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静脉隔离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
- 2007年
- 肺静脉隔离(PVI)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支配心房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主要通过心外膜的3个脂肪垫分布到心房的相应区域。肺静脉特别是右肺静脉与3个脂肪垫比邻,因而,PVI有可能损伤心外膜的3个脂肪垫而导致心房局部去迷走神经。本研究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以揭示PVI对控制窦房结自主神经的影响。
- 黄立萍张树龙许燕平董颖雪王莹琦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
-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自主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心率变异性脂肪垫节后纤维
-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变化——附74例分析
-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可并发多脏器损害,如心脑血管、肾脏、眼等。其合并症成为死亡的重要原因。甲襞微循环(MM)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外周循环检查方法。通过此检查可得到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血流以及袢周状态等活体...
- 许燕平
- 文献传递
- 心电工作站(6项)对心肌缺血的观察
- 2005年
- 许燕平李冬梅贲月荣陈青王桂荣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电向量图频谱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心室晚电位
- 肺静脉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向量环影响
- 2010年
-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肺静脉隔离(PVI)前后P向量环的变化,探讨PVI所致的局部心房电静止能否影响心房除极向量。方法:阵发性AF患者65例,采用肺静脉口外节段性隔离,于手术前后窦性心律时分别记录心电向量图,分析心房除极向量的P环总运行时间(Pd)、额面P环电压(Pfv)、横面P环电压(Phv)、右侧面P环电压(Psv),以及额面P环角度(Pfd)、横面P环角度(Phd)和右侧面P环角度(Psd)。65例患者术中均达即刻成功标准,无并发症发生。结果:PVI前后心电向量图P环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d为(113.3±1.4)msvs.(112.1±1.4)ms;Pfv为(0.15±0.01)mVvs.(0.15±0.01)mV;Phv为(0.11±0.00)mVvs.(0.12±0.00)mV;Psv为(0.14±0.01)mVvs.(0.14±0.01)mV;Pfd为(55.2±2.2)°vs.(53.0±1.7)°;Phd为(43.1±2.6)°vs.(45.9±2.7)°;Psd为(55.4±1.9)°vs.(54.4±2.0)°]。结论:PVI治疗阵发性AF,造成肺静脉所在的左心房部分心肌产生心电静止,不影响心房除极的P向量环变化。
- 许燕平张树龙韩琳琳祝美玉丛培鑫陈青丁元芳
-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心房颤动
- 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识别触发心房纤颤(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回顾性分析房性心律失常并阵发性房颤84例体表心电图(房颤组),非房颤组84例体表心电图为频发房早(>800次/24 h)。房颤组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Lasso环状电极标测,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肺静脉隔离(PVI)。结果:房颤组电隔离肺静脉286支,均达即刻成功标准,无并发症发生。房颤组体表心电图呈房早、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和阵发性房颤(房颤)频繁发作和交替转换,并常伴长间歇,房早联律间期470~280(420±57)ms明显短于非房颤组的房早联律间期660~350(610±86)ms,P<0.05,房颤多由短联律间期房早触发。心内电生理改变为Lasso环状电极标测到起源于肺静脉的连续、快速、有序或无序的较P波提前,时限短、峰锐利的尖峰电位(Spike电位),同步心电图显示该Spike电位常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经导管射频消融消除肺静脉内电位或隔离肺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或组织连接,可终止房性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是短联律间期房早,也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
- 许燕平张树龙韩琳琳黄立萍丛培鑫丁元芳刘小辉
- 关键词:肺静脉心律失常房性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
- 肺静脉电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向量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成功的肺静脉电隔离对心房除极的影响。方法记录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1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窦性心律时的心向量图。测量P环的运行时间、P向量环在正交导联额面(F)、水平面(H)、左侧面(LS)的最大振幅及方向。同时记录P环从运行开始后每10ms的除极振幅。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F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109±0.038mVvs0.128±0.040mV,P<0.05)。P环运行时间,H及LS的最大振幅,F、H、LS的最大振幅方向,术前术后无差异(P>0.05)。消融成功组(n=12)术后P环H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092±0.019mVvs0.122±0.030mV,P<0.05),而术后复发组(n=6)则无明显变化。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振幅降低发生在P环运行至40~80ms的部分,即P向量环的中部。结论PAF病人在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后P环最大振幅发生改变。
- 洪丽张树龙许燕平蒋鹏夏云龙高连君杨延宗林治湖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肺静脉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 P波离散度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isp,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I组为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的患者;Ⅱ组为单纯原发性扩心病和继发性扩心病患者,测量各组的Pd及Pmax,评估其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I组与II组Pd和Pmax增大(45.3±12.7、121.5±16.3、24.7±10.5、107.3±10.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Pd明显增大,Pmax持续时间、Pd与LAD大小呈正相关,即随着心房的扩大,Pmax在Ⅰ组明显>Ⅱ组(P<0.05)。[结论]Pd作为房颤的心电图预测指标,具有无创、简便、比较可靠的特点,可作为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指标。
- 祝玫玉陈青许燕平
- 关键词: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扩张型心肌病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急性脑血管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价值探讨
- 陈青李峰春王青林伟红许燕平祝美玉
- 心率变异性(HRV)是一种无创性定量测定自主神经活动的方法。有关研究已表明,HRV是能客观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及其平衡的非侵入性指标。脑血管病在我国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由于心血管活动中枢位于脑,因而脑部的病变亦必然会引...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卒中脑血管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