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勇辉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地平
  • 1篇血压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经济学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脑膜炎
  • 1篇用药
  • 1篇用药物
  • 1篇制剂
  • 1篇治疗高血压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溶酶
  • 1篇替莫唑胺
  • 1篇尼莫地平
  • 1篇球菌
  • 1篇转移瘤
  • 1篇晚期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肖勇辉
  • 1篇肖志豪
  • 1篇曾黄辉
  • 1篇游陈洁
  • 1篇郑志坚

传媒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纤溶酶与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比纤溶酶与尼莫地平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溶栓剂与常规治疗脑梗死药物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纤溶酶,对照组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及治疗第1,7,14天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头颅CT检查,第14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3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结论纤溶酶能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能溶解和预防血栓形成。
肖勇辉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酶尼莫地平疗效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长效制剂治疗高血压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长效制剂的降压效果、持续时间。方法120例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10mg,1次/d;氨氯地平5mg,1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d;4周为1疗程,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3组病例服药后血压均显著下降,非洛地平缓释片组由治疗前的(21.4±1.64)/(13.29±0.69)kPa下降到(19.8±1.32)/(11.45±0.59)kPa;氨氯地平片组由治疗前的(22.85±1.54)/(13.9±1.34)kPa下降至(18.4±0.65)/(10.4±0.85)kPa;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前的(22.75±1.53)/(13.87±1.36)kPa下降至(18.3±0.79)/(10.8±0.79)kPa。结论从治疗效果比较,3组患者通过4周治疗后血压下降平稳,且能在24h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无"突释"现象所致的头痛、面红、头晕、心率增快等副反应,也无"延迟释放"现象造成血压骤升,是理想降压药。
肖勇辉
关键词: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高血压
氟康唑治疗9例隐球菌脑膜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9例都给予氟康唑400mg静脉滴注,1次/d;其中1例53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另2例120d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5例给氟康唑20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9例隐球菌脑莫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除1例死亡,其余8例都取得良好效果,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是系统性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对隐球菌脑膜炎首选,但由于肝、肾毒性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氟康唑作为补救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肖勇辉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氟康唑两性霉素B
用药物经济学优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四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四种不同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紫杉醇顺铂组415.00,多西紫杉醇卡铂组473.50,健择顺铂组965.16,健择卡铂组955.40。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优于其他三种治疗方案。
肖勇辉游陈洁肖志豪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4例脑转移瘤患者,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通过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生存时间、卡氏评分(KPS)变化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全脑放射治疗,毒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肖勇辉郑志坚曾黄辉
关键词:替莫唑胺脑转移瘤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