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多闻
- 作品数:104 被引量:1,266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被引量:28
- 2005年
- 洞庭盆地周缘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红土地层,我们在野外对典型红土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在岳阳市月山红土剖面进行了取样,在室内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粘土矿物和粒度等实验分析,从而对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剖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月山红土剖面地层界限清晰,剖面特征明显,与中国南方其它的红土地层具有较好的地层对比性。月山红土剖面磁化率和粘土矿物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早期洞庭盆地气候干凉,中更新世晚期转为湿热;晚更新世早期气候仍保持湿热,晚更新世晚期则转为干凉;全新世以来洞庭盆地的气候再次转为湿热。粒度分析表明月山红土剖面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为洪水盆地中的泛滥平原环境。
- 来红州莫多闻李新坡
- 关键词:第四纪红土古气候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 试论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生业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考古和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对不同时期的生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该流域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微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流域尺度的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溱水流域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和兴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进而对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1)生业模式的形成和转变是人类行动的结果;2)各种生业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自然环境条件;3)自然环境变化能够产生影响需要建立在关联点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某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必然会对生业产生影响。
- 王辉鲁鹏许俊杰莫多闻
-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地关系
- 泥石流风险管理和土地规划被引量:9
- 2002年
- 泥石流风险定量表达为泥石流危险度和泥石流易损度的乘积。泥石流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或转移风险。泥石流风险管理主要有三种途径 :降低危险度 ,降低易损度和灾害保险。在泥石流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往往要标本兼治 ,三管齐下 ,采取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的综合措施。泥石流风险与土地规划关系密切 ,风险评价可为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 刘希林莫多闻
- 关键词:泥石流风险管理危险度易损度灾害保险
- 临汾盆地陶寺遗址附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环境指标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对临汾盆地陶寺遗址北城墙外全新世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Rb/Sr值和CaCO3含量等气候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和考古学资料,探讨该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及其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10.5~9.6 kaBP),东亚冬季风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增强,气候由凉干转向暖湿;全新世早中期(9.6~4.9 kaBP),风化成壤作用最强,气候最为暖湿;全新世中后期(4.9~2.5 kaBP),风化成壤作用较之前有所下降,气候较之前温干,但较现今暖湿;全新世晚期(2.5 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增强,风化成壤作用较弱,气候较为凉干。暖湿气候期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时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凉干气候期植被的退化可能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
- 李拓宇莫多闻胡珂王海斌郭媛媛张翼飞任小林
-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变化临汾盆地陶寺遗址
- 浙江上山遗址剖面记录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被引量:10
- 2008年
- 通过对上山文化遗址的野外勘察、野外采样和室内粒度、磁化率、释光年代(OSL)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上山地区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上山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早期,上山地区为河流相砾石层堆积,中更新世晚期173kaBP左右,由于气候和海面变化及其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河流的二级阶地。而后阶地上接受风尘堆积,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的网纹红土。晚更新世,粉尘堆积加速,堆积了厚约1m的下蜀黄土。全新世(11.5kaBP-)开始,气候转暖,粉尘堆积速率降低,上山台地上保存有命名为"上山文化"的新石器遗址,其年代为11400 ̄8600aBP,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工具,并发现有栽培水稻遗存,这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遗址,是探索该地区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文化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上山台地西侧低地经历了河流相—湖沼相—河流相—湖沼相的地貌过程,并且AMS14C年代表明,西侧水源消亡于距今1000多年,而台地东侧仍有河流流过,表明上山遗址所处地貌位置为靠近河湖水源的河流阶地之上覆有风成黄土的低平台地。
- 毛龙江莫多闻蒋乐平贾耀锋李明霖周昆叔史辰羲
- 关键词:环境演变网纹红土中更新世
- 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6
- 2008年
-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网纹红土经过了强风化成壤作用.而且,网纹红土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表明网纹红土在成因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具有一致性,同为风成成因,网纹红土可能是黄土高原黄土在中国东南部或南部的延伸.
