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4篇血管
  • 4篇罗哌卡因
  • 3篇硬膜外麻醉
  • 3篇镇痛
  • 3篇全身麻醉
  • 3篇芬太尼
  • 2篇毒性
  • 2篇毒性作用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系统
  • 2篇血管外肺水
  • 2篇血管系
  • 2篇血管系统
  • 2篇血液动力
  • 2篇血液动力学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葛宁花
  • 10篇薛张纲
  • 6篇蒋豪
  • 2篇沈霞
  • 2篇缪长虹
  • 1篇嵇富海
  • 1篇刘莉
  • 1篇朱小平
  • 1篇张燕影
  • 1篇李雪宁
  • 1篇王婷
  • 1篇李渊
  • 1篇蒋豪
  • 1篇许剑安
  • 1篇丁明
  • 1篇陈伟力
  • 1篇杨建平
  • 1篇汤罗嘉
  • 1篇仓静
  • 1篇王时来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被引量:27
2001年
葛宁花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血液动力学血管外肺水
临床指导容量治疗的新方法-容量动力学
嵇富海杨建平薛张纲仓静葛宁花王婷蒋豪刘莉
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大多存在着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其中在麻醉诱导期表现最为突出,可以发生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诱导期。它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外科疾病本身的原因,如失血、失液、感染性休克;手术前准备导致的麻醉前脱水;应...
关键词:
关键词:围手术期麻醉期血容量
肝脏术后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肝脏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肝脏手术病人3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BS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混合0.4μg/ml舒芬太尼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S组应用0.8μg/ml舒芬太尼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B组和BS组背景剂量4 ml/h、PCEA剂量4 ml/次,锁定时间10 min;S组背景剂量2.5 ml/h、PCIA剂量5 ml/次,锁定时间8 min。记录3组术后48 h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病人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引流量、术后24、48 h VAS评分及住院时间,观察循环、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0 min内所有病人MMC均消失,术后30 min后出现的MMC仅由Ⅰ相和Ⅲ相构成,缺乏MMCⅡ相。B组MMCⅢ相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收缩持续时间最长,收缩幅度最高(P<0.05)。3组病人均镇痛良好,BS组术后48 h VAS评分最低(P<0.05)。与B组比较,BS组和S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相比,肝脏术后病人舒芬太尼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时胃肠动力的恢复延迟。
沈霞葛宁花缪长虹薛张纲
关键词:舒芬太尼胃肠活动
地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地氟醚预处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其对多种炎症因子,肝脏氧自由基(reacive oxygenspecies,ROS)产生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产生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预处理组(干预组)和无地氟醚预处理组(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予静脉顺序诱导后气管插管,外科切皮前开始吸入地氟醚1.0MAC,持续30 min后予洗脱10 min,其后予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予静脉顺序诱导后气管插管,整个手术过程仅由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2组患者均在进行肝部分切除时阻断肝门血流15~20 min,然后再恢复肝血流。肝脏再灌注后1 h获取对侧肝脏组织,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丙二醛水平。分别在诱导后切皮前、阻断肝门血流10 min、恢复肝血流后20 min、恢复肝血流后1 h及术后第1、第3、第5天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第3、第5天ALT、AST、TB、CB及γ-GT水平均较术前呈上升趋势;经地氟醚干预后,干预组ALT、AST、TB、CB及γ-GT水平上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肝组织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炎症细胞对肝组织的浸润,并能减少肝ROS的生成,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时来薛张纲李渊葛宁花
关键词:地氟醚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
罗哌卡因在手术病人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对单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手术病人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选择12例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时,注入罗哌卡因150mg。血药浓度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3P9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哌卡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为0.27±0.10h;C_(max)为1.86±0.40mg·L^(-1);t_(1/2 (α))为0.23±0.14h;t_(1/2 (β))为2.17±0.55 h;AUC为4.84±1.20 mg·h·L^(-1)。结论 罗哌卡因在手术病人中的代谢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罗哌卡因在体内的消除不受疾病的影响。
徐红蓉许剑安陈伟力李雪宁葛宁花
关键词:罗哌卡因手术治疗药代动力学单剂量硬膜外麻醉
