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基因
  • 8篇基因转移
  • 7篇白细胞介素
  • 5篇炎症
  • 4篇心肌
  • 4篇炎症细胞
  • 4篇炎症细胞因子
  • 4篇诱生
  • 4篇肾小球
  • 4篇肾小球系膜
  • 4篇肾小球系膜细...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 4篇逆转录病毒
  • 4篇逆转录病毒载...
  • 4篇转录
  • 4篇系膜
  • 4篇系膜细胞
  • 4篇小鼠

机构

  • 19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普宁华侨医院

作者

  • 19篇李锦华
  • 13篇陈永雄
  • 11篇张仕光
  • 9篇廖晓星
  • 8篇余学清
  • 2篇唐皓
  • 2篇黄凌虹
  • 1篇马中富
  • 1篇关开泮
  • 1篇陈伟英
  • 1篇吕军
  • 1篇唐皓
  • 1篇尹培达
  • 1篇荆小莉
  • 1篇杨岫岩
  • 1篇刘军
  • 1篇顾军
  • 1篇李玉杰
  • 1篇叶海宁
  • 1篇詹红

传媒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5篇2000
  • 12篇1999
  • 2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同种MHC基因在小鼠胸腺的表达
1999年
目的:通过胸腺内注射质粒 PXN(N2—B19—H—2K^b),表达外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抗原,为下一步诱导异基因小鼠器官移植耐受作准备.方法:通过 BALB/C 小鼠胸腺内注射质粒 PXN(N2—B19—H—2K^b),将外源性的编码 C57BL/6小鼠MHCI类抗原的H—2K^bcDNA转移到 BALB/C小鼠胸腺,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克隆抗体免疫萤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BALB/C小鼠胸腺细胞DNA,mRNA和MHC蛋白质表达,结果:BALB/C小鼠胸腺表面有外源性MHC分子表达,转染效率为5.1%结论:通过胸腺内注射逆转录病毒载体PXN(N2—B19—H—2K^b),小鼠胸腺能表达同种MHC基因,为下一步行异基因小鼠器官移植耐受打下了物质基础.
李锦华廖晓星陈永雄张仕光
关键词:免疫耐受移植排斥反应MHC基因逆转录病毒
hIL-10基因转导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诱生炎症细胞因子
1999年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介素10 (human Interleukin 10 ,h I L10) 基因转导对脂多糖( L P S) 诱导大鼠心肌细胞( C M C) 的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 L X( I L10) S N 将人 I L10 基因导入大鼠 C M C,应用 P C R, R T P C R 和 E L I S A:①检测 I L10 基因的整合和表达;②观察 I L10 基因转导对 L P S诱导的 C M C 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的m R N A 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 I L1β) 和 T N Fα的蛋白质的产生的影响。结果:外源性 I L10 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 D N A 并有效地表达,并能抑制 L P S诱生 C M C 产生 I L1β, T N Fα。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 I L10 基因转导能抑制 C M C 炎症效应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
李锦华陈永雄张仕光廖晓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心肌炎症心肌细胞
反义TNF-α寡脱氧核苷酸对感染性休克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反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寡脱氧核苷酸对LPS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小鼠的影响,为采用反义技术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早期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腹腔注射...
唐皓廖晓星李锦华
文献传递
MHC基因胸腺转移诱导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通过胸腺内注射质粒PXN(N2B19H2Kb),表达外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抗原,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通过BALA/C胸腺内注射质粒PXN(N2B19H2Kb),将外源性MHC基因转移到胸腺细胞,14天后行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DNA,mRNA和MHC蛋白质表达。结果外源性MHC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转录,胸腺细胞表面有外源性MHC分子表达,转染效率为5%,胸腺内注射质粒PXN(N2B19H2Kb)能明显延长异基因小鼠的皮肤移植时间,平均27天,对照为10天(P<0001)。受体鼠脾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供体鼠MHC基因转移至受体鼠胸腺诱导了对供体皮肤移植的免疫耐受。
李锦华陈永雄余学清张仕光
关键词:基因转移免疫耐受皮肤移植组织相容性抗原
p38信号通路在脂多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介质白细胞介素1(IL-1)β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免疫复合物蛋白激酶测定,Westernblotting检测p38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观察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介质IL-1β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脂多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引起p38信号通路活化,p38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介质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p38信号通路在大鼠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IL-1β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
余学清李锦华黄凌虹陈永雄顾军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信号通路脂多糖IL-1
P38信号通道参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检测P38信号通道在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探讨P38信号通道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打下基础。方法采用(1)LPS刺激巨噬细胞,检测P38信号通道在各时点的开放程度及前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
李锦华
文献传递
P38MAPK在脂多糖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 P38信号通道 (P38MAPK)在脂多糖 (L PS)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法、免疫复合物蛋白激酶测定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 P38MAPK在 L 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产生 TNFα中的激活程度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观察 P38信号通道抑制剂 SB2 0 35 80对单核细胞 TNFα m 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L PS刺激单核细胞引起 P38MAPK激活和 TNFα表达明显增多 ,P38MAPK抑制剂 SB2 0 35 80对单核细胞 TNFα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P38MAPK可能是 L PS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
卢应民李锦华顾军
关键词:P38信号通路脂多糖单核细胞
反义TNF_(-α)寡脱氧核苷酸降低感染性休克小鼠死亡率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观察反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寡脱氧核苷酸对LPS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小鼠的影响,为采用反义技术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早期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感染性休克小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方法,通过DOTAP转染导入系统,使反义TNF-α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作用于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采用RT-PCR,ELISA检测TNF-α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反义TNF-αODN降低了LPS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小鼠的TNF-α的释放,降低了感染性休克小鼠的死亡率,而正义TNF-αODN和错配TNF-αODN与对照组相比,对TNF-α的释放无影响,未能降低感染性休克小鼠的死亡率。结论:反义TNF-αODN以序列特异性方式抑制了LPS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小鼠的TNF-α的释放,降低了感染性休克小鼠的死亡率。
李锦华唐皓余学清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TNFΑ反义感染性休克小鼠
反义TNF-α寡脱氧核苷酸降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大量死亡率
目的观察反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寡脱氧核苷酸对酵母多糖A(zymosan A)诱导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
廖晓星李锦华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移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诱生炎症细胞因子被引量:10
1999年
目的:通过建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转移系统,观察IL-1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mesengialcel,GMC)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L-10)SN将外源基因IL-10转移至大鼠GMC:(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检测IL-10基因的整合和表达;(2)以RT-PCR观察IL-10基因转移对LPS诱导的G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外源性IL-10基因已整合到靶细胞染色体DNA并有效地表达,它能抑制LPS诱生GMC过度产生IL-1β,TNF-α。结论:外源性IL-10基因可以转移到GMC并稳定表达,它能抑制GMC炎症效应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
李锦华余学清陈永雄张仕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肾小球系膜炎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