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珊瑚

作品数:41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2篇显像
  • 13篇脱氧
  • 13篇脱氧葡萄糖
  • 11篇腺癌
  • 9篇肿瘤
  • 9篇PET/C
  • 9篇PET/CT
  • 7篇断层显像
  • 7篇心肌
  • 7篇正电子
  • 7篇正电子发射
  • 7篇计算机断层
  • 7篇发射计算机
  • 6篇单光子
  • 6篇甲状腺
  • 5篇核素
  • 5篇分化
  • 5篇分化型
  • 5篇分化型甲状腺
  • 4篇动脉

机构

  • 40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铸造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1篇郝珊瑚
  • 37篇张国旭
  • 29篇王治国
  • 22篇张彤
  • 13篇张文文
  • 10篇郭佳
  • 8篇陆国秀
  • 5篇王辉山
  • 5篇陈兰兰
  • 5篇陈宪英
  • 4篇王志国
  • 4篇战莹
  • 4篇武晓丹
  • 3篇王秋
  • 3篇张海波
  • 3篇刘雨宁
  • 2篇吴锐先
  • 2篇张景华
  • 2篇臧红云
  • 2篇王冬梅

传媒

  • 4篇标记免疫分析...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中国疗养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同位素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9m)Tc-MIBI心肌显像对心脏功能改善程度的评价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通过99mTc-MIBI心肌显像评价PTCA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的程度。方法对31例病人分别在PTCA治疗前后进行99mTc-MIBI心肌显像,将左心室分成9个节段,对279个心肌节段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放射性分布稀疏的节段大部分接近正常,明显稀疏的节段有一半以上得到改善,放射性缺损节段无明显变化。结论99mTc-MIBI心肌显像可预测血流灌注改善后存活心肌细胞恢复的可能性,客观地评估PTCA治疗效果。
陈宪英赵芳欣王治国张兆中张国旭郝珊瑚
关键词:核素显像存活心肌PTCAMIBI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影响
2011年
应用门控^(99m)Tc-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肌病变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应答之间的关系。对1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CRT,并于术前及术后半年行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左室心肌灌注、代谢情况并判断缺血、坏死区的质量百分比。结果术后左室缺血区、坏死区质量百分比均较基线明显降低[(18.2±12.7)%vs(31.8±15.4)%,P<0.05;(22.3±14.9)%vs(36.4±14.3)%,P<0.05)]。基线时坏死区质量百分比、总心肌灌注评分之和(F值)与CRT超声应答呈负相关(r=-0.578,P<0.05;r=-0.619,P<0.05)。心肌灌注0分的节段数(N_0)与CRT临床应答呈正相关(r=0.81,P<0.05)。线性相关分析示基线F值与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LVEF)、左室逆转重塑(△LVESV)呈负相关(r=-0.562,P<0.05;r=-0.655,P<0.05)。结论基线时心肌坏死区百分比、F值、N_0等指标可预测CRT疗效;CRT可使心肌局部血流灌注改善,部分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坏死程度较术前减轻。
赵惠娟王冬梅张国旭韩雅玲臧红云于海波郝珊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双核素同时采集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病变的程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1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CRT,并于术前及术后半年行SPECT检查,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前、后左室心肌灌注、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左室缺血区、坏死区质量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降低[(18.2±12.7)%vs(31.8±15.4)%,P〈0.05;(22.3±14.9)%VS(36.4±14.3)%,P〈0.051。术前坏死区质量百分比、总心肌灌注评分之和(F值)与CRT超声应答呈负相关(r=-0.578,P〈O.05;r=-0.619,P〈0.05)。心肌灌注0分的节段数(N。)与CRT临床症状好转呈正相关(r=0.81,P〈0.05)。术前Nn与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室逆转重塑呈正相关(r=-0.655,P〈0.05;r=0.719,P〈0.05)。结论术前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越大,CRT疗效越差;CRT治疗可使心肌局部血流灌注改善,部分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坏死程度较术前减轻。
赵惠娟王冬梅张国旭于海波韩雅玲臧红云张东红郝珊瑚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变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18F-FDG PET-CT显像的胰腺肿物患者96例,结合手术病理及其他临床结果,评估18F-FDG PET-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9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恶性肿瘤63例,良性病变33例。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90.8%和87.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04和0.1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郝珊瑚刘雨宁郭佳陆国秀陈兰兰张文文冯秋伟张国旭
关键词:胰腺肿瘤18F-脱氧葡萄糖X线计算机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18)F-FDG局灶性高浓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中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直乙交界区)出现局灶性高浓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F-FDG PET/CT检查者中直乙交界区出现局灶性高浓聚的193例检查者的资料,以病理、相关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3例直乙交界区高浓聚患者中,生理性摄取101例,局限性炎性病变9例(纳入良性病变组),占位性病变83例(其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灶45例)。早期与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生理性摄取组均低于病变摄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变组中,早期SUVmax在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SUVmax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直乙交界区疾病的检出有重要临床意义,双时相显像对该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有一定鉴别意义。
