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
- 本文探讨疑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情况,及不同程度食管嗜酸粒细胞增多内镜表现的差异.采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0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就诊的疑诊GERD的患者共614例,具有反酸、胸骨后烧灼...
- 闫秀娥周丽雅王晔林琳陆京京薛艳崔荣丽张贺军林三仁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增多临床病理内镜治疗
- 文献传递
- 以典型反流症状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以典型的反流症状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2012年5月9日至12月31日不间断纳入首次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并接受问卷调查的患者(年龄≥16岁).患者首先完成包含人口学特征及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的自评式问卷,消化科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意愿决定部分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分析问卷和胃镜结果.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8 987例患者(应答率91.5%),症状定义的GERD的检出率为13.6% (2 579/18 987).共4 357例(22.9%)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胃镜结果: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3.1% (572/4 357)、1.8% (78/4 357)、10.5% (456/4 357)和1.7%(75/4 357).存在典型反流症状者和无典型反流症状者比较,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6/951)和10.5% (356/3 406) (P <0.001),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分别为2.7% (26/951)和1.5%(52/3 406) (P =0.013),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6.8% (65/951)和11.5% (391/3 406) (P<0.001),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7%(16/951)和1.7% (59/3 406) (P =0.917).结论 GERD是我国消化科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病因之一,典型的反流症状对GER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中.存在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应联合胃镜检查以防漏诊器质性病变.
- 林琳周丽雅王晔卢世芳张耀朋丁士刚林三仁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
- 食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
- 目的 探讨疑诊GERD患者食管嗜酸粒细胞(Eos)增多的情况,及不同程度食管Eos增多的内镜表现差异.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0日疑诊为GERD的患者共614例,具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痛(除外心源...
- 闫秀娥周丽雅王晔林琳陆京京薛艳崔荣丽张贺军林三仁
- 反流性食管炎A级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 通过评估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LA)-A级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明确对其行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纳入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就诊的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LA-A、LA B、LA-C级)患者,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胃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24 h食管pH监测和PPI试验.根据24 h食管pH监测结果重新分组:组1为LA-A级,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提示DeMeester积分<14.7分,且症状指数<50%;组2为LA-A级,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提示DeMeester积分≥14.7分,或症状指数≥50%;组3为LA-B级和LA-C级.活组织病理检查包括基底细胞层占上皮层的比例、乳头延长占上皮层的比例、炎性反应细胞计数、乳头充血、乳头出血、乳头血管扩张和细胞间隙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共纳入15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LA-A级94例,LA-B级49例,LA C级12例.LA-A级组分别与LA-B级组和LA-C级组比较,年龄、性别构成、BMI、GerdQ评分≥8分者的比例、症状指数≥50%者的比例和PPI试验阳性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A级组的DeMeester积分中位数为22.1,低于LA-B级组(32.1)和LA-C级组(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73,P=0.039;Z=7.210,P=0.007).155例患者中,87例(56.1%)的最主要症状为胃灼热和反流,88例(56.8%)的次主要症状为胃灼热和反流.组1与组2的细胞间隙值、炎性反应细胞计数、基底细胞层占上皮层的比例、乳头延长占上皮层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3的细胞间隙值和乳头延长占上皮层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1.229 9±0.393 0)μm和59.1%,高于组1的(0.973 9±0.317 3)μm和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6,P=0.002;Z=-2.051,P=0.040),而两组炎性反应细胞计数和基底细胞层占上皮层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1与组
- 闫秀娥周丽雅王晔陆京京林琳薛艳崔荣丽张贺军丁士刚林三仁
- 关键词:食管PH监测病理
- 探讨胃底腺息肉预测因子的病例对照研究
- 王晔林琳周丽雅林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