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风波

作品数:57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航空宇航科学...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4篇涡轮
  • 16篇气冷涡轮
  • 15篇气动
  • 10篇燃气涡轮
  • 9篇气膜
  • 8篇涡轮叶片
  • 6篇动叶
  • 6篇气膜冷却
  • 6篇冷气掺混
  • 6篇高压涡轮
  • 6篇掺混
  • 5篇气动设计
  • 5篇气动优化
  • 5篇流面
  • 4篇音速
  • 4篇优化设计
  • 4篇气轮机
  • 4篇气膜孔
  • 4篇气热耦合
  • 4篇燃气轮机

机构

  • 57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哈尔滨船舶锅...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杭州汽轮机股...
  • 1篇北京北重汽轮...
  • 1篇泰豪电源技术...

作者

  • 57篇温风波
  • 46篇王松涛
  • 18篇冯国泰
  • 17篇王仲奇
  • 10篇罗磊
  • 9篇崔涛
  • 7篇迟重然
  • 7篇卢少鹏
  • 5篇韩俊
  • 5篇周逊
  • 3篇刘轶
  • 3篇王龙飞
  • 3篇唐晓雷
  • 2篇帅永
  • 2篇宋彦萍
  • 2篇洪博文
  • 2篇王爽
  • 2篇蔡乐
  • 2篇赵洪雷
  • 2篇靳杰