郭佳张国旭郝珊瑚王治国吴锐先
关键词:直肠乙状结肠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多次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累积剂量18.5~74.0 GBq)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血细胞情况、肝肾功能指标及唾液腺ECT显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1I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数量略增高(P>0.05),淋巴细胞数量略有减低(P>0.05);(2)131I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EA、ALP无明显变化;(3)131I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分泌及排泄功能减低(P<0.05),双侧颌下腺分泌及排泄功能略下降(P>0.05)。结论:高分化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对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损伤是轻微的,不会带来临床恶性事件。
郝珊瑚张国旭张彤王志国张海波
关键词:甲状腺癌^131I治疗副作用
不同体质量指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ET/CT联合显像和IL-6水平及ApoE表达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不同体质量指数(BM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载质蛋白E(ApoE)的表达,探讨^(11)碳-匹斯堡复合物(^(11)C-PIB)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PET/CT联合显像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AD患者依据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n=18)、正常体质量组(18.5kg·m^(-2)≤BMI<24.9kg·m^(-2),n=13)、超重组(24.9kg·m^(-2)≤BMI<29.9kg·m^(-2),n=12)和肥胖组(BMI≥29.9kg·m^(-2),n=15)。比较^(11)C-PIB和^(18)F-FDG PET/CT脑显像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检测各组患者ApoE等位基因(ε2、ε3及ε4)表达率和血清IL-6水平。BMI与ApoE等位基因表达率及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8)F-FDG联合^(11)C-PIB PET/CT显像对低体质量组AD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80.0%和84.6%,高于单独^(11)C-PIB(55.6%、50.0%和53.8%)或^(18)F-FDG显像(42.9%、50.0%和46.2%)(P<0.05);AD患者BMI与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07,P=0.002);ApoE等位基因各亚型中,ε4表达率(60.3%)高于ε2(18.9%)和ε3(20.7%),但AD患者BMI与ApoE等位基因不同亚型表达率之间无相关性(r=-0.028,P=0.833)。结论:^(11)C-PIB和^(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对A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1)C-PIB、^(18)F-FDG结合血清IL-6水平及BMI可以更好地诊断和评估AD。
陆国秀张国旭郝珊瑚郭佳张文文张景华王治国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
^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与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抗CCP抗体、RF及CRP)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科进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平均年龄48~71岁,病程0.5~2年,所有入选患者均有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CRP水平),最终诊断以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和EUALR指定的RA诊断分类标准为依据,对全身骨显像及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例受检者中最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8例,血清学检测灵敏度59.38%,特异性58.33%;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灵敏度77.34%,与血清学检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5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优于血清学检测;且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更易于评价全身关节受累情况。
郭佳王治国郝珊瑚刘凤敏张国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SPECT/CT全身骨显像
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 6%(25/27)、89. 7%(26/29)、91. 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 5%(7/8)和97. 9%(47/48)、95. 0%(19/20)和91. 7%(33/36)、91. 3%(21/23)和90. 9%(30/33); 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陈兰兰郝珊瑚张国旭武晓丹战莹
关键词:复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18)F-脱氧葡萄糖PET/CT与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张文文郝珊瑚王治国张彤张国旭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胰腺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