- 毛龙江莫多闻杨兢红史辰羲
- 关键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洞庭湖
- 中全新世至西汉时期沁河下游环境变迁浅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徐堡遗址是豫西北以及晋南地区十分重要的一处龙山时期(5 000—4 000aBP)城址。对沁河下游地区新石器遗址地貌分布规律、徐堡剖面粒度特征和历史时期沉积速率的研究表明: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居住在青峰岭或者冲积平原的高黄土台地之上,仰韶文化(7 000—5 000aBP)末期或者龙山文化早期沁河下切,才使得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原能适合龙山时期的人类在此生产生活。西周时期至西汉时期早期,徐堡剖面沉积稳定,并且据剖面粒度特征推测,徐堡遗址当时是一高河漫滩的地貌位置。西汉末期,徐堡遗址又一次经历了较大洪水的袭扰,洪水漫延超过徐堡城内地面的高度,遗址又再次被弃。西周至西汉时期,沉积速率约为0.1cm/a,西汉时期沉积速率约为0.2cm/a,宋代时期的沉积速率约为0.1cm/a;西汉时期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活动的频繁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造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徐堡剖面的沉积速率能够很好反映出当时的沉积过程以及沉积特征。
- 许俊杰莫多闻周昆叔王会波
- 关键词:粒度
-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被引量:21
- 2006年
-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周昆叔张松林莫多闻王辉
- 关键词:旧石器文化
- 澧阳平原黑褐色土壤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09年
- 对澧阳平原典型土壤剖面——玉成(YC)剖面进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YC剖面沉积物中SiO2,Al2O3和TFe2O3(包括Fe2O3和FeO)三者的含量总和达到80%—85%,其中SiO2的含量占60%—65%,Al2O3含量在12%—15%之间,而TFe2O3的含量占5.5%—7%;其它常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表现为K2O(2.5%—2.8%)>TiO2(1.2%—1.5%)>MgO(0.7%—1.2%)>CaO(0.5%—0.8%)>Na2O(0.4%—0.6%)>MnO(0.1%—0.5%)>P2O5(0.1%—0.15%).黑褐色土壤剖面CIA值(74.82)远高于上地壳(UCC)的平均值47.96,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63.73)和古土壤(67.36),略高于镇江下蜀黄土(70.45).表明黑褐色土壤剖面经历了比黄土高原黄土和古土壤更强烈的化学风化.CIA指数的垂向变化表明黑褐色土壤剖面经历了风化相对较弱、风化相对较强、风化相对较弱、风化相对较强4个阶段.
- 毛龙江莫多闻周昆叔郭伟民贾耀锋
- 长沙铜官窑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物源变化
- 2023年
- 使用HR-ICPMS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坪(SZP)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遗址剖面地球化学含量变化特征,揭示其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物源变化。结果表明,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显著,元素Ti、Cr、Co、V、Ni等在80~230 cm逐渐升高出现峰值,230~310 cm逐渐降低至谷值。Pb、Zr、Mn等分布趋势与其相反。其中,Ti含量最高,平均值达5 405.8μg/g;最低的是Mo,平均值为0.9μg/g。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Ti>Mn>Ba>Zr>Rb>Zn>Li>Cr>V>Pb>Sr>Cu>Y>Ni>Th>Cs>Co>Sc>Sn>Hf>U>Be>Mo。SZP剖面记录了一个近1 300年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风尘堆积—石渚湖形成—河漫滩沉积—石渚湖再次形成—石渚坪。物质来源也发生相应变化:310 cm以下来源为末次冰期风尘堆积;310~230 cm(年代为1 288~1 094 a B.P.)地层中含大量瓷片,物源主要是铜官窑瓷器煅烧过程中金属矿物开采及冶炼产生的废料;230~80 cm(年代为1 094~380 a B.P.),下层物源是湘江输入的泥沙,主要是上游的石灰岩沉积,上层是中下游地区砂岩的风化侵蚀和水流搬运沉积;80 cm以上(年代为380 a B.P.以来)与人类活动有关,主要为人工垫土和坡地周边风化侵蚀堆积。
- 郭爱鹏毛龙江莫多闻莫多闻张兴国李烨李烨
- 关键词: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