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钟

作品数:56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蛋白
  • 5篇珍珠质
  • 5篇生物转化
  • 5篇黄酮
  • 4篇药物
  • 4篇肿瘤
  • 4篇肿瘤药
  • 4篇肿瘤药物
  • 4篇珠母贝
  • 4篇转移酶
  • 4篇脱氧
  • 4篇脱氧核糖
  • 4篇微生物转化
  • 4篇磷酸化
  • 4篇磷酸化酶
  • 4篇活性
  • 4篇基质
  • 4篇基质蛋白
  • 4篇核糖
  • 4篇合浦珠母贝

机构

  • 56篇清华大学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作者

  • 56篇王洪钟
  • 30篇张荣庆
  • 28篇谢莉萍
  • 17篇郑桂兰
  • 14篇张贵友
  • 7篇余磊
  • 5篇李玉明
  • 5篇张文权
  • 5篇杨若林
  • 4篇孟庆雄
  • 4篇陈小明
  • 4篇苏境坦
  • 3篇张岑
  • 3篇余旭亚
  • 3篇范为民
  • 3篇黎金旭
  • 3篇李婕
  • 2篇麻彩萍
  • 2篇徐宝财
  • 2篇王爱民

传媒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油脂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科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粮油加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所提供的酮类化合物是式(I)化合物。其制备方法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转化梣酮,并自发酵液中提取式...
张荣庆谢莉萍杨若林贾铁留王洪钟郑桂兰
文献传递
乙酰微小杆菌生物合成5-甲基尿苷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用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完整细胞作为酶源,催化鸟苷和胸腺嘧啶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关键中间体5-甲基尿苷,并对影响菌体生长和5-甲基尿苷转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采用紫外诱变方法获得高表达核苷磷酸化酶菌种,使5-甲基尿苷的转化率提高到了75.8%;对培养基进行了碳源和氮源的优化,结果表明,3 g/L葡萄糖、20 g/L玉米浆、4 g/L NH4Cl有利于菌体生长;通过响应曲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法获得了较为合适的转化条件:0.03 g/L MnSO4加入到pH值为8.0的磷酸缓冲液,两种底物浓度均为67 mmol/L,反应温度为56℃。
上官俊龙苏境坦郑桂兰张文权张贵友谢莉萍王洪钟
关键词:紫外诱变培养基优化生物合成响应曲面法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睾酮的发酵工艺改进
2007年
原发酵条件中的底物浓度过低,致使发酵液中的产物浓度不高,就提高底物浓度后的其它发酵条件进行了调整,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最后通过50 L放大发酵获得了成功,发酵液中产物浓度可达3 619 mg/L。
郑桂兰陈小明王洪钟
关键词:微生物转化睾酮正交实验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烟草器官分化的基础教学实验被引量:1
2016年
在MS培养基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无菌烟草叶片的生长与分化,其中:2,4-D可以诱导叶片生成愈伤组织;NAA与6-BA浓度比为5∶1时,可以诱导叶片生成不定根;NAA与6-BA浓度比为1∶5时,可以诱导叶片生成不定芽。
李玉明王洪钟谢莉萍张贵友
关键词:诱导分化NAA6-BA
酶法生产脂肪酸甲酯并提取植物甾醇被引量:11
2007年
脂肪酸甲酯是一种绿色生物柴油,植物甾醇是甾体类药物生产的重要原料。探讨了用固定化脂肪酶从脱臭馏出物中生产脂肪酶甲酯并提取植物甾醇的方法。研究了酯化过程中酶用量、甲醇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和含水量等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脂肪酶用量为10%、加水量为15%,甲醇采用分批流加方式下,30℃下反应36h,酯化率可达89.4%,植物甾醇的收率达7.3%。
黎金旭陈小明孟庆雄王洪钟
关键词:脂肪酶植物甾醇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脱臭馏出物
