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岩静

作品数:17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支气管
  • 9篇气管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哮喘
  • 5篇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
  • 5篇慢性阻塞性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疾病
  • 5篇肺疾病
  • 4篇支气管舒张
  • 4篇支气管舒张试...
  • 4篇舒张
  • 4篇舒张试验
  • 4篇气道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反应性
  • 4篇肺功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7篇梁岩静
  • 13篇姚婉贞
  • 9篇柳晓芳
  • 8篇陈亚红
  • 7篇沈宁
  • 7篇张立强
  • 7篇朱红
  • 4篇周庆涛
  • 4篇赵鸣武
  • 4篇王新茂
  • 4篇王筱宏
  • 4篇郝振婷
  • 3篇孙永昌
  • 3篇梅静静
  • 3篇韩翔
  • 1篇常春
  • 1篇贺蓓
  • 1篇柳小芳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度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及弥散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前后小气道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临床上疑为哮喘的患者(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胸片正常,基础肺功能在正常范围)行BPT,BPT阳性者为哮喘组,BPT阴性者为对照组。于BPT前后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激发前,哮喘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RC%)、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和残气量/肺总量(RV/T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发后,哮喘组FEV1/FVC和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而FRC%(P<0.05),RV%(P<0.01)和RV/TLC(P<0.01)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哮喘组激发前后FEV1/FVC和FVC%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LC%,RV%和RV/TLC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激发前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P<0.05)、在7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75%)(P<0.01)、在50%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50%)(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激发后上述指标及在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哮喘组激发前后FEF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激发前后哮喘组和对照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轻度哮喘患者BPT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小气道功能较气道反应性正常患者降低;BPT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正常。
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弥散功能小气道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45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操作体会和对弥散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弥散性肺疾病患者行TBLB,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例弥散性肺疾病中有42例成功取得肺组织标本,24例明确诊断,确诊率达57.1%.患者耐受性良好,术后发生气胸2例(4.8%。)结论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散性肺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梁岩静郝振婷柳小芳
关键词: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
支气管舒张试验药物剂量与间隔时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评价吸入沙丁胺醇的剂量及吸入后不同时间测定FEV1、不同的阳性判断标准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30例,COPD患者29例,健康对照组30名,吸入200μg或400μg沙丁胺醇,吸入后分别于15、20、30min重复测定FEV1,计算舒张试验阳性率;次日吸入另一剂量的沙丁胺醇再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软件。不同剂量支气管舒张剂及不同时间后舒张试验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哮喘组吸入200μg沙丁胺醇后15、20、30min时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均为28例(28/30,93.3%),哮喘组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后15、20、30min时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分别为28例(28/30,93.3%)、29例(29/30,96.7%)、27例(27/30,90.0%),哮喘组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比较吸入200μg与400μg沙丁胺醇后的舒张试验阳性者,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00,P均〉0.05)。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舒张试验阳性率与吸入沙丁胺醇的剂量和观察时间亦无关系。吸入200μg沙丁胺醇15min后重复测定FEV1(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诊断哮喘的灵敏度可达93.3%,特异性可达98.3%。结论吸入200μg沙丁胺醇15min后重复测定FEV1,既可保证舒张试验的效能,又可减少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以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为舒张试验阳性标准,诊断哮喘的效能优于其他舒张试验阳性标准。
常春王筱宏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关键词:哮喘呼吸功能试验沙丁胺醇
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和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638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包括呼吸系统症状、行为习惯、个人史、家族史;进行体检及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根据喘息发作特点、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危险因素经单变量分析后,将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638名年龄大于40岁人群中发现哮喘患者31人,患病率为1.89%(31/163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哮喘发作的诱因以感冒、冷空气、被动吸烟及油烟刺激等为主。幼年时有呼吸道疾病史、14岁以前咳嗽病史、生物燃料使用年限在哮喘组与非哮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岁以前咳嗽病史与哮喘发生关系更为密切。该地区哮喘明确诊断比例只有12.9%。结论:北京延庆地区4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较高,改变人群生活习惯,控制14岁以前呼吸道感染,可能减少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对农村地区的哮喘防治应该更加重视。
朱红姚婉贞沈宁张立强王筱宏梁岩静周庆涛
关键词:哮喘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农村卫生
多项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其他肺功能指标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肺功能室1044例患者的肺功能资料,评估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
梅静静陈亚红王新茂梁岩静柳晓芳
关键词:肺功能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PEF
文献传递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
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和典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阐明 CVA的发生机制。收集我院呼吸科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为CVA患者和典...
陈亚红姚婉贞柳晓芳梁岩静
关键词:哮喘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
文献传递
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研究北京郊区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人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这部分病例分析如下。北京市延庆县香营乡5个自然村,在册40岁以上村民2 322名,常驻人口 1 872名,实际调查1 694名,其...
朱红姚婉贞沈宁张立强梁岩静王筱宏周庆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哮喘患病率
文献传递
北京市农村地区(北京市延庆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本文以吸烟和有慢性气道炎症病史的人群为对象,对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姚婉贞朱红沈宁韩翔梁岩静张立强孙永昌郝振婷赵鸣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人群
文献传递
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患病率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624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通过问诊、体检及肺功能检查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所有COPD患者进行X线正位胸片、12导联心电图检查。肺心病诊断采用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对肺心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检出COPD患者148例,总患病率为9.11%,其中男性为15.05%,女性为3.76%。148例患者中有139例进行了心电图检查,137例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通过心电图标准诊断肺心病21例,X线标准诊断4例,同时符合X线和心电图诊断标准的3例,共诊断肺心病28例。肺心病在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92%,占40岁以上人口的1.72%。肺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2±11.84)岁,男25例,女3例。26例患者肺心病处于心功能代偿期,2例患者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肺心病在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增加。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肺心病患病率达到55.24‰。COPD患者大多数肺功能为Ⅰ级~Ⅲ级,以肺功能Ⅳ级发生肺心病的比率最高(33.33%)。在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中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小于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P<0.01)。但在有症状COPD组肺心病的发病率与咳嗽、咳痰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高,致使肺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COPD的发病率,减缓COPD肺功能的下降,是预防肺心病发生的关键。
朱红姚婉贞沈宁梁岩静周庆涛张立强赵鸣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北京市延庆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引量:58
200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延庆县 5个自然村中 40岁以上的 1 624人进行入户调查。包括问诊(居住状况、生活和烹饪习惯、吸烟史、个人史、家族史和既往史等)、体检、填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该地区COPD总患病率为 9. 11%,其中男性为 15. 05%,女性为 3. 76%。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14岁前经常咳嗽的病史、体重指数等因素在COPD组与非COP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地区肺心病占COPD的发生率为 18. 24%,占 40岁以上人口的1. 66%。结论: COPD和肺心病在该地区患病率很高,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14岁前经常咳嗽的病史、体重指数与COPD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他如室内、外环境,职业暴露等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应得到重视。
姚婉贞朱红沈宁韩翔梁岩静张立强孙永昌郝振婷赵鸣武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点肺功能检查吸烟史易患因素既往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