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
- 作品数:2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γδ T细胞在肝脏和脾脏中的分布特点
- 背景:日本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主要危害在雌雄成虫合抱后产生的大量虫卵,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Th细胞、B细胞等,本研究则关注的是一群稀有T细胞,Gammadelta(γδ)T细胞。γδ T细胞是一...
- 郑力胡媛王燕娟黄希宝沈玉娟徐馀信刘斯曹建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 文献传递
- 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初步探讨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的东方田鼠4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免疫抑制+血吸虫感染组、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剂每周注射3次,连续使用6周,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ELISA抗体检测进行免疫抑制模型的初步鉴定。在尾蚴攻击感染各组动物后42d,麻醉处死各组动物后进行解剖,灌注冲虫,收集虫体和肝脏虫卵镜检。结果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免疫抑制组血吸虫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未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和未抑制的东方田鼠均未检出成虫和虫卵。结论成功建立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模型,淋巴细胞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机制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
- 胡媛卢潍媛徐馀信沈玉娟袁忠英刘述先曹建平
- 关键词:东方田鼠免疫抑制抗性机制日本血吸虫
- 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RT-PCR扩增EgEPC1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再将其与表...
- 曹建平蔡辉霞沈玉娟韩秀敏胡媛王虎卢潍媛徐馀信官亚宜
- 文献传递
- 日本血吸虫虫卵破坏小鼠脾脏结构的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虫卵对脾脏结构的病理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或虫卵可溶性抗原,经剖腹手术后向小鼠脾脏注射虫卵,4周后剖杀小鼠分离脾脏,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结构。以单性和双性尾蚴感染小鼠,9周后剖杀比较组间脾脏质量,石蜡切片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结构。结果尾静脉注射虫卵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数目减少,边缘区模糊难辨。手术将虫卵注射入小鼠脾脏4周后,虫卵注射部位淋巴滤泡萎缩甚至消失。单性尾蚴感染小鼠脾脏质量(0.15±0.01)g,显著低于双性尾蚴感染组(0.41±0.03)g(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切片显示单性尾蚴感染组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未被破坏,而双性尾蚴感染组脾脏淋巴滤泡消失。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对C57BL/6小鼠脾脏结构有破坏作用。
- 王燕娟徐馀信胡媛沈玉娟李佩周何军曹建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脾脏虫卵可溶性虫卵抗原小鼠
- 东方田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 2010年
- 东方田鼠是我国非常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之一。东方田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已被列为国家的有关研究项目并得到了广泛全面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仍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东方田鼠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具有天然抗血吸虫病的哺乳动物。目前,在东方田鼠生物学特性、实验动物化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展,以期为东方田鼠的抗日本血吸虫特性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该文就东方田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血吸虫病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费正弦袁忠英胡媛曹建平
- 关键词: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动物模型
- 日本血吸虫感染适宜与非适宜宿主的免疫学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3种不同易感性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免疫应答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适宜和非适宜鼠类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Sprague Dawley(SD)大鼠和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12只,均随机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6只。C57BL/6小鼠、SD大鼠和东方田鼠的感染组每鼠经腹部皮肤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00和1000条。感染后42d,剖杀各组动物,观察门脉系统成虫寄生及肝脏肉芽肿情况。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和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G_(2a)及IgG_1的水平。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2d,C57BL/6小鼠和SD大鼠均检获日本血吸虫成虫,并在宿主肝脏发现虫卵肉芽肿,而东方田鼠未检获血吸虫成虫及虫卵,肝脏正常。