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育林

作品数:77 被引量:53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病毒
  • 10篇细胞
  • 8篇对虾
  • 8篇鱼类
  • 8篇锦鲤
  • 7篇水产
  • 7篇抗体
  • 7篇虹彩病毒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养殖
  • 6篇试剂
  • 6篇疱疹病毒
  • 6篇鲤春病
  • 6篇克隆
  • 6篇病毒病
  • 5篇蛋白
  • 5篇蛋白基因
  • 5篇毒血症
  • 5篇鱼病

机构

  • 35篇中国检验检疫...
  • 28篇深圳出入境检...
  • 1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出入境检...
  • 6篇北京市水产技...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出入境检...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篇厦门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77篇江育林
  • 28篇张旻
  • 25篇高隆英
  • 21篇景宏丽
  • 20篇刘荭
  • 18篇张利峰
  • 13篇王娜
  • 12篇何俊强
  • 12篇吴绍强
  • 10篇林祥梅
  • 8篇李正秋
  • 5篇王树云
  • 5篇范万红
  • 4篇王彩霞
  • 4篇岳志芹
  • 4篇高志强
  • 4篇吕建强
  • 4篇谷强
  • 3篇张奇亚
  • 3篇杨锦舜

传媒

  • 8篇水生生物学报
  • 5篇中国动物检疫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国水产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检验检疫科学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检验检疫学刊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学养鱼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饲料工业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检测虹鳟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被引量:15
1990年
我国于1987年从进口的虹鳟中分离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简称IPNV),并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由于病鱼没有特有的临床症状,所以迅速查找鱼体内特异性的病毒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报道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江育林于平李正秋
关键词:虹鳟鱼ELISA鱼病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抗原捕获ELISA建立被引量:1
2017年
使用差速离心浓缩的病毒免疫山羊,获得高免血清并提取IgG,即为抗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EHNV)多克隆抗体。利用纯化的EHN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获得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接种小鼠诱生腹水获得单抗3A4。以抗EHNV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单抗3A4为检测抗体,使用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了EHNV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该方法可检出103TCID_(50)的病毒液上清和0.0056!g的MCP重组蛋白。对纯化的GCRV、IHNV、IPNV、VHSV及SVCV病毒液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EHNV抗原捕获ELISA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和重复性好的特点。通过应用于人工感染样品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进一步证实了本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刘宁高志强谷强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张利峰刘金华
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不同基因型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在VNN检疫和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4年
从GenBank中查找出乙型野田村病毒组中海水鱼类各病毒的序列,并用Sequencher多重序列比较软件将其分到条纹神经坏死病毒(stripedjacknervousnecrosisvirus,SJNNV)组、条纹星鲽神经坏死病毒(barfinfloundernervousnecrosisvirus,BFNNV)组、红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RGNNV)组和虎斑东方神经坏死病毒(tigerpuffernervousnecrosisvirus,TPNNV)组4个基因型的组别中。用DNAsis序列比较软件比较同一基因型各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均在85%以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序列的同源性,均在66%以下。结合Premier引物设计软件和Sequencher序列多重比较软件,设计了4对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来鉴别这4个不同的基因型。对从深圳口岸进境的产地为台湾的海水鱼苗和广东、福建两省养殖的主要海水鱼类进行检疫和监测,结果在进境的海水鱼苗中检出有RGNNV基因型的VNNV,在福建和广东省养殖的石斑鱼成鱼和鱼苗的病鱼体内均检测到RGNNV基因型的VNNV,对上述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相似性均在96.5%以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NNV)序列相似性均为100%。
刘荭史秀杰高隆英何俊强江育林陈焕春
关键词:基因型
