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关林

作品数:2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传能
  • 7篇
  • 6篇原子
  • 5篇激光
  • 5篇分子
  • 5篇CO
  • 5篇X
  • 4篇激光器
  • 4篇NE
  • 4篇NO
  • 4篇传能反应
  • 4篇N
  • 3篇动力学
  • 3篇氧碘
  • 3篇一氧化碳
  • 3篇振动布居
  • 3篇自由基
  • 3篇化学激光
  • 3篇激发态
  • 3篇交叉分子束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台湾大学

作者

  • 27篇沈关林
  • 20篇李学初
  • 11篇陈宏
  • 10篇楼南泉
  • 7篇王黎明
  • 7篇徐大东
  • 7篇王秀岩
  • 4篇张存浩
  • 4篇沙国河
  • 4篇杨何平
  • 3篇杨学明
  • 3篇陈从香
  • 3篇李全新
  • 3篇邓列征
  • 3篇张敏
  • 3篇马兴孝
  • 2篇石文波
  • 1篇张敏
  • 1篇张雷
  • 1篇肖得发

传媒

  • 15篇Chines...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第七届全国化...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a)+NO(X)传能体系中的新传能通道(英文)
2004年
在相对碰撞平动能为 0 .0 5eV的分子束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亚稳态CO(a) +NO(X)的E E传能通道 .通过测量和分析交碰区的传能发射光谱 ,在 780和 860nm处观测到了NO(b -a)跃迁Ogawa带的△v =+ 4和△v =+ 3序的发射光谱 .从而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证实了传能过程中第四通道的存在 (CO (a) +NO(X)→CO (X) +NO(b) ) .这一通道的发现解释了前人测量到的在CO(a)与NO(X)碰撞传能过程中CO(a)的猝灭速率远大于NO(A ,B)生成速率的实验结果 ,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经典”E
张雷张敏李学初王秀岩沈关林
N_2(α~1Π_g)+CO(X^1∑)→CO(A^1Π)+N_2(X^1∑_g)的E-E传能速率
1995年
亚稳态N_2(a^1Π_g)不但是放电过程中的重要能量载体而且也是电离层中最重要的紫外分子发射(LBH)源.因此,了解它的传能过程对化学激光、大气化学和遥控技术的应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Golde等第一次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高纯N_2(X^1∑_g)微波放电产生N_2(a^1Π_g),通过测量E-E传能发射光谱求得标题反应的传能速率为1.5×10(-10)cm^3/mol·s.Sha等利用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对上述体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研究.而后,Marinelli等又利用共振双光子激发荧光技术通过测量荧光的衰减直接求得CO(X^1∑)对N_2(a^1Π_g)的猝灭速率为2.8×10^(-10)cm^3/mol·s.本文报道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结合高灵敏度光谱测试技术测量上述体系的E-E传能速率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沈关林李学初陈宏王黎明楼南泉
关键词:一氧化碳
He(2^3S1),NE(^3P0,2)与NH3的传能动力学被引量:1
1995年
在分子束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He(23S1)和Ne(3P0,2)与NH3碰撞的解离激发反应.He(23S1)与NH3的反应中观察到NH(A-X,c-a,c-b),NH+(B-X)和H*-Balmer发射.对NH(A-X,c-a)的谱图进行了拟合.分析NH(c-b)谱发现NH(c)倾向于生成具有f对称性的转动能级,NH3可能是经由一个NH2中间体分两步解离,这与121.6nm光解NH3时的倾向性正好相反.利用参比反应测得生成NH(A,c)的速度为k=1.0×10-11cm3·s-1.He(23S1)与NH3生成的NH(A,v’=1)的转动激发比v’=0时要高,根据含角动量守恒的相空间理论,其生成过程可能具有较大的解离半碰撞参数.Ne(3P0,2)与NH3反应只有NH(A-X,c-a)发射,NH(A,c)的振转布居可由简单相空间理论三体解离模式解释.
王黎明李学初陈宏沈关林楼南泉
关键词:
NO,N_2气体中电晕放电高能电子密度分布的光谱实验研究被引量:26
1998年
利用目前在等离子体特性诊断方面较为先进实用的发射光谱法,在常温常压下测量了正脉冲电晕放电NO(A2+→X2)发射光谱相对强度沿线-筒式反应器的径向分布以及O2对NO(A2+→X2)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由此得到了正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中高能电子(≥55eV)的电子密度沿线-筒式反应器的径向分布情况.随径向距离增大高能电子密度呈非线性递减,对于不同放电电压这种递减规律相同.高能电子密度随加入氧量按指数规律衰减,对氧的作用作了初步解释.
王文春吴彦李学初沈关林
关键词:电晕放电脱硫大气污染
N_2(a^1∏_g)+CO(X^1∑)→CO(A^1∏)+N_2(X^1∑_g)传能及其振动态的依赖关系
1996年
目前使用的放电激光器中多数是以传能反应作为布居数反转的泵浦源,这些激光的获得都是在充分研究了这些体系中的传能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人们对电子传能研究一直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沈关林李学初陈宏王黎明楼南泉
