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月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3篇农牧
  • 3篇农牧交错带
  • 3篇交错带
  • 2篇北方农牧交错...
  • 1篇氮利用
  • 1篇氮利用效率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多时间尺度
  • 1篇有机碳
  • 1篇增温
  • 1篇增温效应
  • 1篇日较差
  • 1篇生长季
  • 1篇生物量
  • 1篇适宜播期
  • 1篇霜期
  • 1篇太阳辐射
  • 1篇太阳能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8篇李秋月
  • 6篇潘学标
  • 3篇胡琦
  • 2篇杨宁
  • 2篇邵长秀
  • 1篇张丹
  • 1篇张立祯
  • 1篇赵沛义
  • 1篇王丽
  • 1篇王潇潇
  • 1篇王靖
  • 1篇刘哲
  • 1篇李克南
  • 1篇董宛麟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2010农业...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适宜播期提高农牧交错带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明确农牧交错带播种期对春小麦的产量、生育期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从2011年到2012年在内蒙古进行了小麦分期播种试验。试验共设置了5个播种期,从4月26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每播期间隔10 d。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月6日之后播种的各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降低,最后播种的小麦产量相比4月26日播种的减产63.3%~72.3%,对应的收获指数和千粒质量也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小麦晚播后抽穗至成熟阶段日平均温度降低所致。播期导致各生育阶段所需要的天数特别是播种到出苗期产生差异,但全生育期所需要的生理发育时间(发育最低温度Tb为0,最适温度To为20℃)在不同年份和播种期处理下均没有显著差异,稳定为95.3个生理日数(当每日平均温度均为最适温度时所需要的发育天数)。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与4月26日播种处理相比,最后播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68.8%~74.3%,主要是晚播小麦麦穗干物质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比例降低,营养体生长过旺,增加了各生育期内的日耗水量。不同播期下,春小麦地上部植株氮素累积吸收量为14.0~17.0 g/m2。播种期对春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由于早播处理小麦的收获指数和产量较高,所以氮素的吸收转化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在农牧交错带适时早播春小麦不但可提高产量,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水氮资源的吸收利用效率,这对该区域实现春小麦高产和稳产有着实际指导意义。
杨宁潘学标张立祯王靖董宛麟胡琦李秋月王潇潇唐建昭刘哲赵沛义
关键词:播期春小麦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内蒙古地区有不同类型草地,也有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气候变化敏感,分析该地区气候干湿变化,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地区1961-2005年日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资料,计算内蒙古地区湿润系数,综合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a来,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T≥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内蒙古东部及东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荒漠、半荒漠、草甸草原景观面积呈增加趋势,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及森林类型区面积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生长季延长给内蒙古东部湿润区的农林业生产带来机遇,但大部分地区荒漠化趋势加剧,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剧,给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新的风险。
李秋月潘学标王丽王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移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地理位置特殊,脆弱性、敏感性是其主要特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文中参考已有的界限指标,结合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周边地区(1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08个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确定新的界限指标划定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边界,并讨论其界限移动情况。经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东部降水量影响较为明显,农牧交错带范围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南界移动幅度大于北界;北部西界向西移动约2个经度;同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增加约3.5×104Km2,这一变化趋势与实际土地利用模式下农牧交错带移动情况相反,因此当前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李秋月潘学标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年代、年、季、月、旬各级尺度下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和无霜期等值线存在年代际北移的现象,1980-1999年气温和无霜期增幅最大,与1961-1979年相比,3℃温度等值线北移约1个纬度,气温高于3℃的面积增加了1.14x105km2,无霜期155d等值线北移2~4个纬度,无霜期大于155d的面积增加了2.02x105km2.1961-2012年东北地区温度升高速率为0.30℃·10a-1,冬季增幅最大(0.47℃·10a-1),夏、秋季增幅较小,无霜期增加速率为3.5d·10a-1,初霜日推迟8.1d、终霜日提前9.8d.2月气温增幅最大(0.8℃·10a-1),是造成冬季气温增幅大的主要原因,2月下旬(第51-60天)气温气候倾向率达到峰值,约1.00℃ ·10a-1,水汽含量变化可能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胡琦潘学标张丹杨宁李秋月邵长秀
关键词:气温无霜期
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移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降水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北方农牧交错带地理位置特殊,脆弱性、敏感性是其主要特点,气候的干湿波动对其空间上的波动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探讨降水量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边界移动的影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参...
李秋月潘学标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
模拟增温效应对荒漠草原局地小气候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内蒙古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旱生性最强的草地生态系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基础上,采用20 cm、30 cm、40 cm、50 cm、60 cm五种高度的开顶式生长室(OTC),研究了荒漠草原小气候对增温效应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上20c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对增温效应的响应大于地下20 cm范围内土壤温度对增温效应的响应,地下5 cm土壤温度的响应程度明显大于地下10 cm土壤温度;OTC内的日较差较对照草地更大,同等底面积的OTC,高度越大,室内的日较差变化越明显,即OTC内的气温日较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晴天比阴天更明显。
郭燕云潘学标李秋月
关键词:荒漠草原增温效应小气候日较差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多时间尺度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年代、年、生长季)下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年太阳辐射总量年代际递减,变化幅度为-1.1%/10a,主要由春季和夏季太阳辐射减少所致。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生长季延长,导致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无显著性变化。
胡琦潘学标李秋月邵长秀
气候变化及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的影响与适应对策
内蒙古草原不仅是我国农业基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天然生态屏障。但是,气候暖干化使牧草生长受到抑制,产草量下降,制约着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探讨气候变化背...
李秋月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脆弱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