蛙病毒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蛙病毒属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和3条Taqman探针,通过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以及反应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干扰性试验,建立了一种可检测蛙病毒属大部分成员并能进行初步分类的三重荧光PCR方法。通过鉴定分析将蛙病毒属成员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括蛙病毒3型(FV3)、饰纹汀蛙虹彩病毒(BIV)、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欧洲鲴鱼病毒(ECV)、欧鲶病毒(ESV)、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大鲵虹彩病毒(ADIV)、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GV)和虎纹蛙病毒(TFV),第二类是Santee.Cooper蛙病毒(SCRV),由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裂唇鱼病毒(DFV)和孔雀鱼病毒(GV6)组成,而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则单独作为第三类。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病毒的最低检测量均达到10^2拷贝,表明该方法除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之外还具有高度灵敏性。建立的该蛙病毒三重荧光PCR方法可为蛙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李江宇王树云王姝任彤高志强谷强张伟刘艳华王娜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张利峰
关键词:虹彩病毒TAQMAN探针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离和部分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收集福建某渔场的患病石斑鱼苗制备组织切片,同时将患病石斑鱼苗组织匀浆后接种到条纹月醴细胞系(striped snakehead,SSN-1),对发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CPE)的SSN-1细胞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纯化负染,并制备细胞超薄切片,借助SSN-1细胞系从患病石斑鱼苗中分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试验结果表明:在病鱼脑和视网膜中可见大量的空泡,接种SSN-1后2~3 d出现CPE,PCR检测可扩增出VNNV特异性带,提示这是VNNV病毒。负染及SSN-1细胞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为直径25~30 nm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呈不完全晶体状排列,同时细胞质中有大量空泡,进一步说明分离株为VNNV。对该分离株进行细胞敏感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氯仿处理)、热敏感试验(55℃30 min)、酸碱敏感试验(pH值为3和pH值为11各1 h),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吻端细胞、鲤上皮瘤细胞、肥头鲤细胞在28℃、25℃、20℃时对该病毒都不敏感;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对热和酸碱都比较敏感。研究结果表明,用SSN-1细胞系可以从患病鱼中分离VNNV。
蒋方军高隆英何俊强江育林
关键词:病毒特性
三种蛙虹彩病毒Nes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根据中华鳖虹彩病毒(soft-shelled turtle iridovirus,STIV)核衣壳蛋白(MCP)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了内引物和外引物个一对,建立了Nest-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特异性检测流行性造血器官...
张旻林祥梅刘荭江育林
关键词:检测限
养殖锦鲤鲤鱼浮肿病的检测与鉴定被引量:15
2017年
北京房山某锦鲤养殖场锦鲤发生大量死亡,患病锦鲤呈烂鳃、肾脏糜烂、身体浮肿;症状类似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感染,但经PCR检测排除了KHV感染。为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发病鱼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细菌分离培养、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PCR扩增等检测。通过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肾脏内可见200nm×400nm的痘病毒样颗粒。抽提病毒核酸后,用已知的鲤鱼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548和180bp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公布的CEV H504株序列完全一致。根据发病鱼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定该病为CEV引起的鲤鱼浮肿病。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鲤鱼浮肿病。
徐立蒲王小亮张文潘勇景宏丽王静波王姝曹欢王澎那立海江育林
关键词:锦鲤疱疹病毒锦鲤
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8年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PCR的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用于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和确诊。针对斑点叉尾鮰病毒(CCV)蛋白激酶(PK)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扩增引物与测序引物,经PCR扩增后对PCR产物进行焦磷酸测序,借助测序结果比对确定是否为CCV核酸序列。通过对反应条件与体系的优化,成功建立了CCV PK基因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扩增基因片段长度为144 bp,能够特异性检测出目的病毒,最低核酸检测限为5×10-6ng/μL,重复测序3次均能准确测出45 bp核酸序列。本研究建立的斑点叉尾鮰病毒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高通量检测且耗时短仅需4 h,为CC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王娜张旻景宏丽江育林吴绍强
关键词:焦磷酸测序PCR蛋白激酶基因
草鱼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1991年
研究了草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受抗原刺激后其中和抗体的变化。15℃培养条件下中和抗体上升缓慢,9周内滴度低于1:8;20℃时,3周后抗体可上升到1:256,最高达1:5270,而在25℃时,1周中和抗体即达到1:570,最高可达1:20000以上。并探索了从草鱼血清中提纯抗体的条件,研究其抗体的特性。草鱼血清中的抗体为大分子蛋白,容易解离为抗原性相同,分子量近似于人IgG的较小分子,含有较多的二硫键,具有类似IgM的某些特性。
江育林李燕于平
关键词:草鱼免疫应答抗体
金鱼吻端细胞系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鱼吻端细胞系及其应用。该金鱼吻端细胞系已于2013年12月4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并证明存活,其保藏登记编号为CGMCC No.8558。本发明所述的金鱼吻端...
景宏丽高隆英张旻张利峰王娜林祥梅吴绍强江育林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