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旺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后5年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及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3/12共有107例接受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组和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组,各组均采用标准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对随访记录包括有无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胀气症状、嗳气、是否排气过多等症状及手术满意度等进行主观评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烧心症状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出现吞咽困难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是前胃底折叠术组患者吞咽困难的程度比Nissen组患者明显较轻.Nissen组的患者出现上腹胀气、无法有效嗳气及排气过多的比例较高.两组的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度基本相同.术后5年大多数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效果持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Nissen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常规手术方式.
- 蔡旺秦鸣放邹富胜李大勇
- 关键词: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长期随访
-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复发烧心症状与食管内酸反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自称有复发烧心症状的患者24h食管pH监测结果是否异常,是否有特殊的症状和/或其他因素与pH监测异常结果相关.方法: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治疗的胃底折叠术后有"复发烧心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进行胃镜,食管动力学检查及24h食管pH值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定期随访.对烧心症状、饮食吞咽困难症状等进行评分分析.结果:56例患者复查pH监测正常的患者中46例(82%)pH<4的时间为不到1%.三项术后指标与24h食管pH监测的结果有明显的联系,分别为部分胃底折叠术(P=0.039),术后超过6mo的再发症状时间(P<0.001),抑酸药物效果明显(P=0.015).结论:绝大多数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后出现复发烧心症状的患者并没有客观证据证明有胃食管酸反流复发.
- 蔡旺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
- 关键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食管反流疾病24H食管PH监测
- 胆道金属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恶性胆管梗阻继发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等临床重症,治疗较棘手,病死率高。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淤积继发肝功能不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是加速恶性梗阻性黄疽死亡的主要原因,
- 苏悦秦鸣放吴瑜蔡旺
- 关键词:胆汁淤积内窥镜检查
- 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加速术后肠功能康复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在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腹腔镜胆道术后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管理组(A组)、传统管理配合针灸组(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住院天数、再住院率。结果:首次排气时间D组(21.6±4.5)h,明显短于A组(52.6±7.1)h、B组(36.8±5.6)h、C组(38.1±5.2)h(F=250.7,P=0.000)。首次排便时间D组(39.6±6.1)h,明显短于A组(86.2±7.5)h、B组(49.1±6.4)h、C组(71.2±10.3)h(F=372.4,P=0.000)。术后住院天数D组(4.18±0.48)d,明显短于A组(6.98±0.65)d、B组(5.54±0.65)d、C组(5.62±0.75)d(F=44.3,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为70%,明显高于A组(32%)、B组(6%)和D组(10%)。结论:腹腔镜胆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能显著加速胃肠功能康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 张心元海成秦炜婧吕福全项琦蔡旺
-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肠功能快速康复外科针灸
- 内镜腹腔镜治疗肥胖症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经验。方法总结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开展的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其他身体条件采用经内镜生物性胃内球囊术(5例)及腹腔镜可调节性胃束带术(7例)治疗肥胖症的经验。结果12例患者治疗均成功,没有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减肥效果良好,生物性胃内球囊术后月平均减轻体质量3.6kg(3.1~4.1kg),腹腔镜可调节性胃束带术后月平均减轻体质量5.2kg(4.6~5.7kg)。结论生物性胃内球囊术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均是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可调节、可恢复的特点。
- 秦鸣放王震宇钱东曹占国蔡旺
- 关键词:肥胖症内窥镜外科手术腹腔镜外科手术
- 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SIX4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微小RNA-103a-3p(miR-103a-3p)、SIX同源盒蛋白4(SIX4)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胆囊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03a-3p、SIX4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SIX4表达差异,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miR-103a-3p、SIX4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SIX4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肝脏浸润、胆总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03a-3p表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SIX4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和无肝脏浸润、无胆总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胆囊癌患者miR-103a-3p表达与SIX4表达呈负相关(r=-0.532,P<0.05)。随访期间患者死亡59例,miR-103a-3p低表达、SIX4高表达胆囊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miR-103a-3p高表达、SIX4低表达患者(Log-Rankχ2分别为6.761、5.853,P均<0.05)。肝脏浸润、淋巴结转移、SIX4高表达是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03a-3p高表达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miR-103a-3p表达上调,SIX4表达下调,且与胆囊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低下有关。
- 张辰吕楠李月光蔡旺冯健孙向宇李伟陈勃聿张瑞雪
- 关键词:胆囊癌病理特征
- MicroRNAs在糖尿病中的调控作用
- 2019年
- MicroRNAs(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s,简称:miRNAs)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内源非编码核糖核酸,已经被认为是通过转录后机制的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迄今为止,在人类基因组中已经鉴定出了超过2 000个miRNAs,并且编排了各种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研究表明,miRNAs过表达或表达抑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通过影响胰腺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同时,参与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了重要miRNAs在糖尿病中的调控作用的调查研究以及循环miRNAs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记物的潜力。
- 张辰蔡旺吕楠
- 关键词:MIRNAS糖尿病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
- 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治疗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5月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合并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5孔法,均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其中9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5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14例都一次性地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随访1~29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无手术禁忌证,一期行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 毕旭东赵晶蔡旺秦明放邹富胜王庆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结石
-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已经替代了开刀手术方式。我们通过采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以及腹腔镜前180°部分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确认能够...
- 蔡旺
-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性疾病NISSEN胃底折叠术
- 文献传递
- 重型胰腺炎大鼠血浆线粒体DNA变化与器官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检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血浆线粒体DNA(mt DNA)浓度,探讨循环血中mt DNA水平与SAP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模型组,以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24 h后麻醉,取全血,留取血浆,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提取血浆中游离DNA,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以其扩增产物量代表循环血中mt DNA水平;取肺脏、肝脏、肾脏组织,一部分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评分,一部分匀浆提取组织上清液,ELISA法检测TNF-α、IL-1及IL-6水平,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t DNA水平与病理组织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模型组大鼠血中淀粉酶活性[(10 444.5±1863.2)U/L]和脂肪酶活性[(1751.3±121.3)U/L]显著升高(P<0.01);各脏器损伤评分和TNF-α[肺脏(88.4±15.4)pg/mg;肝脏(79.3±10.3)pg/mg;肾脏(69.5±9.6)pg/mg]、IL-1[肺脏(0.68±0.11)μg/g;肝脏(0.72±0.17)μg/g;肾脏(0.85±0.17)μg/g]、IL-6[肺脏(252.1±18.7)pg/mg;肝脏(107.5±12.3)pg/mg;肾脏(118.5±15.2)pg/mg]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循环血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0.4891±0.0921)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相对表达量(0.6082±0.1142)均较假手术组[细胞色素B(0.2856±0.0878);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0.1985±0.0854)]显著升高(P<0.01),且二者水平与脏器损伤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升高与器官损伤程度相关。
- 刘韦鋆刘韦鋆余剑波蔡旺李东华张一聂卫刘大卫
- 关键词:重型急性胰腺炎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