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瀛
- 作品数:147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复制”与“创造”被引量:1
- 2017年
- 本雅明所谓"现代信息社会""以机械复制为特点"的艺术是否还需要"创造"?后现代,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文学与生活合一了,文学"创造"是否成了多余之物?这是人们所关切的问题。本雅明的所谓"机械复制",复制的不是创造本身,而只是创造出来的作品。"现代信息社会"的"机械复制"并不取消"创造"。至于后现代所谓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文学与生活已经合一,因此不需要再特别强调文学的"创造性",这也是一个假命题。其实,"文学与生活并未合一","艺术是生活的特异化",文学的"创造"仍然需要。
- 杜书瀛
- 关键词:机械复制
- 《李笠翁词话》(附《耐歌词》)
- 2020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杜书瀛研究员注评《李笠翁词话》(附《耐歌词》)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首次把《李笠翁词话》印成单行本,首次对《李笠翁词话》作了详细的注释和评析,其评析部分亦可视为一篇篇小的学术论文。该书还首次对李渔的词集《耐歌词》进行了注释,首次披露三百年前蒲松龄家藏《耐歌词》手抄本,手抄本中还有四段批语,十分珍贵。
- 杜书瀛
- 关键词:李笠翁词话手抄本学术论文
- 全球化时代特征与文艺理论研究论纲被引量:1
- 2019年
- "全球化"与"全球化时代"二者不能等同;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全球化在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进行着,但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加速发展,但那时有"全球化",却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20世纪至21世纪,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时代"大变样,世界才真正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反对建"隔离墙",它是空间界限崩塌、全球大融通的时代;"全球化时代"反对"单边主义",是多边化、多元化、多样化、无限丰富多彩的时代。"全球化时代"使得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它必然引起文学艺术和美学发生亘古未有的巨大变化。在"全球化时代",文学家、文艺学家和美学家将面临许多新课题。
- 杜书瀛
- 关键词:多边主义
- 蔡仪先生的美学理论与人生态度——杜书瀛先生美学访谈录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是李世涛对杜书瀛的访谈,主要谈蔡仪美学,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杜书瀛首先介绍了蔡仪先生的生平和美学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评价。蔡仪曾经留学日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新艺术论》和《新美学》,这两部著作是当时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学术最前沿的代表性著作。他是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的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他重写了《新美学》,这部书是其美学思想的代表,他也是《美学原理》的主编。蔡先生是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建者之一;他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激进、最先进的美学家;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系统、完整体系的第一位构想者和实施者。杜书瀛继承了蔡仪美学精神,但他们的美学思想并不相同,杜书瀛提出并发展了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
- 杜书瀛李世涛
- 关键词:新美学文艺美学
- 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被引量:1
- 1987年
- 文学创作的主体不同于非审美活动的主体,根本性质在于:作家是对世界进行审美掌握的特殊的精神生产者。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创作的其他一些因素都必须与作家的审美机制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作家与其他艺术家相比,具有不同的“秉赋”,这与彼此间不同的素质有关,也与彼此所用的媒介和手段不同有关。
- 杜书瀛
- 关键词:作家审美机制审美活动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方式
- 文学有“进步”吗
- 2017年
- 文学艺术自产生以来,数千年的历史轨迹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是"进步"呢,抑或不能用"进步"概念指称之?是一代比一代差("今不如昔")呢,还是一代比一代好("今胜于昔")?西方学者对此争议不断,持线性史观的人,认为文学有"进步",这是自古希腊起直到19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思维;19世纪之后,现代艺术的产生及相应的现代美学理论的出现,对能否以"进步"为标准指称文学艺术的运行轨迹,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他们认为文学是"情感的表现",无论古今,只要是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其表现情感同样动人,古今都一样,无所谓进步。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古代文论历史中,许多权威人士那里确立了"唯古是从""唯古是尊"的思想,古文、古诗最优秀,而越往后就越走下坡路,逐代衰退,总之,今不如昔。但也有相反的观点: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文论家李贽,主张"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岁时行、昼夜更迭"的历史发展观,坚决反对"复古""退步"说,提出诗文是可以和应该今胜于昔的。我认为,从"大历史"的观点看,文学总是有进步的。"表现"说否定"进步",从大历史看来,不过如地球人夜间看北斗,只是看不出宏观运动以及在宏观运动中的"进步"而已。
- 杜书瀛
- 关键词:文学艺术大历史
- 宅居谈诗:诗歌现状及发展方向问题
- 2021年
- 序曰:这是因新冠疫情而宅在家里时,就诗歌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一些问题,给我的好友、老诗人邵燕祥先生写的几封信。以书信的形式谈某些理论问题,可能是一条路子。书信之类,它便于更灵巧地提出问题,挑明问题,抓住重点,在关键处“点杀”几笔。虽然看起来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正规、严谨,但它好读,并且它同样能够对关键问题,深入论证,像凿一口深井那样进行理论阐发。
- 杜书瀛
- 关键词:学术论文书信
- 记文学研究所师友被引量:1
- 2021年
- 一、张炯二三事20世纪60年代头几年我来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做蔡仪老师的研究生时,所里好多同志说,你们组年轻人里面,有两位很能写文章,一位是柳鸣九,另一位是张炯。柳鸣九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随即来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组,在蔡仪老师领导的《文艺理论译丛》编辑部当编辑(后来专门研究法国文学,1964年转到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柳鸣九写了一篇题为《批判人性论者的共鸣说》的文章,发表在同年的《文学评论》第5期上。
- 杜书瀛
- 关键词:文艺理论外国文学研究
- 《闲情偶寄》美学思想的接受与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闲情偶寄》作为李渔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三百多年来畅行不衰。《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学识库存和生活积累的凝结,不仅在当时受到名家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世俗社会的热烈推崇。《闲情偶寄》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和阶级,是因为它寓"庄论"于"闲情",处处表现着创造性思维。作为一部雅俗共赏而又富有真知灼见的作品,《闲情偶寄》不仅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被奉为"梨园之圭臬",而且内容丰富驳杂,堪称一座寓含戏曲、诗词、园林、饮食、仪容、服饰、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美学思想殿堂。
- 杜书瀛
- 关键词:《闲情偶寄》美学思想
- 又“遇到”了李泽厚——为纪念李泽厚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被引量:1
- 2023年
- 李泽厚(1930—2021)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但是李先生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称谓是“思想者”(1)。我的老师蔡仪研究员与李泽厚学术观点几乎截然对立,但我“门派”意识很浅,甚至对所谓“门派”十分反感,对朱光潜、李泽厚等所谓“对立派”的美学家怀着深深敬意。
- 杜书瀛
- 关键词:门派思想者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