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赫

作品数:136 被引量:3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M-中国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3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2篇催化
  • 36篇柴油机
  • 35篇催化剂
  • 31篇柴油
  • 28篇氮氧化物
  • 24篇碳烟
  • 19篇选择性
  • 18篇选择性催化还...
  • 17篇金属
  • 15篇氧化物
  • 13篇排气
  • 13篇甲烷
  • 12篇等离子体
  • 12篇预混
  • 11篇污染
  • 11篇金属氧化物
  • 10篇氧化物催化剂
  • 9篇烟气
  • 9篇同时催化去除
  • 9篇污染物

机构

  • 1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船舶集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上海汽车集团...
  • 1篇上海齐耀重工...

作者

  • 136篇林赫
  • 82篇黄震
  • 61篇管斌
  • 17篇上官文峰
  • 10篇裴梅香
  • 10篇高翔
  • 9篇岑可法
  • 8篇李忠照
  • 8篇程琪
  • 8篇李珂
  • 7篇陈婷
  • 7篇彭小圣
  • 7篇张毅然
  • 6篇贺振武
  • 6篇刘鹏
  • 5篇倪明江
  • 5篇郑健
  • 5篇刘柯
  • 4篇李英杰
  • 4篇李珂

传媒

  • 14篇车用发动机
  • 5篇柴油机
  • 5篇内燃机学报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内燃机工程
  • 3篇燃烧科学与技...
  • 3篇环境污染治理...
  • 3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动力工程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Chines...
  • 2篇现代车用动力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年份

