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家胜

作品数:2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8篇艺术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叙事
  • 8篇民间叙事
  • 6篇传说
  • 4篇电影
  • 4篇杨家将
  • 2篇学科
  • 2篇影像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民间立场
  • 2篇民间文学
  • 2篇风物
  • 2篇风物传说
  • 1篇道家
  • 1篇道教
  • 1篇地方本科
  • 1篇地方本科院校
  • 1篇地方风物
  • 1篇电影《刘三姐...
  • 1篇心理

机构

  • 15篇玉林师范学院
  • 10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作者

  • 25篇梁家胜
  • 2篇王佳
  • 2篇黄颖
  • 1篇赵耀锋
  • 1篇董育红

传媒

  • 4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电影评介
  • 2篇福建茶叶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四川戏剧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构建学科应用共同体机制研究
2020年
传统学科应用共同体机制已无法满足终身教育体系下高校教学的需求,所以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开展了构建学科应用共同体机制的研究。通过分析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主,设计出学科应用共同体机制构建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搭建网络共同学习平台,规范用户在平台共同学习行为,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需求。建设学科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教学定位的精准化。组织学科应用协同活动,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交流。引入三方学科评价机构,寻找高校在教育市场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发展。
董育红梁家胜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地方本科院校职业院校
方言:民间叙事的表现范式——兼及训诂向度的考量被引量:3
2013年
运用口头方言是民间叙事生活属性最重要的表现范式,方言是民间场域中广大民众所使用的生活语言,是融于生活情境的可操作层面的实在的言语,亦即说话。理解和研究民间叙事,关键是理解和研究各地民间叙事的话语形式。民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方言,民间叙事的呈现方式和表现范式是处于"发音"状态的"方言"。对于民间叙事而言,方言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载体,是方言构建了民间叙事本身及其文化场域并凸显了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在民间场域和生活情境中考量和研究民间叙事,首要的是熟悉并理解当地的方言和文化传统。
梁家胜
关键词:方言民间叙事风物传说
民间文学影像化再演述的策略与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自影视艺术成为民间文化新的表现载体以来,民间文学便成为影视化改编的重要题材和素材。民间文学影像化再演述在创造性转化的策略上,呈现出人物的多元与开源嬗变、空间的现实与奇幻再造以及传统与当代意蕴重构的特征;在文化景观方面呈现了“原乡”型的乡土怀想、日常生活美学中的审美变体以及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融合的演绎方式;在价值观念上,诸多改编自民间文学的影视作品则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本土地域与全球空间的桥梁。
陈金梅梁家胜
关键词:民间文学
婚姻与结义:民间道德伦理秩序的编织和建构——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2018年
在以杨家将传说为代表的民间叙事中,婚姻起到了确定家庭身份和树立社会地位的双重功用;结义则是血缘关系的延伸和拓展,并在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构筑中发挥着规范、强化的功能。婚姻与结义是民间道德伦理秩序得以编织和建构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其民俗惯制及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亦得以呈表。
梁家胜
关键词:婚姻结义民间伦理
本土民间文化的诗意想象与学理建构---《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述 评被引量:1
2014年
浪漫主义民俗学的传统是以本土民间文化的诗意想象来建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兼具现实精神和浪漫气质的赵宗福先生的新著力作《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彰显出鲜明而独到的中国气派和地域风格。多元民俗文化的碰撞、交融、吸纳、互补,形成了青海高原独有的"另类"文化特质。对这一"异质"文化现象的研究,标志着有着广袤的国际国内学术视野的地方民俗学者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
梁家胜
民间叙事与民众文化心理建构
2014年
民间叙事不是真实的叙事,而是一种文化的、心灵的叙事,但现实世界的生活质素是其赖以营构的基础,所以,民间叙事必须遵循生活的和想象的双重逻辑。其反映着民众文化心理建构的特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虚拟性和功利性。意愿实现和情感满足既是其逻辑的起点,也是其逻辑的终点,同时还是其演述的内在动力。
梁家胜王佳
关键词:民间叙事文化心理
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2020年
民间叙事之所以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是因为其不仅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而且更大限度的遵循了想象逻辑。民间叙事是情感化的,所以一切叙事皆情语,它能够契合民众文化心理,实现异质同构并维持动态平衡,养习民间的审美情趣,但其审美经验往往是一种非逻辑和无意志的情感或者情绪的经验。民间叙事的审美建构能够通过移情与交融达成,而调适与平衡功能则凸显了其心理作用机制。
梁家胜
关键词:民间叙事逻辑
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展演场域和传承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北路壮剧(土戏)是壮族民间特有的地方戏曲形式,田林县旧州是其发祥地,其产生与发展跟当地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场域密切相关。壮剧是壮族民众的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壮族儿女的文化气质与人文情怀,由一代代的传承人顺承传统,展演经典。我们在研究“北路壮剧”的展演场域和传承路径以及传承人的基础上,就其传承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梁家胜梁兰化
关键词:北路壮剧场域传承人
论高校思政课课改视阈下的广西区情教育
2017年
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中,通过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区情教育,帮助学生清晰地认知家底从而掌握广西特色区情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广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培育和养成学生具有广西本土特点、适应自治区特殊需求的德育框架、知识结构、情感指向、人文素养、乡土底蕴等有着重大而凸出的帮辅和助益作用。如何将"美丽广西"这个美好的愿景实现为共同福祉,切实动员大学生齐心协力为之奋斗,扎实的区情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董育红梁家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
时代经典·异质同构·传统赋新:追溯电影《刘三姐》的民间叙事路径被引量:1
2019年
新时代语境下,学界在肯定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取得宝贵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的同时,对影片诟病最多的当属其鲜明的“政治水印”和“时代指痕”。但笔者以为,当我们位于新时代的时空坐标去观照电影《刘三姐》时,“她”恰恰呈展了符合其时代语境和社会场域的民间立场,潜含着民间叙事的智慧与策略,并依循了民间叙事的路径。
梁家胜董育红
关键词:《刘三姐》民间叙事异质同构电影时代语境民间立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