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坤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再出血
  • 2篇破裂动脉瘤
  • 2篇颅内
  • 2篇颅内破裂
  • 2篇颅内破裂动脉...
  • 1篇血压
  • 1篇抑素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高血压
  • 1篇上皮
  • 1篇上皮肿瘤
  • 1篇神经上皮
  • 1篇神经上皮肿瘤
  • 1篇神经痛

机构

  • 6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李琳坤
  • 5篇张建党
  • 5篇刘素杰
  • 5篇张东波
  • 5篇王昆鹏
  • 4篇张元峰
  • 3篇赵光纪
  • 3篇董孟宁
  • 2篇周汉光
  • 1篇高毅
  • 1篇张晓亚
  • 1篇孙丽
  • 1篇王哲
  • 1篇张萌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pERK、pCREB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phosphoryl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kinases,pER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tion of Camp response element bound protein,p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Il=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constriction injury,CCI)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d时以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threshold,P、Ⅳ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pawwithdrawl latency,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ERK、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pCREB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d时MWT升高,T、TWL延长,脊髓背角pERK、pCREB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d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d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d时比较。C组和D组7、14d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pCREB表达上调(P〈0.05)。结论:右关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抑制pERK、pCREB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高毅孙丽王哲李琳坤张萌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神经痛
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及不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年龄及手术方式这两种因素对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01—2012-06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2例,按年龄区间划分为40~60岁组(92例)、60~70岁组(58例)及>70岁组(32例)。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微骨窗开颅、常规骨窗开颅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数据并评价疗效。结果 40~60岁组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另两组。依照手术方式评价,40~60岁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及微骨窗开颅的疗效均优于常规骨窗开颅(P<0.05);60~70岁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的手术方式获得疗效优于另两种手术方式(P<0.05);>70岁组患者采用三种手术方式获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高龄患者采用各种方式均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微创锥颅引流及微骨窗开颅的手术方式比之常规骨窗开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微创引流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适于高龄患者。
王昆鹏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李琳坤张元峰赵光纪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微创神经外科
皮层脑电监测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术后癫痫控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5年来本院收治的10例DNT患者,全部患者以癫痫为主要表现并全部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全部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应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的6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癫痫复发的表现,4例未应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的患者,有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癫痫复发。结论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于控制DNT患者术后癫痫复发有积极作用。
王昆鹏张晓亚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李琳坤周汉光张元峰赵光纪
关键词: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癫痫
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5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动脉瘤未处理之前再出血98例(18.3%),其中44例(44.9%)发生在发病初期的6h内,18例(18.3%)发生在第2周,36例(36.8%)发生在14d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再出血患者与未再出血患者在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形状、动脉收缩压、Hunt-Hess分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6h内是再出血的高峰期,收缩压高于160mmHg、动脉瘤的形状不规则、动脉瘤>10mm且≤15mm、Hunt-Hess分级级别高是动脉瘤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昆鹏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董孟宁李琳坤赵光纪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
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我院5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收集,对所有临床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张建党王昆鹏张东波张元峰刘素杰孙瑞讯周汉光董孟宁李琳坤
关键词:疾病发生率发病时间致病因素
文献传递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应用索马杜林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接受索马杜林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23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在患者接受手术前依照药物说明书和文献推荐的方法给予索马杜林缓释凝胶皮下注射,接受治疗期间定期给予影像学和内分泌水平的检查,疗程结束后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接受治疗23例患者中,13(56.5%)例患者血清GH水平及IGF-1水平可降至正常,15(65.2%)例患者肿瘤直径较治疗前缩小程度≥50%,9(56.3%)例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好转,6(75.0%)例患者头痛减轻或消失,4(80.0%)例关节疼痛减轻,7(43.8%)例鼾症或OSAS病情好转。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例,术前给予一段时间的索马杜林治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患者内分泌水平恢复正常,并有可能因此降低手术困难和风险,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王昆鹏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李琳坤张元峰董孟宁
关键词: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生长抑素类似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