  • 10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烟气脱硝试验和机理研究
该文首先评述了各种烟气脱硝技术,并阐述了电晕放电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放电机理的研究状况.研究了以NH<,3>为自由基源物质的烟气脱硝过程.研究表明,烟气湿度对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但适当的烟气湿度对提高...
林赫
关键词:电晕放电脱硝效率流光边缘电场
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研究进展
2023年
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Filter,SCRF)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发动机污染物处理手段,作为兼具SCR和DPF两部分功能的后处理装置,能够帮助减小后处理装置体积和费用,或者在不缩减体积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但SCRF内部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的反应体系和较宽的工作温度窗口导致对系统污染物处理效果的预测难度提高很多。全面梳理了近年来SCRF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影响DeNO_(x)效率和被动再生效率的表观因素,一是SCRF微观化学反应与传质机制,有利于研究者开展微观机理和SCRF配套优化研究。
彭雪松管斌蒋涵魏艳飞林赫黄震
电晕氧化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NO_x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研究了直流电晕H2O-O2自由基簇射氧化结合26%的NaOH溶液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Ox。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喷嘴电极氧气流量,可得到稳定的流光电晕;在反应器内同时有HNO2和HNO3生成,DeNOx效率最高可达70%以上;NaOH溶液对NO吸收率较低,而对NO2的吸收率很高;经吸收液吸收后总DeNOx效率最高可达90%。
高翔管诗骈骆仲泱林赫岑可法
关键词:自由基反应器吸收率
静电场辅助Pd基催化剂低温去除甲烷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燃烧合成法制备PdCeZrOx系列催化剂,在外加静电场作用下,研究了其对低浓度甲烷的低温催化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静电场作用下,甲烷的低温氧化能力大大提高。静电场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随着铈锆比的变化出现明显差异。通...
李珂刘柯林赫管斌黄震
关键词:静电场
自由基簇射脱除氮氧化物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DeNOx过程, NOx为NO和NO2的总称). 首先考察了放电特性, 发现适当调节喷嘴电极中的气体流量和电压可以产生稳定的流光电晕.实验表明, 烟气中NO浓度随电压升高而降低; NO2浓度在低电压条件下与电压值成正比, 但是当电压升高到某一阈值后随电压增长迅速降低.电压升高可提高DeNOx效率, 当电压临近击穿电压时, 效率可达70%. 提出了脱除NOx的机理, 认为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在NOx脱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自由基反应把NO和NO2转化为酸类物质.为验证所提出的机理,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相关反应的速率常数和自由基产率,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化学动力学计算得到了反应器出口NO和NO2的浓度以及NOx脱除效率. NO脱除效率的计算结果在低电压时与实验结果相近, 但在高电压时高于实验值.
林赫高翔骆仲泱岑可法裴梅香黄震
关键词: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簇射氮氧化物
车用氮氧化物氨气集成传感器
一种车用氮氧化物氨气集成传感器,包括:多孔层、致密层以及若干测量池,多孔层与致密层平行设置,多孔层与致密层之间充填有氧化锆电解质,若干测量池依次相连且设置于多孔层和致密层之间,多孔层的与致密层相对侧表面设有NH<Sub>...
林赫翟红章管斌湛日景李忠照
文献传递
TiCe_(0.2)W_(0.2)O_x型SCR催化剂涂覆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分别运用传统浸渍涂覆、溶液燃烧涂覆、新型浸渍涂覆制备了一系列涂覆有TiCe0.2W0.2Ox活性组分整体式催化剂,比较发现新型浸渍涂覆催化剂SCR性能最好。新型浸渍涂覆的催化剂在250~450 ℃温度范围NO去除率超过90%,N2选择性在450 ℃以内都大于99%。对NOx转化率、N2选择性及各种表征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新型浸渍涂覆的催化剂催化活性与涂覆量成正比关系,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越好,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粉末粒径无明显对应关系。
曹群海林赫管斌陈婷
关键词:内燃机选择性催化还原浸渍
采用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系统脱除烟气中NO_x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了采用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系统脱除烟气中的NOx.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喷嘴中的气体组分和流量对电晕放电的电压 电流(V I)特性产生影响,适当调节电极喷嘴中的气体流量可以产生帘状流光电晕.烟气中的水蒸气不仅对电晕放电的V I特性产生影响,而且提高NOx的脱除效率.
林赫高翔骆仲泱岑可法裴梅香黄震
关键词:放电自由基烟气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NH_3-SCR去除柴油机NO_x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NH_3-SCR去除柴油机NO_x的性能与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单独NH_3-SCR,单独低温等离子体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NH_3-SCR三种系统下NO_x的去除效率,并考察了反应温度、NO_2/NO比值、O_2浓度、C_3H_6浓度、放电能量密度等因素对各系统去除NO_x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O_2浓度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将NO部分氧化为NO_2,但过多的能量密度输入会导致副产物的大量生成同时造成能量消耗过多;提高NO_2的量对于低温工况下大幅度提高SCR还原NO_x效率有重要意义,当NO_2/NO=1时,NH_3-SCR在各温度下NO_x转化效率达到最高,继续增大NO_2的比例,NO_x的转化效率又趋于下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辅助NH_3-SCR的协同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温工况下NH_3-SCR的NO_x转化效率。
管斌林赫程琪黄震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
脉冲喷射C3H6的新型NSR技术研究
2020年
稀燃发动机具有燃料消耗量低的优点,但其缺点是NOx排放值较高。传统SCR技术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在轻型乘用车上应用,针对稀燃发动机的NOx去除主要是通过NSR催化剂来实现,但是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高温和高空速时的NOx转化率较低。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稀燃发动机排气中NOx去除的新型NSR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NSR催化剂前端以一定的频率脉冲喷射碳氢还原剂,在NSR催化剂上能形成具有还原性的活性中间物种-CN和-NCO,C3H6脉冲喷射期间,活性还原物种不断生成、消耗,从而来还原NSR催化剂上吸附的NOx,NSR催化剂实现再生。采用此项技术,发动机可一直运行在稀燃工况,避免切换至浓燃状态,而且运行简单,控制成本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拓宽了NOx去除的温度窗口,在排气温度为350~550℃区间均能保持90%以上的NOx转化效率。另外,对此系统的关键影响参数也进行了探究:反应温度、空速、碳氢燃料喷射频率与喷射量、空燃比。
陈顺宋桂金刘旻叶敬安刘兴胡琨管斌湛日景林赫黄震
关键词:稀燃发动机活性物种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