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155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会议论文
  • 5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8篇动脉
  • 43篇介入
  • 43篇冠状
  • 43篇冠状动脉
  • 40篇护理
  • 32篇介入治疗
  • 20篇疗效
  • 16篇缺损
  • 16篇间隔缺损
  • 15篇血管
  • 15篇冠状动脉介入
  • 15篇封堵
  • 14篇心病
  • 14篇冠心病
  • 12篇术后
  • 12篇冠脉
  • 11篇老年
  • 9篇动脉介入治疗
  • 9篇造影
  • 8篇室间隔

机构

  • 155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55篇王青
  • 77篇李斌
  • 72篇王圣
  • 64篇陈关良
  • 60篇王卫
  • 53篇李新明
  • 50篇黄雪汝
  • 47篇王瑜
  • 29篇苏哲坦
  • 24篇马建林
  • 23篇王天松
  • 23篇黄雪茹
  • 23篇赵军
  • 18篇吴明
  • 16篇张敬文
  • 16篇林劲
  • 15篇廖旺
  • 15篇陈克妮
  • 11篇钟文菲
  • 10篇杨炳昂

传媒

  • 22篇海南医学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THE 22...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第15届中国...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0篇2011
  • 5篇2010
  • 26篇2009
  • 6篇2008
  • 29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目的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
陈关良李新明王卫李斌王圣杨炳昂王青黄雪茹赵军
文献传递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2008年10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52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512例,成功率98.5%,发生各种并发症28例...
李斌王圣王卫陈关良王青王瑜黄雪汝
文献传递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正>目的观察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例1患者,女, 66岁,劳力性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年,年平均住院5次,ECG示窦性心律,CLBBB,I度AVB,QRS波 0.16s。超声...
吴明张敬文林劲李斌王青黄雪汝李新明
文献传递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评价
2002年
目的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经皮顺行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 .78± 4 .65(2 .5~ 33)岁 ,平均体重 2 6 .2± 1 1 .9(1 2 .4~ 55)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4 .86± 1 .97(2 .0~ 1 0 .0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Amplazter封堵器 ,术后 1 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术后 1天、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 1 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3例有微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h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随访 1~ 6个月 ,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 0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陈关良李新明李斌王青黄雪汝赵军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PDA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导管堵闭房间隔缺损(ASD)疗效评价(附16例报告)
2002年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导管堵闭房间隔缺损 (ASD)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1 6例 ,年龄 8- 58(31± 1 6)岁 ,体重 2 3 - 67(49.1 9± 1 0 .2 1 )kg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示ASD直径为 1 2 - 36(1 8.64± 6 .2 8)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TTE或TEE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ASD。 1例存在大小紧邻的两个房间隔缺损 ,采用较大封堵器一并封堵两个缺损。术后 2 4小时、1月、3月及 6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 6例ASD球囊测量伸展径为 1 4 - 38(2 1 .46± 6 .1 9)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1 6 - 4 0 (2 6 .1 2± 5 .83)mm。 1 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 1 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或TEE显示 2例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小时行TTE检查示仅 1例合并两个房缺的患者存在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 3月TTE示该例残余分流消失。 1 1例完成术后 6月随访 ,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于各年龄组选择性的继发孔型ASD的介入治疗。
陈关良李新明李斌王青黄雪汝赵军
关键词:AMPLATZER封堵器心导管术ASD介入治疗
频率适应性起搏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变时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观察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mp-tom,SSS)伴变时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起搏模式下(DDD与DDDR)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以及心功能是否有显著差异,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此...
吴明张敬文林劲王青王瑜苏哲坦
文献传递
药物洗脱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对吻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连续入选分叉病变患者。入选标准包括:(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各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
李新明王天松李斌王圣陈关良王卫马建林王青苏哲坦
文献传递
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中的临床价值。<br>  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2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
马建林李斌林劲王卫王圣张敬文陈关良王青李海涛
关键词:心绞痛发病机制纤溶系统纤维蛋白原
急诊PCI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急诊PCI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流程并实施。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监控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PCI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对比分析防控措施效果。结果急诊PCI患者医院感染率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为14.95%,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为8.87%。急诊PC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急诊时间段、穿刺部位、术中抢救、留置尿管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急诊PCI特点,针对易感环节采取有效的感染控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急诊PC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王青许晨耘王瑜黄雪汝
关键词:急诊PCI医院感染
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6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特点。结果76例患者术后均封堵成功,术中出现心率减慢5例(6.67%),血氧饱和度下降
王青王瑜黄雪汝吴爱梅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