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菊
- 作品数:43 被引量:23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发血小板显著减低一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者为青年女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个月余为首发症状就诊,查外周血三系均减低,其中血小板减低显著,查骨髓象无明显异常,外院送检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回报无明显异常,颈部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使用常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效。本病常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核,应注意鉴别。
- 芦鸿曦肖红菊王莉荔刘昕赵春洪冯欢欢刘刚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热血小板减少
- 多功能生物威胁防护救治箱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物威胁防护救治箱,包括箱体和箱盖,还包括双侧带有气囊的多个活动隔板单元以及至少两组设置在箱体两侧内壁中的防碰撞安全气囊系统。活动隔板单元的气囊上设有外接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多个活动隔板单元分别插接在...
- 马慧支晨朱敏王立贵杨滢肖红菊周体郑路平李敏烨张磊
- 非SARS流行期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被引量:3
- 2005年
- 发热门诊是为筛查传染病而设立的相对独立的科室,人员大多是临时从各科室抽调。为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建章立制着手,重点进行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制度、专业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班次,适时利用激励机制,使发热门诊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团结和谐的团队。
- 肖红菊刘刚杨晓秋孟庆义
- 关键词:发热门诊
-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表现的成人Still病29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为表现的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的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29例以FUO就诊并误诊的AOS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院误诊为肺炎及结核各3例,药物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各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入我院初误诊为淋巴瘤、类风湿关节炎及皮肌炎各2例,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超敏血管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病毒性肝炎各1例。误诊时间21 d~36个月,中位误诊时间5.5个月。29例按误诊疾病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后经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符合FUO及Yamaguchi诊断标准确诊。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症状得到控制。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3例(10.34%)治愈,26例(89.66%)好转。结论AOS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上需与感染性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药物热等相鉴别。
- 缪媛媛刘刚张志强肖红菊刘昕孟庆义
- 关键词:误诊风湿性疾病
- 表现为长期发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过程。结果 3例均以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就诊,外院分别误诊为脓毒症、病毒感染、结核,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经详细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瓣膜赘生物进一步明确诊断。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仅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随访1年身体状况均良好。结论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仅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容易漏诊,临床应予以重视。
- 缪媛媛刘刚张志强肖红菊刘昕孟庆义
- 关键词:心内膜炎误诊脓毒症病毒感染
- 脓毒症发热患者预后不良的早期预警指标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以发热为主诉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寻找提示预后不良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以发热为主诉的8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其中预后良好组61例,预后不良组20例;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并以预后为因变量,将组间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其与预后的关联。结果全部81例脓毒症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占24.69%,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临床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中肺部感染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凝血酶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预后负相关,血乳酸水平和凝血酶时间与不良预后正相关。结论以发热为主诉的脓毒症患者,就诊早期的血红蛋白、血乳酸和凝血酶时间可能对预后有一定预警作用,其中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血乳酸水平和较长的凝血酶时间均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不良的预后情况。
- 申晓东肖红菊张曦木陈歆翟永志刘刚黎檀实朱海燕
- 关键词:发热脓毒症预后预警指标LOGISTIC回归
- 1例发热就诊甲型流感并发重症肺炎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1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以持续发热就诊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患者为女性,47岁,主因"发热20余天"来诊,伴咳嗽、气促、喘憋、呼吸困难,动脉血气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入院时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血生化以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蛋白降低为特点,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病变,诊断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予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先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抗感染,"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甲强龙抗炎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长期发热患者伴肺部病变尤其肺CT示磨玻璃样病变,仍应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流感病毒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早期确诊及尽早抗病毒等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赵春洪肖红菊陈歆翟永志刘昕刘刚黎檀实
- 关键词:发热甲型流感病毒重症肺炎
-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SFT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腹痛、腹泻6 d,发热4 d,尿少、巩膜黄染1 d入院。曾在外院就诊先后诊断为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予相应治疗无效。入我院后经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高度怀疑SFTS,但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给予维持血压、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无效,入院30 h死亡。死亡后4 h新型布尼亚病毒实时荧光核酸检测结果回报阳性,确诊为SFTS。结论 SFTS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缺乏对SFTS的认识,诊断思维局限,询问病史不详细及未及时行病原学检查是SFTS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对SFTS的认识,及时认真进行流行病学病史询问及病原学检查可减少SFTS误诊。
- 缪媛媛刘刚张志强肖红菊刘昕孟庆义
- 关键词:误诊肠炎泌尿生殖系统
- 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发热疾病科2008年就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各项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度到发热疾病科就诊的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去向等。结果就诊患者共24 174例次;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36.87岁;每日就诊高峰集中在7∶00~11∶00、19∶00~23∶00;1、7、8、12月为高峰月;诊断前2位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41.94%)、肠炎(16.45%);呼吸道疾病中前3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不明原因发热占4.98%;填卡上报法定传染病占1.23%;留观比例1.09%。结论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开展业务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就诊患者管理和宣传教育。
- 肖红菊祝伟秀陈同金翟永志刘刚
- 关键词: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
- 综合性医院外科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与管理
- 非普通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一般均认为是特殊感染。外科常见的特殊感染主要有气性坏疽、破伤风等,重症破伤风病人死亡率可高达50%~70%,气性坏疽对病人生命威胁更大,因其病程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对外科手术患者威胁较大,常常将其隔...
- 肖红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