传媒

  • 10篇推进技术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节能技术
  • 3篇汽轮机技术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2007年热...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航空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08年全...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展弦比涡轮叶片的弯曲优化设计被引量:7
2014年
该文重点讨论弯扭叶片设计方法在小展弦比的涡轴发动机涡轮叶片设计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多方案的弯曲设计分析具有强二次流动的涡轮叶片的弯曲优化所能带来的气动性能改善和流场结构变化。给出了弯高固定而弯角不同的14个叶片弯曲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这些方案中总压比和流量,初步得出在该叶片设计中反弯设计要优于正弯和直叶片设计,且反弯15°方案为最优方案。根据密流沿叶高分布图分析了正弯、直和反弯叶片情况的下端区和中间区域的通流能力变化。结合叶片壁面极限流线图和静压分布,可发现反弯情况下造成的反向C型压力分布使得端区流动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但是中间区域的低能流体却大大减少,从而总体损失得到减少。从出口截面的总压分布也可看出通道涡尺度变大,造成端区总压损失较大。
韩俊温风波赵广播
关键词:涡轮优化设计
氦气压气机叶型气动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以高温气冷堆氦气轴流压气机叶型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优化算法与现代流场模拟技术研究了氦气压气机叶型的设计特点和损失特性。数值模拟采用SST湍流模型和γ-Reθ转捩模型,考虑了氦气附面层转捩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比低速空气压气机叶型和CDA叶型,研究了具有低损失和宽广工作范围的氦气压气机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特点及其附面层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叶型在保持设计工况下损失基本不变的情况,大幅度地增加了氦气叶型的低损失攻角范围,并减小了不同攻角时叶型的落后角。优化叶型在正攻角情况下,附面层转捩显著推迟,氦气压气机叶型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韩俊温风波王松涛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氦气压气机
某型涡轮叶片型面匹配优化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介绍了自主搭建的涡轮三维优化设计平台,基于该设计平台,将型面匹配设计理论用于指导某高压涡轮优化。优化实例结果显示:某高压涡轮导叶等熵效率从93.88%提高到94.94%,局部区域流动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型面匹配更加合理。这表明所提出的设计平台和设计思想是可行的,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温风波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
关键词:涡轮
某数据中心用集装箱发电机组多方案流动传热优化分析
2023年
数据中心是国家产业转型,释放经济潜力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数据中心用集装箱型发电机组具有保障数据中心电力可靠安全重要设备。本文对某集装箱型发电机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三种改善散热和流动措施,分别为油箱电缆箱优化,改变进气角度,侧边进气方案。结果表明,改善流动对散热作用较好,不论是优化油箱和电缆箱布局,还是改变进气角度,侧边进气方案,都能改善流动,改善散热。此外,研究侧边进气位置对散热影响,结果表明,尾部侧边进气方案效果最好。对散热和流动的改善能够有效降低高温风险,减少耗油率,提升柴油机以及发电机寿命。
张华东温风波苏良俊傅学东谢传楠张臻宸韩佳骏万晨昕
关键词:数据中心散热
叶片吸力侧反曲率设计对流道内激波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现代航空燃气轮机负荷升高,流道内马赫数提高,激波损失增大,流动熵增增加,气动效率下降,能量损失增加。在大功率高负荷航空燃气轮机中,激波对气动性能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型进行了改型设计,分析了在不同出口马赫数条件下激波的结构,研究了通过控制激波强度以减小叶型损失的方法。研究发现,吸力侧带有反曲率弧段的叶型对于控制激波强度、减少能量损失作用明显。
王宇峰温风波王松涛陈绍文
关键词:气动能量损失
气冷涡轮前缘冷气射流角度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复合角度的圆形气膜孔对涡轮叶片冷却效果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SST的k-ω模型对涡轮叶栅进行数值模拟,对前缘区域冷却孔进行复合角度优化设计,给出前缘滞止线附近和吸力面改型前后的冷却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圆形气膜孔的复合角度对冷却和气动的影响明显,在前缘压力面,侧向角分别为85°,60°和45°,冷气在前缘处改变滞止点的位置,切向速度增大,冷却效果显著增强。在前缘吸力面上,冷却孔的入射角从45°变为30°,侧向角由-15°改为0°和30°,冷气与主流掺混减弱,壁面冷却效率增大,同时影响近壁面的主流从而改变流场结构。
洪博文温风波王松涛崔涛王仲奇
关键词:气冷涡轮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一种能量损失降维度耦合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能量损失降维度耦合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几何文件,对需要进行变维度耦合仿真的涡轮叶片进行三维建模;对其划分网格,设置批处理程序及控制程序;根据设置的批处理程序及控制程序进行航空发动机准三维仿真计算...
温风波刘伟强付禹铭王松涛
文献传递
涡轮动叶冷却结构设计方法Ⅱ:管网计算被引量:23
2011年
涡轮叶片冷却结构设计的方案设计以管网计算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管网模型的建立方法、近似和假设、边界条件的给定方式和控制方程的建立。说明了管网求解程序的思路与数值方法,介绍了管网压力平衡计算中对动量方程的线性化处理方法、气膜修正计算方法。以某型燃气涡轮第一级动叶的冷却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管网计算的冷却结构方案设计流程,对4个冷却结构初步设计方案的管网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中选择相对合理的方案并进行改进、确定了2个备选的叶片冷却结构。
迟重然温风波王松涛冯国泰
关键词:燃气涡轮冷却技术管网计算
考虑涡轮传热性能的气动设计耦合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在涡轮叶片气动型线设计过程中同时提高气动效率并保证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管道网络法和三维CFD的耦合计算方法,分别采用管网/三维耦合计算方法和全三维耦合计算方法对MARK-II冷却叶片多个工况进行计算,两种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交叉对比,以验证本文计算方法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数值计算得到的叶片型面压力、温度、换热系数和实验值都比较吻合,但管网/三维耦合计算得到的壁面温度相比全三维耦合计算结果整体略微偏低,最大偏差不超过3.89%。基于管网/三维耦合计算方法对某航空发动机涡轮第二级动叶叶片型线优化设计,气动效率提高0.34%,壁面平均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刘维温风波罗磊崔涛王松涛
关键词:涡轮管网气热耦合
多级涡轮气动设计与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明确多级涡轮的设计方法与流程,缩短设计周期与减少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采用分层优化设计体系对某五级涡轮进行详细的气动设计,对设计体系中各部分的作用和设计方法及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根据分层优化设计体系规范,首先方案设计,即一维与S2设计,掌握该涡轮的设计特点。方案设计完成后,根据方案设计中确定的部分参数,最终采用以三维设计为主,综合考虑总体参数和沿叶高参数分布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中应用了优化的方法对部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三维设计完成后对该涡轮进行了简单的非定常校核,并且计算了特性线,验证了其变工况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五级涡轮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卢少鹏温风波梁晨牛夕莹蔡乐王松涛冯国泰王仲奇
关键词:燃气涡轮设计体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