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达

作品数:46 被引量:679H指数:16
供职机构:新疆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平欧杂种榛
  • 7篇土壤
  • 7篇胁迫
  • 6篇亚热带
  • 6篇幼苗
  • 6篇南亚热带
  • 5篇人工林
  • 5篇微生物
  • 5篇微生物群落
  • 4篇亚高山
  • 4篇盐胁迫
  • 4篇叶片
  • 4篇生物群落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土壤微生物群...
  • 4篇内生固氮菌
  • 4篇品种(系)
  • 4篇群落
  • 4篇微生物群落结...
  • 4篇磷脂脂肪酸

机构

  • 28篇新疆林业科学...
  • 1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8篇新疆农业大学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阿坝州科学技...
  • 2篇理县林业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阿坝藏族羌族...
  • 1篇阿坝藏族羌族...

作者

  • 46篇罗达
  • 20篇史彦江
  • 20篇宋锋惠
  • 18篇史作民
  • 10篇刘世荣
  • 7篇吴正保
  • 6篇王卫霞
  • 6篇唐敬超
  • 4篇卢立华
  • 4篇刘顺
  • 3篇卢明艳
  • 3篇冯秋红
  • 3篇何建社
  • 3篇刘千里
  • 3篇潘存德
  • 2篇李东胜
  • 2篇于浩龙
  • 2篇白剑宇
  • 2篇罗明
  • 2篇季华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方园艺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枯落物处理对格木林土壤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短期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以我国南亚热带格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s)法研究了不同枯落物处理(对照、枯落物去除、枯落物加倍)下土壤碳氮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枯落物处理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雨季显著高于旱季.枯落物处理初期,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均随枯落物输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枯落物处理时间的延长,二者随枯落物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旱季不同枯落物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和各菌群PLFAs量均显著高于雨季,而雨季真菌PLFAs/细菌PLFAs明显高于旱季.在旱季,枯落物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细菌PLFAs量、真菌PLFAs量和丛枝菌根真菌PLFAs量分别显著提高30.9%、28.8%、44.4%和31.6%.在雨季,枯落物去除处理细菌PLFAs量和丛枝菌根真菌PLFAs量分别显著降低10.6%和33.3%.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枯落物输入量处理和季节的双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温度和铵态氮的影响.枯落物输入量处理在短期内显著影响了格木林土壤碳氮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这种影响因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罗达史作民李东胜
关键词:枯落物磷脂脂肪酸
南亚热带格木、马尾松幼龄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被引量:43
2015年
研究比较了南亚热带6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龄人工纯林及马尾松与格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依次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137.75 t/hm2)>格木纯林(134.07 t/hm2)>马尾松纯林(131.10 t/hm2),总氮储量则为格木纯林(10.19 t/hm2)>马尾松-格木混交林(8.68 t/hm2)>马尾松纯林(7.01 t/hm2)。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储存于0—100 cm土壤层,平均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81.49%和96.91%,其次为乔木层(分别占17.52%和2.6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林地土壤碳主要集中于表土层,其中0—30 cm土层平均碳储量为52.52 t/hm2,占土壤总碳储量(0—100 cm)的47.99%,土壤氮的分布则无明显规律。相比于纯林,与固氮树种混交的营林方式表现出更大的碳储存能力。3种幼龄人工林生态系统较低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碳氮分配比,表明其仍具有较强的碳氮固持潜力。
罗达史作民王卫霞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关键词:幼龄林固氮树种人工林经营南亚热带
遮荫处理对灰木莲幼苗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以适生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树种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为研究对象,对其幼苗叶片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及影响因素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适应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这种珍贵树种的栽培育苗,以及人工纯林的改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0%遮荫条件下生长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光饱和净光合速率最高(Amax,6.03μmol m^(-2)s^(-1)),主要是由于60%遮荫条件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具有最高的最大羧化速率(V_(cmax),32.93μmol m^(-2)s^(-1))及较高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61.83μmol m^(-2)s^(-1))。不同遮荫处理下的灰木莲幼苗叶片PNUE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其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单位面积叶片氮含量(N_(area))及A_(max)会同步变化,核心是其分配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及生物力能学组分的氮比例(PR及PB)在不同遮荫处理下并没有显著差异。灰木莲幼苗叶片光合系统中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会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三个处理下的PL大小顺序为:90%遮荫(0.296 g/g)>60%遮荫(0.216 g/g)>全光(0.132 g/g),但这部分氮比例的提高并不会提高叶片的PNUE。灰木莲幼苗叶片捕光组分氮并不与细胞壁氮、Rubisco氮或者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形成协同变化,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氮比例来源于其他氮库,这种变化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培育灰木莲幼苗时要进行适度遮荫,进行纯林改造时开出的林窗也不宜过大,要选择较为荫蔽的林下环境进行栽植;在遮荫的同时也要适度增施氮肥,以补充因捕光组分氮比例提高而造成的叶片氮消耗。
唐敬超史作民罗达刘世荣
关键词:灰木莲遮荫氮分配
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9
2013年
以我国南亚热带格木、红椎和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了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林分和季节因素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和真菌PLFAs量,且干季林分下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总PLFAs量、单个PLFA量均大于雨季.红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总PLFAs量最高,而格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最高.土壤pH值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16:1ω5c)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土壤总PLFAs量、革兰氏阳性菌(G+)以及腐生真菌(18:2ω6,9c)、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重要因素.外生菌根真菌(18:1ω9c)和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碳氮比值呈极显著相关.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
