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广豪

作品数:11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介入
  • 4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增殖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增殖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再狭窄
  • 2篇溶栓
  • 2篇全反式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维甲酸
  • 2篇疗效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葛广豪
  • 4篇马江伟
  • 4篇乔增勇
  • 4篇刘化进
  • 3篇方唯一
  • 3篇熊三军
  • 2篇杨栓锁
  • 2篇曹华
  • 2篇侯月梅
  • 2篇张立
  • 1篇朱翠清
  • 1篇赵东晖
  • 1篇陶元
  • 1篇龚开政
  • 1篇柳景华
  • 1篇孙晓宁
  • 1篇张立
  • 1篇马江伟
  • 1篇袁晓晨
  • 1篇乔增勇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第二届全国心...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3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负荷剂量静推,再以0.0075μg/(kg·min)持续泵入72h;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入选患者急诊PCI术后连续3d床头拍胸部X线,监测肌钙蛋白和中心静脉压等,于1、2、4周后行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观察2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中心静脉压和肺血管毛细血管压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0%vs 50.0%,P=0.025);术后24、48和72h中心静脉压和肺静脉直径明显降低;术后1周、2周LVEF明显升高[(50.12±11.20)%vs(46.34±11.49)%;(47.53±12.32)%vs(45.98±12.23)%,P<0.0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减低(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效果优于单纯PCI。
葛广豪杨栓锁马江伟熊三军窦红杰侯月梅乔增勇方唯一
关键词:醛固酮肾素
58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6例经PCI治疗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O患者行PCI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TO患者PCI的成功率为80%。术中并发症7.7%,分别是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包压塞5例,支架血栓形成4例,严重心律失常(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22例,手术相关心绞痛6例。影响PCI治疗成功的患者自身因素有年龄(P=0.034)、高血压史(P=0.041)、糖尿病史(P=0.032)、发病至治疗的时间(P=0.008);病变相关因素有冠脉闭塞部位(P<0.05)、冠脉分支迂曲程度(P=0.015)、闭塞血管远端缺如(P=0.044)及合并钙化(P=0.007)。结论:CTO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效果良好。患者的个人病史、病变特点及治疗是否及时是决定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赵东晖宁俊霞范谦柳景华葛广豪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疗效
冠状动脉内逆向溶栓联合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逆向溶栓联合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STEMI患者120例,均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PCI组(A组,n=40)、血栓抽吸+PCI组(B组,n=40)和冠状动脉内逆向溶栓+PCI组(C组,n=40)。比较3组术后的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术后cTnI和BNP峰值,术后1周LVEF值、TIMI出血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C组支架置入术后TIMI 3级比率显著高于A、B组,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低于A、B组(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后ST段下降≥50%的比率显著升高(χ^(2)=3.624,P=0.025),术后CTFC、肌钙蛋白、BNP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3.813/0.021、3.531/0.037、3.642/0.042),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A、B组比较,C组患者cTnI、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F/P=3.561/0.032、3.271/0.042、3.812/0.021),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TIMI大出血事件发生,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C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A组和B组(χ^(2)/P=3.270/0.040),LVEF高于A组和B组(F/P=3.560/0.030);3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逆向溶栓联合PCI可以改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前向血流,保护更多的心肌细胞,改善短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陈晓敏葛广豪马江伟曹华张立刘化进杨立国张琼乔增勇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
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中瘦素/脂联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合并IGR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外15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但无IG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检测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瘦素,并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吸烟、血压、血脂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BMI、WHR、BG、CRP、瘦素、瘦素/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ensini评分0~19分、20~39分和≥40分各组患者BMI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WHR、血清CRP、瘦素、脂联素、瘦素/脂联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WHR、Gensini评分、瘦素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1,-0.426,-0.418,P均<0.05),瘦素与WHR、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7,0.398,P均<0.05);Gensini评分与CRP、瘦素、瘦素/脂联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9,0.286,0.312,P均<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223,P< 0.05).结论 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预测IGR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乔增勇马江伟刘化进曹华张立陶元葛广豪杨栓锁朱翠清熊三军王宏伟凤敏华
关键词:葡萄糖调节受损GENSINI评分
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对S-D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紫杉醇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影响细胞周期是其机制之一;全反式维甲酸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增生作用,其...
