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4篇扩散
  • 4篇加权成像
  • 4篇表观
  • 4篇表观扩散系数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原发性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灌注
  • 2篇灌注加权
  • 2篇灌注加权成像
  • 2篇MR
  • 1篇多体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质子波谱
  • 1篇氢质子
  • 1篇氢质子波谱

机构

  • 7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砚亮
  • 6篇金国宏
  • 5篇李莉
  • 4篇马烨
  • 2篇朱凯
  • 2篇王爱军
  • 1篇李发中
  • 1篇韩恩善
  • 1篇荣伟程
  • 1篇张伟
  • 1篇赵建国
  • 1篇马晔
  • 1篇王贝贝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表观扩散系数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DWI检查,DWI选取SE-EPI序列,b值取0、700s/mm2,在T1WI增强横轴位图像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ADC、肿瘤整体ADC及邻近正常横纹肌ADC值,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间ADC值差异。结果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27例:①良、恶性组肿瘤DWI图像信号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横纹肌、良恶性组实质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76)×10-3、(1.58±0.82)×10-3、(1.28±0.32)×10-3mm2·s-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87,P>0.05);良恶性组整体ADC值分别为:(1.58±0.74)×10-3mm2·s-1、(1.35±0.39)×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③9例富含粘液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2.32±0.19)×10-3mm2·s-1,52例其他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1.36±0.37)×10-3mm2·s-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无论是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还是整体ADC值皆不能直接用于肌骨系统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高ADC值(大于2.0×10-3mm2·s-1)对诊断富含粘液基质类型的肌骨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
卞益同王砚亮马烨白峥嵘李莉朱凯王爱军金国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多体素氢质子波谱对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肌骨肿瘤氢质子波谱的成像特点及2D-MRS对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肌骨肿瘤的病人术前常规行MRI扫描、MRI增强扫描及2D多体素1H-MRS扫描,观察良恶性肌骨肿瘤多体素1H-MRS的成像特点,比较良恶性病变的Cho/Cr比值,并以此作为鉴别良恶性的依据。结果肌骨肿瘤1H-MRS波形与正常下肢肌肉明显不同,恶性肌骨肿瘤的Cho峰升高且明显高于Cr峰,良性肌骨肿瘤中可见极低的Cho及Cr峰,二者几乎等高。良性肿瘤Cho/Cr为1.05±0.25,恶性肿瘤Cho/Cr为2.76±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比值应用于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7.9%。结论 2D1H-MRS测得的Cho水平的增高与肌骨肿瘤的恶性度相关,Cho/Cr比值对肌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莉金国宏王砚亮白峥嵘马烨
关键词:核磁共振
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M)、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等灌注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TIC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类型。良、恶性肿瘤组间灌注参数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最佳参数及阈值。结果 65例PMST TIC分布类型:良性肿瘤Ⅰ型2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恶性肿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16例,良恶性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Ⅲ、Ⅳ型作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则TI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4.6%,准确性92.3%。灌注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NEI、MSD、MS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9、0.841、0.798。MTE、T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I 35.96作为判定良恶性的最佳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84.6%、83.8%。结论 DSC-PWI TIC类型结合灌注参数(NEI、MSD、MSI)有利于提高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率,其中以TIC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灌注参数NEI敏感性最高。
王砚亮崔君李莉卞益同白峥嵘马烨王爱军朱凯赵建国张伟金国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灌注
黏液基质对肌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测定及诊断价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肌骨肿瘤中黏液基质对其表观扩散系数(ADC)测定的影响及ADC值鉴别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富含黏液基质的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ADC值。对照组为29例其他类不含黏液基质肌骨肿瘤。统计分析富含黏液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各组中良、恶性肿瘤间的ADC值差异。结果 (1)富含黏液类肿瘤ADC值均>2.0×10-3mm2/s,平均ADC值为(2.32±0.15)×10-3mm2/s,对照组肿瘤平均ADC值为(1.39±0.37)×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5);(2)富含黏液类肿瘤组中,良、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分别为(2.10±0.21)×10-3mm2/s、(2.05±0.14)×10-3mm2/s,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3)不含黏液类肿瘤组中,良、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分别为(1.41±0.36)×10-3mm2/s、(0.94±0.31)×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5)。结论肌骨肿瘤中的黏液基质成分可使测得的肿瘤ADC值增高且>2.0×10-3mm2/s。在不含黏液基质成分的肌骨肿瘤中,ADC值可用来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王砚亮李发中卞益同韩恩善金国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肌肉骨骼肿瘤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肿瘤Ki-67表达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行DWI检查的原发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术后均检测Ki-67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实质部位ADC值与肿瘤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1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4例,ADC值为(1.58±0.82)×10-3 mm2/s;恶性肿瘤27例,ADC值为(1.28±0.32)×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9例富含黏液基质的肿瘤ADC值为(2.32±0.19)×10-3 mm2/s,52例其他肿瘤ADC值为(1.36±0.37)×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良性肿瘤Ki-67标记指数为(9.24±7.17)%,恶性肿瘤Ki-67标记指数为(40.14±16.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01)。良、恶性肿瘤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409,P<0.01)。结论良、恶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ADC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但ADC值无法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当ADC值>2.0×10-3 mm2/s时对诊断富含黏液基质的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王砚亮李莉卞益同马晔崔君金国宏
关键词:肌肉骨骼系统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KI-67
肌骨肿瘤DSC-MR灌注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化率对比(DSC)-MR灌注参数与肌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肿瘤良恶性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8例原发性肌骨肿瘤(良性32例,恶性36例)术前行MRI常规及DSC-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得到负性强化积分(NEI)、最大下降斜率(MSD)及平均通过时间(MTE)灌注参数;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分别统计各灌注参数结果并分析其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肿瘤MVD为13.4±4.16,恶性肿瘤MVD为22.46±5.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4,P<0.01)。经相关分析得出NEI、MSD及MTE与MVD均有相关性,其中NEI、MS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601,MTE与MVD呈低度线性相关,r值为0.274。结论 MR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磁敏感增强可以评价肿瘤血管化及血管生成情况,为临床术前及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病理生理学信息。
卞益同王砚亮荣伟程王贝贝李莉马烨白峥嵘金国宏
关键词:灌注加权成像血管生成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设备对原发性肌骨肿瘤进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SC-PWI/)及...
王砚亮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