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吉焱

作品数:32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地壳
  • 18篇地震
  • 12篇地壳结构
  • 10篇地震测深
  • 10篇深地震
  • 10篇深地震测深
  • 10篇测深
  • 8篇克拉通
  • 4篇东北缘
  • 4篇剖面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克拉通破坏
  • 4篇北缘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有限差分
  • 3篇中段
  • 3篇盆地
  • 3篇龙门山

机构

  • 32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教育部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林吉焱
  • 20篇段永红
  • 13篇嘉世旭
  • 10篇刘志
  • 7篇郭文斌
  • 6篇王夫运
  • 6篇刘巧霞
  • 6篇张建狮
  • 5篇邱勇
  • 5篇刘保金
  • 5篇田晓峰
  • 4篇徐朝繁
  • 3篇张先康
  • 3篇方盛明
  • 3篇吕庆田
  • 3篇周铭
  • 3篇魏运浩
  • 3篇赵延娜
  • 2篇杨卓欣
  • 2篇徐涛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震地质
  • 2篇2014年中...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构造区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来自盐城-包头深地震测深剖面的约束被引量:23
2015年
从长1300余公里的盐城-包头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21次爆破所得到的地震记录截面中,识别出6组清楚的壳内震相和1组岩石圈界面反射震相,采用射线追踪技术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山西断陷带和银川-河套裂陷带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东、西两侧岩石圈结构差异明显,太行山不仅是重力梯度带,也是一条岩石圈厚度的突变带和岩石成分分隔带.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克拉通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结构遭受强烈改造和破坏,岩石圈厚度减薄至70~80km;华北盆地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盖层,结晶基底最深处约7.0km,地壳厚度减薄至约31.0km;鲁西隆起区结晶基底相对较浅,埋深1.0~2.0km,地壳厚度33.0~35.0km;苏北盆地有较厚的新生代沉积,结晶基底最大埋深5.0~6.0km,地壳厚度31.0~32.0km;郯庐断裂是一条岩石圈级别的深大断裂,其两侧速度结构差异明显,在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太行山以西地壳厚度明显增厚,山西断陷带下方地壳厚度约46km,且其下方中地壳上部存在速度小于6.1kmS-1的低速结构.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探测研究成果,环鄂尔多斯块体的陕西.山西断陷带和银川-河套裂陷带岩石圈遭受的破坏是不均匀的,其岩石圈厚度在大同-包头附近约为80-90km,在定襄-神木附近为75~137km,在安阳-宜川附近为80~120km.造成岩石圈不均匀破坏的原因可能是环鄂尔多斯古老的构造带在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受多期构造事件影响而活化,被多次改造弱化,弱化的程度与鄂尔多斯块体的作用有关,在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陆一陆碰撞和青藏高原块体北东向推挤的作用下,其岩石圈受到进一步改造减薄.
段永红刘保金赵金仁刘保峰张成科潘素珍林吉焱郭文斌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岩石圈厚度华北克拉通破坏
重力-地震联合反演的改进及在遂宁-阿坝剖面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传统顺序联合反演的缺陷,通过改变地下空间的网格剖分方式和约束条件的约束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改进,并将拟BP神经网络算法和小波多尺度分析应用到反演中,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和收敛速度。龙门山地区遂宁-阿坝剖面的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反演效果。
郭文斌嘉世旭林吉焱邱勇
关键词:联合反演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盆地地壳结构与增厚机制探测研究
嘉世旭徐朝繁刘志张建狮林吉焱郭文斌刘巧霞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测深
华北深地震测深成果库建设
<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大华北地区完成了40余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这些剖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图件的形式分散于不同的文章或研究者手中。为了提高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利用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更好的服...
林吉焱段永红嘉世旭刘志
华北地壳结构与克拉通破坏探测研究
本世纪初随着全自动三分向地震数字仪器的应用以及仪器数量的大幅增加,完善了对深部地壳及上地慢顶部结构的长距离观测,相继完成了山东诸城-陕西宜川900km、山东文登-山西忻州-华北石家庄-内蒙阿拉善剖面1600km、江苏盐城...
嘉世旭王夫运方盛明段永红田晓峰张建狮林吉焱
