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芸
- 作品数:39 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绝经期妇女尿Dpd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
- 2005年
- 目的探讨围绝经妇女尿脱氧吡啶诺啉(Dpd)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评估尿Dpd筛查骨质疏松症(OP)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53例围绝经妇女为研究组,以300例绝经后OP及20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其3小时空腹晨尿Dpd及尿肌酐值。并用双能线吸收仪(DEXA)进行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及华氏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BMD)测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尿Dpd与年龄呈正相关,与BMD呈负相关。围绝经期尿Dp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绝经后OP尿Dpd显著增高。结论尿Dpd与绝经后OP关系密切,尿Dpd改变可发生在围绝经期,尿Dpd预测危险人群骨量变化早于骨密度。
- 陈党生邹晓波杨艳红林芸黄小穗
- 关键词:骨密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
- 253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全身及腰椎骨度的变化规律 ,寻找低骨密度的险因素 ,为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 2 5 3例中老年妇女的年龄、测量身高和体重 ,采用HolgicQDR - 2 0 0 0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全身和腰椎的骨密度。统计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结果 骨密度在 35~ 39岁达到峰值 (1 0 88± 0 0 0 2 )g/cm2 ,4 0岁以后开始下降 ;骨密度与中老年妇女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r=0 2 4 0 ,P <0 0 1) ,与身高呈显著正相关 (r=0 134,P <0 0 5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妇女年龄大和身材矮小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应加强对这类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监测。
- 林芸陈党生
- 关键词:中老年女性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 地屈孕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张以文林芸
- 关键词:孕酮病理生理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紫外线照射
- 电视宫腔镜158例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 :应用电视宫腔镜直视下对宫内疾患进行诊断及治疗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15 8例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不育、宫内节育环异常等行宫腔镜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行诊刮和病理检查 ,其中正常宫腔 17例 ( 2 7 9% ) ,内膜异常 44例 ( 72 19% ) ,宫腔镜诊断符合率 90 %以上 ;不孕不育患者 69例 ,输卵管堵塞 3 9例 ,其中 3 0例经通液成功 ,随访 1~ 3年已有 15例成功怀孕。取出异常宫内节育环 5例 ;摘除子宫内膜息肉 14例 ;摘除黏膜下肌瘤 8例。结论 :宫腔镜诊疗各种宫内疾病成功率高 ,安全性大 ,无并发症。
- 万日明林芸
- 关键词:电视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子宫不规则出血不育症适应证手术器械
- 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 胡洁媚林芸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产科发病股青肿
- 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于月经后半周期用药后月经量、经期、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随访治疗结束后排卵情况。结果:醋酸甲羟孕酮治疗3周期后月经期平均(6.57±1.16)d,月经量(56.28±9.51)mL,子宫内膜(9.24±1.74)mm,较治疗前厚度变薄,血红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最常见副作用体重增加25例(69.44%)。治疗后随访<40岁患者86%有排卵,而年龄>40岁患者仅28%有排卵。结论:三个周期月经后半周期补充醋酸甲羟孕酮方案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适合用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但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肥胖年龄>40岁患者不是最佳选择。建议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排卵情况以免复发。
- 林芸彭幼玲闻安民
-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甲羟孕酮月经
- “通元针法”分期施治对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比较“通元针法”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74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于月经来潮第5天起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每天2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通元针法”处方,穴取百会、大椎、气海、关元等,配合辨证取穴及月经周期分期取穴,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移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于治疗前及移植前1 d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血流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37.8%(14/37),高于对照组的16.2%(6/37,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1 d,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中A型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指数PI、RI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乳房胀痛、胃痛、头晕、恶心等不适,观察组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元针法”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薛红梅李月梅陈雨婷黎翠张莹金萍李孟邻林芸
- 关键词:反复种植失败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率
-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晚期的思考被引量:7
- 2019年
-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中,由于垂体功能受抑制使LH处于低水平,将造成雌激素合成减少,卵泡发育速度减慢。该方案启动日不需要常规添加LH。但对于以下3种人群:前次周期卵巢低反应、35岁以上的高龄和慢反应人群(即卵巢刺激第8天无直径大于1cm的卵泡),适时添加LH,可以增加卵巢的反应性,缩短促排卵药物的使用时间。使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目的是最大化新鲜胚胎移植。扳机标准主要由主导卵泡径线大小来决定,当三分之二的卵泡直径达到16mm同时综合考虑卵泡数目、雌激素及孕酮水平、年龄和既往治疗情况决定最佳的扳机时机。为避免卵巢过度刺激风险,高反应患者建议在雌激素水平低于3000~4000pg/ml(10980~14640pmol/L),目标获卵数少于18枚时提早扳机,并减少HCG用量,从而赢得新鲜移植的机会。
- 林芸徐嘉文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腹腔镜在盆腔瘀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女性盆腔瘀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为盆腔瘀血综合征的32例患者,腹腔镜下应用大量生理盐水(5 000 ml以上)冲洗盆腔、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区等量注射利多卡因200 mg与地塞米松10 mg混合液20 ml,同时在盆腔留置含有利多卡因400 mg、地塞米松20 mg、苯海拉明40 mg和庆大霉素8万u的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ml。结果32例患者来院复查或函访,随访回复78例次,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4个月,随访率100%。痊愈72.88%(23/32),显效15.63%(5/32),有效9.38%(2/32),无效9.38%(2/32)。总有效率为90.62%。所有患者无过敏、感染及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腹腔镜下骨盆漏斗韧带注射并在盆腔留置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陈建国杨春艳王海英林芸
- 关键词:腹腔镜盆腔瘀血综合征
- 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出血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先予垂体后叶素6 U(1 mL)加NS 9 mL,分多点注射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肌层,每点注射1~2 mL;待出血明显减少后以医用即溶止血纱布均匀覆盖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渗血处,稍加压迫待其完全溶解。记录止血时间、产后出血、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止血时间为4~8 min。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有效,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 麦玉玲林芸
-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前置胎盘止血时间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