葛广豪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紫杉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再狭窄
文献传递
microRNA-136影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
2016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36(miR-136)对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自体移植静脉模型,并于体外培养静脉平滑肌细胞。采用CCK(cell counting kit)-8和EDU(5-Ethynyl-2’-deoxyuridine)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移植1、2、4周后和体外培养静脉平滑肌细胞中miR-136的相对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Steap3蛋白质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Steap3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通过microRNAs专业网站预测筛选可能的下游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移植1、2周后移植静脉miR-136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33、0.37±0.30,显著低于对侧未处理静脉(P值分别<0.05、0.01);移植4周后移植静脉miR-136的相对表达量为1.39±0.82,与对侧未处理静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增殖状态的静脉平滑肌细胞中miR-136的相对表达量为0.11±0.01,显著低于处于非增殖状态的细胞(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NC)+血清组的光密度(D)值为0.96±0.03,显著高于NC组的0.62±0.02和模拟物+血清组的0.76±0.08(P值均<0.05)。EDU实验结果显示,NC+血清组EDU标记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2.71±2.57)%,显著高于NC组的(13.91±3.43)%和模拟物+血清组的(32.56±3.26)%(P值均<0.01)。Transwell实验结果示,NC+血清组细胞迁移数为(53.13±16.36)个/视野,显著多于NC组的(8.09±5.44)个/视野和模拟物+血清组的(8.08±0.85)个/视野(P值均<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NC+血清组细胞24h迁移率为(45.40±1.17)%,显著高于NC组的(19.27±0.31)%和模拟物+血清组的(22.36±5.55)%(P值均<0.0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NC+血清组的Steap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为0.91±0.07,显著高于NC组的0.52±0.10和模拟物+血清组的0.15±0.01(P值均<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teap3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
杨立国刘萃萃谭娟娟马江伟张立葛广豪刘化进严志强乔增勇
关键词:新生内膜增生增殖迁移
小范围急性心肌梗死合併电风暴现象抢救成功一例报道
临床上,“电风暴”是一种在短期(24h)内反复出现的致血流动力学失稳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且往往需要电复律或除颤治疗的严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本文介绍了一例小范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电风暴现象抢救成功的病例资料,指出针...
孙晓宁风以良葛广豪袁晓晨高阳宋国杰龚开政张振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
文献传递
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mg),阿托伐常规组(20mg),瑞舒伐负荷组(20mg),瑞舒伐常规组(5mg),分别检测PCI术前和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术后ST段回落指数(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30d心脏彩色超声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CTFC[(15.2±4.6)帧vs(21.7±5.2)帧,(15.6±4.2)帧vs(22.9±5.9)帧]和STR≥50%(93.3%vs 46.7%,86.7%vs4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个负荷组30dLVEF和MACE均好于2个常规组(P<0.05),2个负荷组上述各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STEMI行直接PCI术前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短期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无显著差异。
葛广豪龚勇马江伟杨栓锁刘化进熊三军侯月梅乔增勇方唯一
关键词:心肌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降血脂药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六院南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需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不予镇静治疗;丙泊酚组(30例)给予0.5~1 mg/kg负荷量后,用微量泵静脉输注1 mg·kg^-1·h^-1进行维持;咪达唑仑组(30例)给予0.05~0.1 mg/kg负荷量后,微量泵静脉输注0.05~0.1 mg·kg^-1·h^-1进行维持,患者的镇静目标均为Ramsay评分为2级。比较各组的气管插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镇静相关的并发症。结果丙泊酚组气管插管率[20.0%(6/30)]与咪达唑仑组[23.3%(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率[46.7%(14/30)]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咪达唑仑组(χ^2=4.21、4.17,均P<0.05);丙泊酚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3)d、(15±5)d,咪达唑仑组分别为(8±4)d、(16±4)d,对照组分别为(13±4)d、(20±6)d,丙泊酚组、咪达唑仑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384、2.371,2.392、2.389,均P<0.05);对照组30 d病死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20.0%(6/30)、30.0%(9/30),丙泊酚组分别为10.0%(3/30)、20.0%(6/30),咪唑达仑组分别为13.3%(4/30)、23.3%(7/30),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组、咪达唑仑组医院感染率发生率分别为6.7%(2/30)、10.0%(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χ^2=4.32、4.23,均P<0.05)。结论对于伴有躁动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后,早期应用轻度镇静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率,降低行气管插管的概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无明显差异。
窦红杰胡芳宝王文凌林王德强王槐青刘芬莲葛广豪翁浩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连续气道正压通气预后疗效比较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对S-D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作用于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实验分成:全反式维甲酸和紫杉醇各1、10、100、1000nmol/L组,阴性对照组、无水乙醇组、二甲基亚砜组及全反式维甲酸100nmol/L和紫杉醇1、10、100、1000nmol/L联合应用组,每组设6个孔,通过四噻氮唑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①紫杉醇在1~1000nmol/L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紫杉醇(100nmol/L)对内皮细胞产生G2/M期阻滞。②全反式维甲酸在较低浓度下(1~100nmol/L),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增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较高浓度时(1000nmol/L),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却产生轻度抑制作用,但与阴性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全反式维甲酸100nmol/L与紫杉醇1nmol/L和10nmol/L分别联合应用,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增殖作用,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两者合用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逐渐减弱,与阴性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紫杉醇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影响细胞周期是其机制之一。②全反式维甲酸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增生作用。③紫杉醇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应用,在合适的浓度下,表现为对S-D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增殖效应。
葛广豪方唯一
关键词:再狭窄内皮细胞全反式维甲酸紫杉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