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胰腺
  • 4篇手术
  • 3篇胆管
  • 3篇诊治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肿瘤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复习
  • 3篇肠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肠肽...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细胞瘤
  • 2篇胰腺肿瘤
  • 2篇诊治分析
  • 2篇切除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王科伟
  • 14篇董明
  • 11篇孔凡民
  • 8篇周建平
  • 7篇田雨霖
  • 7篇李昱骥
  • 1篇刘树荣
  • 1篇张磊
  • 1篇张佳林
  • 1篇盛伟伟
  • 1篇高威
  • 1篇于东洋
  • 1篇朱雷
  • 1篇范海银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壁切口疝79例患者的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开放手术、完全腹腔镜手术及杂交手术应用于腹壁切口疝修补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疝外科收治79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疝外科收治79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44例采用开放手术,23例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12例采用杂交手术。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组(P=0.001)以及杂交手术组(P=0.49)存在统计学差异;住院费用方面,开放手术与杂交手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开放手术组患者中4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完全腹腔镜和杂交手术各出现1例。术后随访时间3-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腹壁切口疝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IPOM的安全性值得肯定;杂交手术用于治疗较大切口疝的患者疗效确切。
刘子策周建平高威王科伟董明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杂交手术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及Log-rank检验显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诊断肝转移时碱性磷酸酶(ALP)最高值3个因素对其预后影响有显著意义;将这3个预后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ALP最高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3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手术切除组和化疗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治疗组和手术组之间,局部治疗组和化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原发病灶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时最高ALP值正常的患者预后越好;手术切除联合化疗目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
王科伟范海银孔凡民董明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手术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2011年
梗阻性黄疸主要由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其病变范围涉及肝脏、胆管、胰腺、十二指肠及胆管周围等部位。梗阻性黄疸按病因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良性梗阻主要是指肝内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致胆汁排出受阻;而恶性梗阻主要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
王科伟孔凡民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外科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恶性梗阻肝外胆道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3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例VIPo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有周期性发作水样泻、低钾血症和低或无胃酸。有2例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值显著升高。B超及CT发现3例肿瘤均位于胰腺内,其中1例肝转移,1例怀疑肝转移。3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肿瘤位于胰头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1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及肝脏多发转移灶,行胰腺头颈部切除及肝脏转移结节摘除术,术后4个月腹泻症状复发,证实肝脏多发转移灶,又先后3次手术,于第1次手术后3.5年死于电解质紊乱;另1例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无法切除,肝脏多发转移灶,摘除1枚肝脏结节病理确认为转移癌,术后间断应用奥曲肽,术后2.5年仍在随访中。结论 VIPoma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恶性肿瘤即使无法根治手术,也应该姑息性切除和间断应用奥曲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昱骥王科伟周建平孔凡民田雨霖董明
关键词: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胰岛细胞瘤手术
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潜在应用:最新进展和前景被引量:4
2021年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肠道内存在大量肠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以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例如能量获取、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机体内、外环境的异常变化,如不洁饮食、不良生活方式或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引发肠道菌群失调,继而导致包括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等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结直肠癌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结直肠癌患者中会出现某些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数量异常增多;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减缓肿瘤进展。因此,肠道微生物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将对近5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诊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王科伟董明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结直肠癌标志物益生菌
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修复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16例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与修复时机。结果术中发现(确诊)4例,术后早期确诊10例,后期确诊2例。术中及术后确诊的12例胆管横断性损伤及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远期胆管瘢痕性狭窄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时间较短(<6个月)效果难以评估。12例无胆道感染及胆管炎等吻合口狭窄表现。1例LC术后5d黄疸行开腹手术发现2枚钛夹夹闭胆总管,拆除钛夹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术后胆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4周后痊愈。结论根据胆管损伤的确诊时间、损伤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不适合行对端吻合及自身生物瓣修复时,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李昱骥田雨霖孔凡民王科伟周建平董明
关键词:胆囊切除胆管损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3月收治1例AIP的临床资料,并检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10年文献报道18篇107例。对所有108例AIP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98例,女10例。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80例次,上腹部不适或疼痛50例次。健康检查发现1例(无症状)。行CA19-9检查86例中38例(44.2%)阳性,多为轻度升高。行免疫球蛋白(IgG)检查81例中56例(69.1%)升高,行球蛋白或γ球蛋白检查42例中29例(69.0%)升高。行B超及CT检查,108例中弥漫性胰腺肿大54例(50.0%),局限性肿大54例(50.0%),主要为胰头部肿大(51例),胰体部或胰体尾部肿大仅3例。53例行手术治疗,63例行激素治疗。应用激素治疗者2例无效,其余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7例复发,再次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55岁左右),多以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首诊,伴有IgG和球蛋白的升高,影像学以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为特征,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王科伟李昱骥孔凡民周建平董明田雨霖
关键词:自身免疫慢性胰腺炎黄疸
肝内胆管囊腺瘤诊治分析(附12例报道)
2015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10例,男2例;平均年龄49.0岁(16~77岁);病程为1个月~3年,平均病程7个月。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饱胀感伴隐痛6例、右上腹肿块1例、黄疸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例。增强CT检查示肿瘤包膜完整、内有分隔者11例,分隔之间密度不一致;增强后内容物无强化,但囊壁及分隔可见轻度强化者9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肿瘤。仅有1例腺瘤恶变者于术后2年复发,另11例均无复发。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感伴隐痛、右上腹肿块、黄疸等;增强CT是其主要的术前诊断方法。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其复发。
王科伟董明孔凡民周建平
关键词:囊腺瘤胆管复发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2月收治1例VIPoma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文献报道的24例。对25例VIPoma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记载的24例中22例有周期性发作的水样泻;22例检测血清钾,21例有低钾血症。13例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测定均高于正常。行B超检查15例中13例发现病变,10例病变于胰腺内。行CT检查22例中18例胰腺内发现病变,其中7例发现肝脏转移性病灶。25例中24例行手术治疗,行胰体尾切除术13例中11例术前有水样泻,术后7例水样泻消失,1例好转,另3例无记载。行肿瘤摘除术3例中1例术后水样泻消失,1例明显好转。1例胰头部VIPoma并发肝转移,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水样泻消失。行胰体尾切除术13例,获得远期随访8例,随访3个月至3.5年,1例术后3个月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3.5年复发、肝转移,另6例无复发。结论 VIPoma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B超及CT是胰腺VIPoma定位诊断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为胰腺VIPoma有效治疗手段,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亦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王科伟张佳林田雨霖刘树荣李昱骥周建平孔凡民董明
关键词: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胰岛细胞瘤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14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在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14例胰头部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0-6.5h,平均5.2h;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450 mL;术后3例(21.4%)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2例,胆汁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住院时间12-62d,平均17d,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获访1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中位数为13.5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均无糖尿病、胃排空障碍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是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王科伟李昱骥董明孔凡民
关键词: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