SD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2.21±0.12)pg/ml]明显高于东方田鼠[(1.64±0.39)pg/ml](P<0.05)和C57BL/6小鼠[(0.10±0.04)pg/ml)](P<0.01),而东方田鼠也显著高于C57BL/6小鼠(P<0.01);SD大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0.21±0.11)pg/ml]均高于东方田鼠[(0.11±0.03)pg/ml]和C57B1/6小鼠[(0.09±0.02)pg/ml](P<0.05),而C57BL/6小鼠与东方田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IgG(1.53±0.31)、IgG_1(1.48±0.44)、IgG_(2a)(0.41±0.11)水平均显著高于东方田鼠各抗体亚类水平(0.48±0.14、0.15±0.03和0.12±0.06)(P<0.01),C57BL/6小鼠IgG(1.21±0.16)和IgG_1(0.88±0.31)水平也显著高于东方田鼠(P<0.01),3种鼠血清抗体亚类均以IgG_1占优势。未感染组C57BL/6小鼠、SD大鼠及东方田鼠均未检测出IL-10、IFN-γ及抗体亚类IgG、IgG_1、IgG_(2a)的表达。结论与Th2型免疫应答主要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在血吸虫非适宜宿主体内水平显著高于适宜宿主,可能在抗血吸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卢潍媛胡媛袁忠英李佩徐馀信沈玉娟周何军陈盛霞曹建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
- 日本血吸虫非适宜宿主东方田鼠和SD大鼠特异性DNA序列的克隆
- 2010年
- 目的比较日本血吸虫非适宜宿主东方田鼠和SD大鼠特异性DNA序列的差异。方法提取东方田鼠、SD大鼠、C57BL/6小鼠和KM鼠肝脏DNA,根据东方田鼠特异性DNA序列片段(GenBank登录号:AF277394)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以上4种鼠的基因组特异性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条带,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PCR扩增东方田鼠、SD大鼠DNA分别得到520bp左右的特异扩增片段,同源性为99%。C57BL/6小鼠和KM鼠没有扩增出此特异片段。结论日本血吸虫非适宜宿主东方田鼠和SD大鼠之间特异性DNA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
- 胡媛袁忠英沈玉娟朱小华刘述先曹建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东方田鼠SD大鼠
- 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RT-PCR扩增EgEPC1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再将其与表...
- 曹建平蔡辉霞沈玉娟韩秀敏胡媛王虎卢潍媛徐馀信官亚宜
- 东方田鼠肝内巨噬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 2015年
- 目的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Mf)肝内巨噬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在体灌注、胶原酶消化及梯度密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Mf肝内巨噬细胞,并采用流式和墨汁吞噬功能实验进行巨噬细胞的功能鉴定。结果通过此方法获得Mf肝脏来源的巨噬细胞,分离的细胞呈透亮圆形,贴壁生长,活细胞比例为95%。Mf来源的巨噬细胞与抗鼠CD14流式单抗(Clone:Sa2-8)阳性结合率是小鼠来源巨噬细胞与该抗体结合率的50%左右。Mf肝脏来源的巨噬细胞墨汁吞噬实验阳性。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Mf肝内巨噬细胞,可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肝脏巨噬细胞抗血吸虫机制奠定基础。
- 胡媛孙磊徐馀信曹建平
- 关键词:东方田鼠日本血吸虫巨噬细胞天然免疫
-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 了解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IgG、IgM抗体阳性情况,为临床诊断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的病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采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用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的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性别分布、急性感染季节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情况。 结果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IgG和IgM抗体阳性分别为17例、22例,阳性率为13.9%(17/122)和18.0%(22/122);刚地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分别为29例和8例,阳性率为23.8%(29/122)和6.6%(8/122)。男性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阳性率为30.6%(22/72)和31.9%(23/72),女性为26.0%(13/50)和24.0%(12/50)。猪囊尾蚴Ig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分别为12.0%(3/25)、27.0%(17/63)、6.9%(2/29)和0/5;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出现在13~25岁组,为45.0%(9/20);工人组阳性率最高,为7/14。刚地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为4.0%(1/25)、11.1%(7/63)、0(0/29)和0/5;阳性率最高出现在〉65岁组,为44.0%(11/25);不同职业中其他组的阳性率最高,为4/10。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临床诊断该症候群病原时应结合其寄生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考虑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
- 孙磊王燕娟胡媛曹胜魁沈玉娟曹建平
- 关键词: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血清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