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后硬膜外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观察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肝脏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效应。方法:80例 ASA Ⅰ~Ⅱ择 期行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 。术后行 PCEA(背景剂量4ml/h+PCA 4ml/次,锁定时间8min)或 PCIA(背景剂量为 2. 5ml/h+PCA 5ml/次,锁定时间8min)。Bf 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 125%布比卡因+2mg/ml 芬太尼;Bs 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 0. 125%布比卡因+0. 4mg/ml 舒芬太尼;S 组镇痛用药为静脉0. 8mg/ml 舒芬太尼;F 组镇痛用药为静脉4mg/ml 芬太尼。观察术后 2,4,8,12,24,48h 镇痛(VAS)和镇静效果、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 者均镇痛良好。Bs 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最低,与 S 组相比2、 4、 48h 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 05) ,与 Bf 组比无显著差异(P> 0. 05) 。S 组较 F 组8、 12、 24h 镇痛评分低(P<0. 05) ,Bs 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使用量最少,与其它三组比有显著差异(P< 0. 05)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四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
沈霞葛宁花缪长虹薛张纲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肝脏切除患者自控镇痛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葛宁花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知晓联合麻醉BIS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和食管癌病人 88例 ,分成两组 :W组 (44例 )在诱导前硬膜外导管不加药 ,Y组 (44例 )则加入 0 .5 %的布比卡因 4ml,测定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值。结果 :两组的心率和血压在诱导后 (插管前 )显著降低 ,Y组尤为显著 (P <0 .0 5 )。插管后Y组血压略有升高 ,而W组插管后血压明显上升 ,与Y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插管前W组的儿茶酚胺显著高于Y组 (P <0 .0 5 )。插管后 5min两组的儿茶酚胺都升高 ,W组尤为明显。插管后 1h ,Y组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略增加 (P >0 .0 5 ) ,而W组比插管后低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少血浆CA的释放 ,在保持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能力的同时 ,控制亢进的反应。
葛宁花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联合麻醉应激反应儿茶酚胺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扩容治疗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被引量:41
2001年
目的 探讨术前扩容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的老年择期肝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术前扩容组 (A组 ,n =2 0 )和非扩容组 (B组 ,n =2 0 ) ,均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诱导前 1 5h ,A组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 2 0ml kg ,羟乙基淀粉氯化钠 (6 %HES) 10ml kg ,B组输注 8~ 10mg kg乳酸钠林格液。两组全麻诱导前经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待阻滞平面确切后静脉诱导。采用PiCCO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脏指数 (CI)、周围血管阻力 (SVR)、胸内血容量 (ITBV )和血管外肺水(EVLW )。结果 硬膜外麻醉后 ,两组的MAP、HR和CI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而SVR则降低(P <0 0 5 ) ,B组的EVLW和ITBV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扩容后 ,EVLW和ITBV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气管插管前后 ,A组的MAP、HR、CI、SV和SVR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B组的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 (P <0 0 5 )。手术结束时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管外肺水无差异 (P >0 0 5 ) ,与基础值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术前扩容有利于维持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前增加的液体量 ,并未造成术中和术后血管外?
葛宁花丁明薛张纲蒋豪
关键词:血液稀释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血液动力学血管外肺水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兔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静脉连续输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比较等剂量和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兔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复苏的难易程度,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连续静脉输注罗哌卡因1mg·kg^(-1)·min^(-1);B组:连续静脉输注罗哌卡因1.4mg·kg^(-1)·min^(-1);C组:连续静脉输注布比卡因1mg·kg^(-1)·min^(-1)。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在出现QRS波型异常增宽、50%HR、70%BP和心跳停止时,记录局麻药的用量,并抽血查局麻药的浓度。在血压降低至50mmHg以下时,进行复苏。结果:三组动物的体重、基础血压和基础心率无差异。出现QRS波型异常增宽、50%HR、70%BP和心跳停止的时间,A组和B组明显比C组迟,有显著差异(P<0.05);引起以上现象所需局麻药量A组和B组明显大于C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对应时相的血药浓度,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有显著差异(P<0.05)。复苏的成功率,A、B、和C三组分别为66.7%,55.6%和33.3%,A和B组高于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等剂量还是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均比布比卡因低,复苏成功率亦比布比卡因高。
葛宁花邵民德汤罗嘉蒋豪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毒性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