几种动物胆汁的组分对比及树脂法精制CDCA初探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蟾蜍、兔、鸡、猪及牛胆汁的组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蟾蜍胆汁中主要是胆酸(CA)和几种不明物质;兔胆汁中主要是去氧胆酸(DCA)和少量的胆酸(CA);鸡胆汁中以鹅去氧胆酸(CDCA)和胆酸(CA)为主;猪胆汁中主要是鹅去氧胆酸(CDCA)、猪去氧胆酸(HDCA)和石胆酸(LCA)为主;牛胆汁中主要是胆酸(CA)、去氧胆酸(DCA)以及少量的鹅去氧胆酸(CDCA)。采用紫外扫描皂化胆汁,确定了皂化胆汁的最大吸收波长,并以此为紫外检测波长首次对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CDCA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到了高纯度的CDCA精品。
杨春梅王洪钟胡瑞兰冯作山
关键词:动物胆汁离子交换树脂薄层层析
地塞米松和过氧化氢对合浦珠母贝珍珠层结构及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4年
分别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过氧化氢(H2O2)处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研究其对贝珍珠层和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DEX可促进珍珠层生长,H2O2则抑制珍珠层生长。体外碳酸钙结晶实验表明,DEX处理组间液蛋白调控文石生成的趋势加强,并加速碳酸钙结晶速率;H2O2处理组相反。实时定量PCR实验显示,DEX处理组TGFβ和NF-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pf-smad3、pf-rel等和基质蛋白Nacrein等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2O2作用组则显著上升。由上述结果推测,DEX和H2O2可通过抑制或激活合浦珠母贝的TGFβ和NF-кB信号通路,从而调控与珍珠层形成相关的基质蛋白的表达,并影响珍珠层的结构;同时暗示贝的免疫体系和矿化系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该作用机制具有生物进化学意义,并对养殖珍珠的培育具有借鉴作用。
陈鹏苏境坦孔玮王洪钟张贵友谢莉萍张荣庆
关键词:地塞米松过氧化氢生物矿化
睾酮转化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2007年
采用亚硝基胍(NTG)对主产雄甾-4-烯-3,17-二酮(AD)的菌株YHT-1进行诱变,获得了一株睾酮(TS)产量较高的菌株YHT-103。通过对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化培养基:葡萄糖15 g/L,硝酸铵4g/L,MgSO40.5g/L,K2HPO40.5g/L,植物甾醇2g/L,tween80 6g/L,pH值6.5。种子培养时间30h,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最佳转化条件下,获得最高TS转化率为46.20%。
陈小明黎金旭王洪钟孟庆雄
关键词:微生物转化睾酮发酵条件
莽草酸对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添加莽草酸前体物质对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24h时添加0.15%的莽草酸,至96h发酵结束时子囊霉素发酵效价最高,可达131.7mg/L;与不添加前体物质相比,子囊霉素发酵效价提高了51%。
穆云龙余旭亚孟庆雄王洪钟
关键词:生物合成莽草酸前体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2018年
目的:构建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异源表达系统,进一步探究其酶学性质。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来源于Mycobacterium neoaurum菌株的3β-羟基类固醇基因,构建重组质粒,运用HPLC方法检测酶反应体系的产物。结果:本实验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hsd。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发现3β-HSD异源表达的最适温度为16℃~25℃,37℃时蛋白表达为包涵体。此外,同一温度下不同IPTG浓度诱导的表达结果差异不大。利用纯化后的蛋白进行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β-HSD酶反应体系中,30℃达到较高的酶活性;pH 7.5~9.0之间,酶活力较强,pH低于7.0时,酶活性明显下降;有机助溶剂DMSO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Fe^(3+)和Cu^(2+)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探究了分枝杆菌中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相关性质,为进一步研究该酶在类固醇代谢中的功能提供基础。
赵晓雅李婕余磊郑桂兰王洪钟
关键词:类固醇酶活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