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骨折
  • 4篇椎体
  • 4篇椎体压缩
  • 3篇压缩骨折
  • 3篇椎体后凸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压缩骨折
  • 3篇颈椎
  • 3篇后凸
  • 3篇后凸成形
  • 3篇后凸成形术
  • 3篇活检
  • 3篇成形术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退变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间盘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2篇李继刚
  • 10篇杨惠林
  • 7篇王根林
  • 6篇张磊
  • 3篇朱若夫
  • 2篇邹俊
  • 1篇徐耀增
  • 1篇倪莉
  • 1篇唐天驷
  • 1篇包肇华
  • 1篇干旻峰
  • 1篇张波
  • 1篇胡海
  • 1篇张磊
  • 1篇陈广东
  • 1篇李荣群
  • 1篇操志海
  • 1篇陈康武
  • 1篇梅昕
  • 1篇胡春洪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一期全髋置换术治疗Pipkin骨折7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一期全髋置换术在治疗Pipkin骨折中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2月共收治Pipkin骨折一期行全髋置换术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72岁,平均48.3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根据Pipkin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8个月,平均32.1个月。随访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其中优4例,平均(93.8±1.7)分,良3例,平均(85.3±3.1)分。[结论]选择性一期全髋术治疗Pipki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李继刚杨惠林徐耀增王根林张磊
关键词: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全髋置换术
Pipkin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Pipkin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37例Pipki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5例;年龄26~98岁,中位年龄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摔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 d,平均8.6 d。骨折根据Pipkin分型标准:Ⅱ型23例,Ⅲ型8例,Ⅳ型6例。2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1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 arthroplasty,THA)。对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94个月,平均40.5个月。X线片复查ORIF患者骨折于术后5~11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8.9个月;THA患者无假体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牛津髋关节评分标准(OHS)评分为16~58分,平均37.2分;获优12例,良13例,可2例,差10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折类型及治疗方式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pkin骨折分型及治疗方式可能影响Pipkin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前应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恰当治疗方式以保证关节功能恢复。
胡海杨惠林王根林干旻峰李继刚操志海汪强
关键词:PIPKIN骨折髋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分布特点与退变的关系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I和常规X射线检查的患者共200例,年龄20~83岁。记录MRI颈椎Modic改变发生的节段,改变类型,改变的位置等,并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椎间盘退变节段及程度、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200例共计1200个颈椎椎间盘中23例(11.5%),29个(2.4%)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Ⅰ型8例(4%),10个椎间盘(0.8%);Ⅱ型13例(6.5%),16个椎间盘(1.3%);Ⅲ型2例(1.0%),3个椎间盘(0.25%)。按照各个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节段O个,C3/4节段4个,C4/5节段6个,C5/6节段12个,C6/7节段7个,C7/T1节段0个,发病率分别为0%,0.33%,0.5%,1.0%,0.58%,0%。结果表明颈椎终板也存在Modic改变的现象,但发生率较腰椎低,Ⅱ型最多见,Ⅰ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多发生于C5/6椎间盘,多位于邻近终板的后方。50岁以上为其好发年龄,其发生与年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及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李继刚杨惠林朱若夫张磊
关键词:颈椎MODIC改变椎间盘退变颈椎曲度
金属椎弓根螺钉植入物及其新型替代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2011年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退行性变、肿瘤等疾病之中,螺钉的材料、整体设计及结合新型生物材料强化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国内外椎弓根螺钉的设计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59/2010 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椎弓根螺钉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设计,生物材料"或"pedicle screw,biomechanics,design,biomateria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椎弓根螺钉设计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入选36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钛合金材料,增加螺钉的直径及长度,使用特殊设计的螺钉,如可膨胀椎弓根螺钉,或运用生物材料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此外,不同螺钉形状、螺纹形状、螺纹倾角、螺纹深度、间距与其固定强度密切相关。设计螺钉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便于研究出更完美的椎弓根螺钉。
张磊杨惠林朱雪松李继刚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生物材料
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总结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探讨Modic改变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9年一年内因颈肩痛而在本院行颈椎MRI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其中门诊病人1115例,住院手术病人72...