关键词:化学激光器振动态
亚磷酸三苯酯臭氧化合物分解产生单重态氧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This letter reports a study on producing gas-phase O 2(a 1Δ) by decomposition of triphenyl phosphite ozonide ((C 6H 5O) 3PO 3, TPPO 3) under a number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operative emission at wavelengths 634 and 703 nm of O 2(a 1Δ) generated by TPPO 3 decomposition are observed. Specifical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talyzed decomposition by pyridine of TPPO 3 solution in CFCl 3 at low temperature, the emission spectrum is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basic hydrogen peroxide plus chlorine reaction. This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new source for singlet delta oxygen. However, in the experiments of spontaneous decomposition of solid TPPO 3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PPO 3 solution on a high temperature surface, the spectra have a wide emission background around the 634 and 703 nm peaks, which indicates the production of some excited species than O 2(a 1△). Besides, there are about 2%~3%CO and 1.5%~2%CO 2 in the gaseous products together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nsoluble in acetone solid product, which imply that other than the formation of O 2(a 1△) and TPPO by unimolecular decomposition of TPPO 3, more complicated reactions may take place. The study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pertise of O 2(a 1△) generation by TPPO 3 decomposition as well as measurement of absolute concentration of O 2(a 1△) are under way.
刘明沈关林杨何平沙国河张存浩
关键词:氧碘化学激光单重态氧
一种应用于化学氧碘激光器的高效除水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化学氧碘激光器的高效除水方法和装置,通过让从单重态氧发生器中出来的气流与浓硫酸液流逆向流动,高效除去气流中的水气。该装置由除水射流储液罐、除水射流喷头、除水射流室、除水射流集液罐和除水物质组成;除水物...
杨何平石文波邓列征沈关林沙国河张存浩
文献传递
交叉分子束研究氯原子与硅烷的反应动力学
2011年
利用通用型交叉分子束研究了氯原子与硅烷的反应,观测NSiH3Cl+H通道.测量到产物SiH3Cl在实验坐标下的角度分辨的飞行时间谱,获得了这个通道质心坐标下的产物角分布和动能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氯原子束方向,产物SiH3Cl主要是后向散射,说明这个通道主要是通过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进行的.
肖重发沈关林王秀岩杨学明
关键词:氯原子
分子束条件下传能反应CO(a,v')+NO(X)→CO(X)+NO(A,B,v)研究
1997年
亚稳态CO(a)是一个很重要的能量载体(r≈5ms,E_(v=0)=6.01 eV),人们对它的传能和猝灭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和NO传能时可产生NO(A→X)γ带和NO(B→X)β带辐射.对该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体系里,发现CO(a,v’)的振动分布对NO(A,v)振动布居无影响.在分子束条件下对该反应的唯一报道是Ottinger等人利用电荷转移反应得到CO(a),在较高平动能下(实验室坐标标系5~200 eV)和NO(X)碰撞,没有观察到NO(B)态.从势能曲线上可以看出,NO(X)发生垂直跃迁时(FC过程),在6eV附近只可能产生NO(A),而不应产生NO(B).因此在单次碰撞条件下从实验上证实传能反应CO(a,v’)+NO(X)是否有NO(B)态生成,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徐大东沈关林陈宏孙连宏李学初楼南泉
关键词:分子束
转动传能中NH_2()精细结构态变化的研究
2001年
利用高分辨光谱技术观察了NH2 ( A2 A1,0 90 ) 42 3(F1/F2 )在单次碰撞条件下的精细态色散荧光光谱 ,发现NH2 ( A2 A1)在与闭壳层分子碰撞传能过程中 ,母能级的自旋 -转动耦合守恒 ,从实验上直接证实了在开壳层 -闭壳层分子碰撞过程中电子自旋为一旁观者的假设 ;由于长程作用力造成子能级具有保持原来自旋 -转动耦合的倾向。
张敏沈关林李学初王秀岩
关键词:NH2自由基转动传能化学反应机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