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静
-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施磷石膏云烟87的生长以及砷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够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及生长,且对土壤砷污染有一定的抗性。磷石膏(phosphogypsum,PG)因含有丰富的磷、硫等养分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同时也可能带来砷污染的风险。【方法】为了探讨接种AMF对云烟87生长的影响以及磷石膏农用可能引起的砷污染风险,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PG添加量(0和40 g/kg以PG0、PG40表示)和接种不同AMF[不接种None mycorrhizal(NM)、接种G.mosseae丛枝菌根真菌(GM)、接种G.aggregatum丛枝菌根真菌(GA)]对云烟87苗期生长及其磷、硫、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PG40处理的云烟87植株磷含量、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也显著增加;除NM处理外,添加PG均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硫吸收量及吸收效率,并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生物量。相同PG添加水平下,与NM处理相比,接种GM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磷、硫吸收效率和植株的磷、硫含量及吸收量,另外,GM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地上部砷含量及吸收量但显著增加了其植株的磷砷吸收比。在PG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植株的磷含量及吸收量,并显著增加了其地上部硫含量及吸收量。在PG40处理下,接种GA显著增加了云烟87根系的硫含量和吸收量以及植株的生物量。无论是否添加PG,接种GA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云烟87地上部砷含量和吸收量从而增加了其地上部的磷砷吸收比。【结论】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添加磷石膏40 g/kg和接种GM对云烟87生长的促进效果较好,对施用磷石膏造成的砷污染有一定程度的抵御作用。
- 张丽张传光柳勇谷林静张乃明岳献荣夏运生
- 关键词:磷石膏丛枝菌根真菌云烟87砷
- 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 2021年
- 科技报告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现状,从政策制度、组织体系、项目管理、平台搭建、线下服务、宣贯培训等6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从组织管理体系、激励约束机制、质量评价体系、常态化宣传机制、优化服务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
- 黄薪萌陈磊王纳伟谷林静程劲高力
- 关键词:项目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 接种AMF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 付先恒岳献荣夏运生谷林静张乃明董萍刘大会
- 关键词:间作红壤
- 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 2023年
-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强国战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推动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报告是优化科技管理流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指导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科技重视程度的提升,科技报告制度不断建立并完善,在指导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科技报告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四川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为例,从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 谷林静任群荣陈磊黄新萌程劲高力
-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 付先恒年夫照谷林静夏运生张丽徐刚刘大会
- 关键词:滇池流域红壤间作
- 我国科技报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2021年
- 开展科技报告相关研究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为检索库,以题名和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报告相关文献从论文的类型、发表年度、发表期刊、研究作者、研究机构、资助基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当前科技报告研究现状、热点、规律和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报告的理论研究与科技报告政策及建设工作实践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和国防科技领域;研究方向日益深化;制度建设工作主要在国家及省级层面。
- 黄薪萌陈磊严雅潇谷林静程劲高力
- 紫色土上玉米/大豆体系接种AM真菌对间作植物生长的影响
- 贾广军史静张仕颖谷林静夏运生
- AMF接种与根系分隔对红壤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为玉米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GM使玉米根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接种GE显著降低了玉米根冠比、株高和根系磷吸收效率。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根系隔尼龙网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根系的磷含量;根系隔塑料膜处理对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磷吸收效率均起显著降低作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 贾广军郭先华谷林静夏运生张旭东张乃明段红平
- 关键词:玉米红壤根系分隔
- 外源磷与AMF菌丝对紫色土-玉米间作系统磷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并分别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分别记为NM、FM),同时对分室进行不同磷处理(不施磷、施无机磷、施有机磷,分别记为P0、IOP50、OP50),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施磷情况下AMF根外菌丝对间作玉米磷吸收、利用及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16.76 m),生物量最高(1.88 g·pot^(-1)),FM-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菌根侵染率最高,为66.25%。(2)在相同种植模式及磷处理下,FM处理的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NM处理;同一磷处理下,无论接种与否,间作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3)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磷处理,接种FM均提高了玉米植株磷含量及磷吸收量,均以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磷含量(0.68 mg·kg^(-1))和磷吸收量(15.97 mg·pot^(-1))最高;不管接种及分室施磷与否,间作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均明显高于单作处理。(4)在同一种植模式及菌根处理下,IOP50处理的玉米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P0及OP50处理。(5)FM接种、分室施磷和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增加及其对磷的累积。所有复合处理中,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高。可见,间作体系接种F.mosseae与外源无机磷施用组合是促进紫色土上玉米生长及磷吸收利用的最佳组合,有望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性磷残留而减少径流磷的流失。
- 尹宝海史静岳献荣张乃明谷林静李磊夏运生
- 关键词:紫色土AMF间作磷迁移
- 丛枝菌根真菌与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上大豆生长及磷累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探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大豆生长及磷吸收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不同AMF处理[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与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布分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系侵染率GM-根系不分隔处理最高。与NM处理相比,无论何种根系分隔方式,G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大豆的株高及其植株生物量,并明显增加了大豆地上部磷含量及磷吸收量;GE处理也明显增加了大豆植株生物量和株高并显著增加了根系磷吸收量。无论何种AMF处理,大豆根系磷吸收量均以尼龙网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布分隔处理,明显高于不分隔处理。所有复合处理中,大豆地上部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是GM-根系塑料布分隔处理最高。可见,在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区通过GM-根系塑料布分隔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大豆地上部磷的迁移累积,进而改善其生长。
- 王硕张仕颖史静谷林静张乃明柳斌夏运生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间作红壤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