李继刚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MODIC改变磁共振成像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及其教育启示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对中西方的哲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是康德伦理学代表作,既表现了康德的先验批判理论,也构建出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体系。其以寻找道德立基的基础为出发点,从普通大众的道德...
李继刚
关键词:自由意志教育启示
文献传递
斯氏针撬拨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评定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的病例,共127例141足,其中Sanders分型Ⅱ型58足、Ⅲ型83足,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1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32足,良90足,可16足,差3足,优良率86.5%。优良率在不同类型骨折中分别为:Ⅱ型91.4%(53/58),Ⅲ型83.1%(69/83);在交通伤和坠落伤分别为63.6%(14/22)和90.8%(108/119);在术后Bohler角<10°组和≥10°组分别为42.9%(9/21)和94.2%(113/120);在术后Gissane角120°~145°为94.1%(96/102),<120°和>145°分别为64.0%(16/25)和71.4%(10/14),在伤后至手术时间≤14d组和>14d组分别为89.6%(120/134)和28.6%(2/7);在关节面复位质量<2mm组和≥2mm组分别为94.7%(108/114)和51.9%(14/27)。对各因素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好。受伤机制、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程度、伤后至手术时间、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为影响其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张磊杨惠林邹俊王根林朱若夫李继刚
关键词:跟骨骨折固定术斯氏针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穿刺活检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时,穿刺活检测定未预料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KP术中穿刺所得的活检样本,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16例,男60例,女156例,年龄36~92岁,平均68.4岁。其中有恶性疾病病史者9例,术中共取活检标本249个,由资深病理科医师对标本进行评价。结合患者病史、术前术后症状、病理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压缩性骨折获得治愈,疼痛缓解,症状消失,未出现有症状的并发症。204例病理结果符合压缩性骨折的诊断,表明了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9例有恶性疾病病史患者中,6例确诊为转移性肿瘤,3例活检时未发现恶性病变。另3例患者之前未诊断为恶性疾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结论 PKP术中常规取活检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但能证实潜在的压缩性骨折的病理过程。本研究中未预料到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4%,我们推荐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常规取病理活检。
包肇华杨惠林陈广东李继刚张波倪莉李荣群王根林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活检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0steo—porotie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凶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PKP治疗OVCFs患者187例共233个椎体:所有病例术前均无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症状.年龄52~93岁,男31例,女156例?椎体周壁破坏34例47个椎体,椎体周壁无破坏153例186个椎体:手术部位:T5~L5,TIO及以下椎体经椎弓根入路,T9及以卜椎体经椎弓根旁入路。术后随访2~78个月,平均20.8个月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出现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123%。骨水泥渗漏7例共7个椎体,6例未产生临床症状,1例术后疼痛症状加重,口服消炎镇痛药3d后症状缓解;椎体周壁有破坏者和无破坏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5%(4/47)和1.6%(3/18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骨水泥渗漏患者骨水泥注入量胸椎为4.53±0.31ml,腰椎为6.75±0.42m1.无渗漏者胸椎为3.50±0.40ml,腰椎为5.60±0.60ml,有骨水泥渗漏与无骨水泥渗漏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手术入路和手术部位的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例术中卅现一过性血压降低,紧急处理后30min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疼痛加重,分别服用消炎镇痛药2d、7d后症状缓解。术后发生低热5例,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非手术椎体新发压缩骨折6例,4例经保守治疗,2例行PKP手术后,均恢复日常活动。结论:PKP治疗OVCFs有一定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仍是主要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磊杨惠林王根林梅昕陈康武李继刚邹俊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并发症
PVP或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取活检的价值
张磊杨惠林李继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