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建萍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教育
  • 11篇教学
  • 7篇职业教育
  • 7篇教师
  • 6篇教学论
  • 5篇专业教学
  • 5篇专业教学论
  • 3篇职教
  • 3篇师资
  • 3篇双元制
  • 2篇院校
  • 2篇职教师资
  • 2篇职业技术教育
  • 2篇职业院校
  • 2篇问题辨析
  • 2篇教育学
  • 2篇课程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2篇教师教育

机构

  • 2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卡塞尔大学
  • 1篇达姆施塔特工...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22篇郑建萍
  • 2篇陈永芳
  • 2篇周奕珺
  • 1篇张永杰
  • 1篇李俊

传媒

  • 8篇职业技术教育
  • 4篇中国职业技术...
  • 2篇福建教育
  • 2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职教论坛
  • 1篇经济师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 1篇职教通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中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
2020年
德国的中学劳动教育发端较早,目前,它以独立科目或不同科目组合方式在德国各州普遍开设,承载着德国教育界和社会的教育理想———联系学校和劳动及生活世界,改革学习内容条块分割、学习方式高度抽象等传统学校学习的弊端。丰富的学习内容,融合性的教学方式,相应的实践资源投入,专业化的师资建设等,为德国中学劳动教育实现其所承载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保障。
郑建萍
关键词: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条块分割融合性
智能数字化技术对德国职业和职业教育的影响——基于劳动市场的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德国各界基于不同数据、聚焦工作任务类型分析了智能数字化技术对德国职业及劳动市场的影响,从方法和内容层面深化了已有研究:不同职业分类和数据基础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工作任务类型的组合性比常规性任务的占比更具有衡量意义;德国并未出现工作岗位总量减少和就业极化,但产业结构调整和个人工作转换频率加快,总体表现为注重不同阶段技术存续的升级模式。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成功应对了1980年以来的技术变迁,反而是资格供给高移和职业教育接受者的工作困境对其构成的挑战更大。德国案例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基于全面的制度建设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支持个人、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郑建萍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定位、融合与协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大学学术学科,其一方面承担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关注职业教育的体制、模式等宏观研究。但是实践层面对职业院校师资面貌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较小;在学科理论发展层面,其学科规范程度、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学科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的定位之困,凸显了作为新兴复合学科发展中各领域融合转换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协作机制方面做更多考虑。
郑建萍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论
资格融通视野下职业院校的课程统整——以语言类专业为例
2024年
职业资格与教育学历责格的融合与沟通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现实中,因内涵和认证机制差异,二者的融通存在一定困难。调查发现,华东和西南地区7所中高职院校语言类专业存在统整方向常调整、难持续深入,专业证书选择受限制,结果难显化等问题。受资源限制,院校在学科关系上或选择分列式或选择关联式统整,显示出语言侧重或专业侧重偏好。并基于个性化资源创设虚拟或真实的特色型学习情境。专业目标的稳定性不足加剧了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难度,地方特色的建设还需要国家证书供给的配合。
夏传宏郑建萍
关键词:课程统整语言类专业
职业院校新进教师从教动机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基于FIT量表对S市职业院校新进教师(N=130)的从教动机、对教师任务的感知、从教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FIT量表对测量中国职教教师在方法层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切性;新进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内部动机,并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一外部动机。教师普遍认为职教教师任务能力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报酬偏低;从教满意度普遍较低。积极的内部动机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但遇到了高要求和低认可的现实挑战。强化积极的内部动机是当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中需要直面的现实困难。后续研究可考虑量化和质化的混合研究方式,深入分析职教教师专业实践特点与从教动机之间的可能关联。
郑建萍周奕珺
技能生态视角下德国职业教育轨的高校升学制度变革被引量:2
2022年
职业教育轨的升学制度彰显了一国对技能及其习得路径的价值判断。它根植于教育、劳动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中,构成一国“技能生态”的关键节点。基于生态系统思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德国职业教育轨的升学路径由学历补足变为普职资格等值升学。一方面,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基于分流传统展开地方建构,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原则在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分化,高等教育中则引入多元主体引领资格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双元制的价值共识在技术变迁中持续遭遇挑战,但仍有坚实基础,职业资格助力主体融入和发展的产业优势和制度基础大体保持,但已遇窘境;而民众的教育选择则日益显示出由职业教育托底、经学术教育跃升的心理变化。在教育主体公平促进和社会技能需求均衡的双重诉求中,就技能的育人价值、实践品质、社会价值达成共识,对推动一国形成有利于技能发展的社会生态尤其重要。
郑建萍
关键词:职业教育升学双元制
德国专业教学论研究综述——以经济教学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经济教学论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教学内容选择暨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学科的经济教学论,需要摆脱职业技能准备工具的简单定位,借鉴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结论,一方面加强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尤其是针对学生和教师在经济领域的前概念进行实证调查;另一方面应加强从宏观层面讨论科学、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界定经济素养的内涵及其能力发展的途径。
郑建萍
关键词:专业教学论
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理论和问题辨析被引量:7
2010年
理论分析及职业学校的观察发现,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活动具有问题性不足、开放度较低、缺乏完整行动过程、对学生的策略能力关注不够等质量问题;且多零散活动,少整体行动。教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明及其消极的学生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聚焦课堂学生活动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的反思,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郑建萍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观
如何大规模评估职业能力——以德国商科职业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为提升职业资格的国际可比性、加强教育治理、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融入、提高职业能力的评估效率,21世纪以来,德国基于长期行会考试实践和职业科学研究成果,就职业能力的大规模评估方案展开探索。职业能力作为规范性概念,包含认知和非认知性质要素,内容域复杂,根植于职业情境。基于循证思路,德国相关评估方案聚焦于能力的认知维度,澄清(中职阶段)商科职业能力与经济素养的区别与联系,将其分为商科领域相关与商科领域特定两大领域能力;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典型工作任务情境,由低到高区分了四个能力层级:基础业务处理能力、领域知识应用能力、领域问题解决能力和基于信息的统筹决策能力。
周奕珺郑建萍
中、德商业流通类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2008年
文章通过比较德国工商类职业教育与我国工商类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来寻找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张永杰郑建萍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