数梯度稀释的鸡和鹅血浆样品中,所测到的鹅血样的D450 nm值曲线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与鸡的D450 nm值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只是随血样的稀释倍数上升,鹅血样D450 nm值的下降速度较慢.结果表明只要反应条件适当,抗鸡抗体可以作为第2抗体用于ELISA检测鹅血液中的抗体.通过抗原/血浆浓度梯度交叉试验,ELISA中抗原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100μg/mL(150μL/孔),血样最佳稀释比为1∶12 800.ELISA测定所得鹅免疫试验中的抗体变化与理论预计结果一致,与在鸡上的变化也类似.
- 黄运茂苏记良于迎春李孝伟施振旦
- 关键词: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