关键词:人工林微生物
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活性维持在275.82~561.49 u/g。P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急剧升高的波动特点,活性提高主要发生在胁迫的中期和后期。内生固氮菌接种还能有效降低水盐胁迫条件下枝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缓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维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接种内生固氮菌提高了多枝柽柳植株在水盐胁迫条件下的适应调节能力和根系活力,保护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减弱了逆境对植株细胞膜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耐受能力。
罗达潘存德周俊罗明季华李硕
关键词:内生固氮菌多枝柽柳保护酶质膜透性根系活力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被引量:22
2019年
川西亚高山原始林及其采伐后通过不同恢复措施形成的不同类型森林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的对比分析及其耦合关系的研究相对匮乏。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 PS)技术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及其砍伐后恢复的粗枝云杉阔叶林、红桦-岷江冷杉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分别以粗枝云杉阔叶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较高,均以岷江冷杉原始林较低。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在生长季内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呈以7月份最高的单峰趋势。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土壤温度是调控呼吸和总硝化作用季节动态的主要因子。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介于2.59—4.71,以岷江冷杉原始林最高,表明高海拔的岷江冷杉原始林可能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林型间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主要受凋落物量、p H和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林型间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呼吸和总硝化速率存在耦合关系。
刘顺杨洪国罗达史作民刘千里张利
关键词:土壤呼吸林型亚高山
盐胁迫下平欧杂种榛苗木根系离子流特征及其对离子转运体抑制剂的响应
2023年
盐胁迫导致平欧杂种榛体内原有的K^(+)/Na^(+)失衡,但活体状态下的根系离子动态转运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仍未明晰。以平欧杂种榛‘达维’苗木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经0(对照)和200 mmol·L−1 NaCl处理,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盐胁迫下的根系离子流特征及其对抑制剂的响应。结果表明,分生区Na^(+)流速稳定,流向不变,为离子流的最佳扫描位置。根系离子流对盐胁迫与离子转运体抑制剂的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盐胁迫下,分生区Na^(+)、K^(+)净外排量和H^(+)净内流量均显著增加,分别较对照提高287.8%、134.4%和188.7%。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和质膜H^(+)-ATP酶抑制剂钒酸钠显著限制了NaCl胁迫引起的Na^(+)外排和H^(+)内流,Na^(+)净外排量和H^(+)净内流量分别降低63.5%和138.1%。NaCl胁迫引起的K^(+)外排受到K^(+)通道抑制剂氯化四乙胺的明显抑制和钒酸钠的显著促进,K^(+)净外排量分别降低68.5%和提高69.0%。综合分析表明,NaCl胁迫通过上调根系质膜Na^(+)/H^(+)逆向转运体系(Na^(+)/H^(+)逆向转运体和H^(+)泵)活性,在促进Na^(+)和H^(+)逆向跨膜转运的同时,抑制去极化激活的K^(+)通道来减缓盐诱导的K^(+)外流。
罗达吴正保宋锋惠史彦江
关键词:盐胁迫抑制剂非损伤微测技术平欧杂种榛
岷江干旱河谷区岷江柏人工林碳氮储量随林龄的动态被引量:20
2015年
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区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柏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器官类型密切相关,而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均随着人工林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岷江柏人工林植被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随着林龄的增长总体呈增加趋势.13、11、8、6和4年生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90.90、165.91、144.57、119.44和113.49 t·hm-2,总氮储量分别为19.09、17.97、13.82、13.42和12.26 t·hm-2.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大部分储存于0~60 cm土层,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92.8%和98.8%,且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层,5个林龄平均碳氮储量分别为74.13和7.40 t·hm-2,分别占其平均土壤总碳氮储量(0~60 cm)的54.4%和48.9%.植被层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分配不同,碳储量在乔木层(3.7%)的分配高于林下植被层(3.5%),而氮储量在乔木层(0.5%)的分配低于林下植被层(0.7%).不同林龄岷江柏人工林碳氮储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在此年龄段内,岷江柏人工林生态系统能够持续积累有机碳和氮.
罗达冯秋红史作民李东胜杨昌旭刘千里何建社
关键词:干旱河谷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47
2017年
森林采伐和恢复是影响森林碳氮储量的重要因素。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11.18、252.31、363.07 tC/hm^2和239.06 tC/hm^2;氮储量分别为16.44、12.11、15.48 tN/hm^2和8.92 tN/hm^2。恢复林分与原始林碳储量在土壤—植被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而氮储量未发生变化。岷江冷杉原始林以植被碳储量为主,恢复林分以土壤为主,氮储量均以土壤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56.65%、17.63%、13.57%和22.05%,土壤层(0—80 cm)分别占32.03%、69.87%、76.20%和72.12%;土壤层氮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76.80%—92.58%。植物残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4.40%—9.83%和2.94%—7.08%,林下植被所占比例最小。空间格局上,岷江冷杉原始林植被部分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应进行保护。3种恢复林分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且地上/地下碳储量较低,表明其碳汇潜力尤其表现在地上部分。天然次生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较高。
刘顺罗达刘千里张利杨洪国史作民
关键词:原始林川西亚高山
平欧杂种榛树干茎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影响,分析树体茎流速率变化,为榛树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新榛1号(84-254)为材料,利用FLGS-TDP插针式茎流计连续监测平欧杂种榛的茎流速率,分析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平欧杂种榛在不同月份相同天气和相同月份不同天气下,茎流速率均呈倒"U"型变化曲线。在不同天气下各月的茎流速率均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5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小。5月晴天和阴天天气下,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而多云天气下为太阳辐射,6、7和8月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结论】晴天茎流速率大于阴天和多云天,7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平欧杂种榛茎流的主要环境因子。
凌锦霞史彦江罗达宋锋惠宋子君
关键词: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环境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