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炳海

作品数:199 被引量:483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文学
  • 18篇历史地理
  • 15篇社会学
  • 14篇文化科学
  • 9篇哲学宗教
  • 6篇语言文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艺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0篇文学
  • 24篇先秦
  • 21篇代文
  • 18篇文化
  • 17篇诗经
  • 11篇两汉
  • 11篇楚辞
  • 10篇神话
  • 10篇先秦两汉
  • 10篇汉代文学
  • 10篇《诗经》
  • 9篇民族
  • 8篇中国古代文学
  • 8篇生命
  • 8篇诗歌
  • 7篇东夷
  • 7篇意象
  • 7篇散文
  • 7篇民族融合
  • 5篇东夷族

机构

  • 96篇中国人民大学
  • 7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5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86篇李炳海
  • 1篇邓绍基
  • 1篇陶文鹏
  • 1篇乐黛云
  • 1篇杨乃乔
  • 1篇李修生
  • 1篇杨义
  • 1篇刘扬忠
  • 1篇刘洋

传媒

  • 13篇社会科学战线
  • 9篇江汉论坛
  • 9篇中州学刊
  • 8篇北方论丛
  • 7篇中国文化研究
  • 6篇齐鲁学刊
  • 5篇山西师大学报...
  • 5篇文艺研究
  • 5篇天府新论
  • 5篇民族文学研究
  • 4篇学术交流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4篇甘肃社会科学
  • 4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文学遗产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东疆学刊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晋阳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被引量:18
1994年
《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许多最富于感性和精神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色彩描写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在《诗经》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描写她们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色彩调遣。这些用色彩刻划女性的诗篇,一方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习...
李炳海
关键词:《诗经》色彩描写女性形象婚姻爱情
天地人同构的符号世界──汉代文学与生命哲学的因缘被引量:3
1999年
汉代文人在揭示人与天地的同构关系时,涉及到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物质结构,并由形体同构过渡到精神同构;在静态审视的基础上作动态考察,展示人与天地各自经历的初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汉代有的文学作品按照天地人同构的模式进行叙述和抒情,建立起人的情感与空间方位的对应关系。汉代文人在理性思维和神话思维中,对于人在同构关系中的作用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李炳海
关键词:同构情感
先秦阴阳五行学说与风的文艺学内涵被引量:2
1998年
风在中国古代不仅是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而且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艺学概念。对于它的多种意义,古今学者已经进行过深入的辨析,这里不再重复。本文主要揭示风的哪些文艺学内涵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这些内涵的由来及其演变,以期对某些文艺学现象作出追本溯源的解释。
李炳海
关键词: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文艺学五行说自然现象
盛世之音——两汉文学刍议被引量:2
1998年
两汉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以及乐府等文化机关的设立,促进了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两汉文学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作品的浪漫与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构成壮丽的文学景观。汉代文学和经学双向互动,作家群体中不乏经师儒士,铺张扬厉的文风和繁琐的解经风气交相辉映,文学的重摹拟和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互为表里。文学和经学都经历了由繁入简的演变过程。
李炳海
关键词:双向互动
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方法论原则的成功实践——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诗歌研究成就评介
2015年
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四册,180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采用"系年"与"辑证"结合的研究范式,恪守"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邵炳军教授《辑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证型的诗歌作品断代研究,二是思辨型的诗歌作品理论研究。《辑证》不仅堪称是一部"诗经学"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而且是科学方法论的一次成功实践。
李炳海
楚辞的句型结构及其诗体生成功能被引量:2
2005年
楚辞具有多种句型结构,各类句型的诗体生成功能不尽相同。《离骚》、《九章》的基本句型难以生成新的诗体,《九歌》的上三下三句型存在生成七言诗的可能,《天问》、《招魂》则很容易转换成七言诗体。当楚辞散文化倾向明显时,通常难以生成新的诗体;而当它的诗歌特征很鲜明时,新的诗体则比较容易生成。新诗体的生成必须利用原有诗体的句式,有时要借助音乐的推动。新诗体在楚辞中的孕育生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屈原作品中还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宋玉的创作则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他使七言诗句大量出现,并为三言诗的复兴创造了条件。汉代三言和七言诗的出现,先秦楚辞有生成孕育之功。
李炳海
关键词:楚辞句型结构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出版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被引量:5
2006年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各个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文学交融共生、互补互进,形成了今日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全二册,上卷“先秦至唐宋卷”,下卷“元明清卷”)就是研究这种文学关系的最新重大成果。2005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召开本书出版的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50多位专家出席并做了各有特色的发言。以下为整理的部分与会专家发言纪要,以飨读者。
乐黛云邓绍基李修生杨乃乔陶文鹏刘扬忠李炳海杨义
关键词:文学关系研究出版座谈会各民族
先秦两汉散文的声气事象
2007年
先秦两汉散文经常出现以声观气事象,根据人的声音判断生命力的强弱及其功能属性。有时赋予声音以超验的属性,它可以脱离人的形体而继续存在。周代礼乐文化用理性精神看待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强调志的统辖作用。先秦两汉散文所展示的声气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错杂型、悖反型四类。
李炳海
关键词:先秦两汉散文文学表现
屈原名与字、姓氏与名字的纵横关联被引量:4
2013年
《史记》所载的屈原名字符合历史实际,原是字,平是名,这从司马迁对人物称谓的调遣方面可以得到证明。《离骚》提到的正则、灵均,是作者从原有名字演绎出来的美名,采用的是文学笔法。屈原两个系列的名字,在意义上存在纵横两种方式的关联,名和字横向关联,真实名字与虚拟名字形成纵向对应关系。屈原两个系列名字的纵横关联,分为两个层次,有表面层次,有内里层次。屈原名字还与姓氏存在意义关联,名字是作为姓氏所含意义的弥补而出现。中国古代姓氏与名字的意义相联结,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
李炳海
以蓬莱之仙境 化昆仑之神乡——中国古代两大神话系统的早期融合被引量:9
2004年
汉武帝在求仙过程中兼顾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 ,是造成二者融合的契机。由于蓬莱神话在汉代的影响超过昆仑神话 ,这就使得它在与昆仑神话融合时居于主导地位。蓬莱神话对昆仑神话的同化 ,造成昆仑神话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是昆仑神境的形态变成下狭上广 ,是东海三神山的投影 ;二是昆仑神境的仙性得到强化 。
李炳海
关键词:昆仑神话融汇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