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守勉

作品数:84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2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栽培
  • 15篇杏鲍菇
  • 11篇菌丝
  • 10篇菌种
  • 9篇羊肚菌
  • 9篇食用
  • 9篇食用菌
  • 8篇杂交
  • 8篇栽培技术
  • 8篇子实
  • 8篇子实体
  • 7篇多糖
  • 7篇诱变
  • 7篇同工酶
  • 7篇菌丝生长
  • 7篇抗氧化
  • 6篇优良菌株
  • 6篇菌株
  • 5篇榆黄蘑
  • 5篇双孢菇

机构

  • 79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秦皇岛市蔬菜...
  • 1篇铜仁职业技术...
  • 1篇捷克科学院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市农林科...

作者

  • 84篇李守勉
  • 56篇李明
  • 48篇田景花
  • 17篇王俊玲
  • 8篇任清
  • 5篇高志奎
  • 5篇刘永国
  • 5篇姚太梅
  • 4篇冯改静
  • 4篇王友升
  • 4篇邢蕾
  • 4篇薛占军
  • 4篇王梅
  • 4篇冯自洋
  • 4篇张晓平
  • 3篇张硕
  • 3篇赵立坤
  • 3篇夏晓静
  • 3篇张玉铎
  • 3篇于兰芳

传媒

  • 13篇北方园艺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食用菌
  • 5篇菌物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中国食用菌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食药用菌
  • 1篇第十届国际日...

年份

  • 1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灵菇亲本及诱变杂交子代菌丝生长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对1个诱变亲本和7个诱变后的杂交菌株进行菌丝长速、生长势及酯酶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白灵菇紫外诱变杂交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性,YY1129和YY1132在生长速度和长势方面都优于亲本白灵9号;其酯酶同工酶分析说明它们的杂种优势较强,可作为优良的资源利用。
李静李明李守勉田景花尚文波
关键词:白灵菇酯酶同工酶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张玉铎李明张晓倩李守勉田景花
关键词:榆黄蘑同工酶亲缘关系聚类分析
一种羊肚菌菌种粉碎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菌种粉碎机,涉及羊肚菌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箱体,所述箱体上侧开口处装设有进料漏斗,方便了把种羊肚菌菌种通过所述进料漏斗放置在所述齿牙辊的上侧;转动配合在所述箱体内部的两个齿牙辊,两个所述...
李守勉李肖李明田景花王俊玲李国杰王畅郭欣怡
杏鲍菇杂交子代耐高温优良菌株的筛选
杏鲍菇是一类中低温型的珍稀、高档食用菌之一,对于出菇温度要求严格,尤其是对高温极其敏感,高温少出菇或不出菇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国北方地区适于杏鲍菇出菇的自然时间短,高温成为出菇的一大障碍。目前,已广泛开展杏鲍菇的栽培研究...
李守勉
关键词:杏鲍菇菌株筛选杂交子代杂交亲本耐高温
文献传递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田景花李守勉李明程书梅王俊玲
以杏鲍菇高效栽培为中心,从菌种培养基配方、高产优质菌株、高产高效栽培料配方的筛选以及影响原基分化的条件、杏鲍菇黄腐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筛选出了杏鲍菇最适宜的三级菌种培养基配方、高产优质杏鲍菇菌株2个和高产高效栽...
关键词: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技术
皱环球盖菇菌丝体的耐热性及抗氧化酶对高温的响应
2024年
本研究以皱环球盖菇单孢杂交后筛选出的100个杂交子代菌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观测各菌株菌丝体高温胁迫后的恢复生长情况,筛选出17个菌丝体阶段耐热性强的超亲菌株,均能在44℃高温胁迫8 h后恢复生长(2个亲本在44℃高温胁迫8 h后死亡),其中4个菌株(QM2、QM15、QM46、QM83)在46℃高温胁迫8h后能恢复生长,具有更强的耐热能力。将耐热性强的菌株QM15和耐热性较差的菌株QM27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菌丝体阶段在高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皱环球盖菇菌株母种中的CAT、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M27菌株POD活性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耐热性强的QM15菌株POD活性在高温胁迫6h时恢复到胁迫前水平,胁迫8h时酶活性又略有回升,显著高于胁迫前。QM15菌株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QM27,说明耐热性强的QM15菌株在高温胁迫下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来减轻膜系统损伤。高温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皱环球盖菇菌株菌丝体阶段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焦潇颖田景花高亚洁李守勉
关键词:皱环球盖菇耐热性高温胁迫抗氧化酶
一种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架
一种大球盖菇设施化栽培架,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球盖菇栽培技术领域,底架的左右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孔洞,孔洞内活动插设有连接杆;孔洞内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四个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连接框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框的...
田景花李明李守勉李国杰
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
2022年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属于2门4纲15目55科100属,其中子囊菌门9种,担子菌门232种。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红菇科Russul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粉褶菌属Entoloma、口蘑属Tricholoma、杯伞属Clitocybe、滑锈伞属Hebeloma和栓菌属Trametes;发现中国新记录种8个。研究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经济价值的共100种,其中食用菌41种,药用菌33种,药食兼用菌19种,毒菌26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史路瑶郭耀宾魏铁铮李明李守勉李国杰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形态学分子系统学食药用菌
一种金针菇提取物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提取物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该方法,是将金针菇子实体与水按照1∶3-5的体积比混合匀浆后,于80-95℃,pH值为7-9的条件下提取1-5小时,去除残渣,得到含有金针菇多糖的金针菇提取液。该方法获得的...
任清李守勉刘永国王友升张晓平
文献传递
平丝变色卧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
2024年
平丝变色卧孔菌(Physisporinus lineatus)子实体采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组织分离得到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平丝变色卧孔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88 mm·d^(-1);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5.21 mm·d^(-1);温度为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6.13 mm·d^(-1);在添加CaSO4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25 mm·d^(-1);在C/N为15∶1、45∶1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5.17、5.02 mm·d^(-1);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90 mm·d^(-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平丝变色卧孔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温度和pH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酵母浸粉、30℃、7。首次成功驯化平丝变色卧孔菌,接种92~105 d后收获子实体。研究结果可为平丝变色卧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刘珍珍李守勉任慧慧牛彩云李明李国杰
关键词:单因素药用真菌正交实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