关键词:地震探测克拉通破坏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深地震测深成果库建设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对华北地区40多年来完成的50条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利用分层插值并拼合的数值化方法对二维速度等值线图进行数字化,建立基于经纬度信息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和主要界面深度模型.基于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web浏览器对模型数据的快速查询功能.华北深地震测深成果库的建设为深地震测深成果的转化提供条件,为地球科学相关领域提供精细的地壳模型参考,也提高了该项数据资料服务于社会的水平.地壳二维速度模型和主要界面深度模型数据为深入研究华北地区地震发震构造、华北克拉通破坏等科学问题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林吉焱段永红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数据库数字化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盆地地壳结构与增厚机制探测研究
<正>通过人工地震宽角折射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松潘-甘孜、柴达木、陇中等高原盆地与外围鄂尔多斯、四川稳定盆地地壳结构的对比分析,探测研究高原盆地地壳结构、岩性变化及地壳隆升增厚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围稳定盆地,东北缘高...
嘉世旭徐朝繁刘志张建狮林吉焱郭文斌刘巧霞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与地幔盖层结构——长观测距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19
2015年
利用文登—阿拉善左旗长观测距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东段资料,辩识出4组地壳震相和3组地幔盖层震相.采用二维射线追踪走时反演和正演拟合交替计算方法,得到了包括鲁东隆起和华北裂陷盆地在内的地壳和地幔盖层二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裂陷盆地基底深达6km以上,研究区壳内界面C1埋深约15km,C2界面深约25km,Moho面平均埋深约35km.上地壳速度6.0~6.1km·s^-1,且横向变化较大;中地壳速度相对均匀约为6.2~6.4km·s^-1;下地壳速度为6.5~7.0km·s^-1,速度梯度较大.地壳平均速度与隆起和坳陷构造相关.研究区岩石圈底界面一般为75~80km,西端接近太行隆起构造时深至90km左右,向西呈明显加深趋势,地壳厚度呈现相同的增厚特征.地幔盖层上部速度8.0~8.2km·s^-1,具明显正梯度特征.岩石圈平均速度在郯庐断裂带附近显著偏低.PmP和PLP震相存在不同程度的复杂性,意味着在本地区Moho界面和岩石圈界面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可能具有一定厚度或过渡带性质.结合其他研究结果认为,地幔盖层和下地壳速度梯度、界面性质差异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意味着破坏是一个渐变、缓慢和不均匀的过程.郯庐断裂带附近的低速应是其为软弱带的证据.
刘志王夫运张先康段永红杨卓欣林吉焱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华北克拉通破坏
华北深地震测深成果库建设
<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大华北地区完成了40余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这些剖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图件的形式分散于不同的文章或研究者手中。为了提高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利用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更好的服...
林吉焱段永红嘉世旭刘志
文献传递
华南大陆东部地壳物质组成的地震学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中生代晚期华南大陆东部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成岩活动,对地壳物质组成属性有显著影响,地壳中SiO 2的平均含量是判别其属性的重要参数.基于华南大陆东部布设的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固定台站数据,利用噪声成像获取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联合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由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和速度信息,通过与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对比,估测了华南大陆地壳平均的SiO 2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浙闽沿海碱性火成岩带具有相对高速的下地壳(V S>3.9 km·s^(-1)),相对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 P/V S>1.77),估测地壳平均SiO 2含量相对较低(60~65wt%);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的武夷带和江南造山带具有相对低速的下地壳(V S<3.8 km·s^(-1)),相对低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 P/V S<1.75),估测地壳平均SiO 2含量相对较高(65~75wt%).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地壳整体略偏基性,以西的地壳则偏长英质.推测古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对华南大陆东部的影响主要为热扰动的形式,壳-幔物质交代作用仅限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区域.
檀玉娟段永红林吉焱李玮王高春李学民李学民王国法赵延娜赵延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