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海峰

作品数:43 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会议论文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郁金
  • 21篇温郁金
  • 20篇细胞
  • 18篇胃癌
  • 16篇萜类
  • 16篇萜类化合物
  • 16篇类化
  • 16篇类化合物
  • 16篇化合物
  • 16篇二萜
  • 16篇二萜类
  • 16篇二萜类化合物
  • 11篇癌细胞
  • 10篇结肠
  • 8篇幽门螺
  • 8篇幽门螺杆菌
  • 8篇螺杆菌
  • 7篇蛋白
  • 6篇胃癌细胞
  • 5篇炎症

机构

  • 41篇浙江中医药大...
  • 9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吉林市人民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43篇金海峰
  • 33篇吕宾
  • 10篇孟立娜
  • 8篇黄宣
  • 6篇赵晶
  • 5篇范一宏
  • 5篇陈喆
  • 5篇陈超英
  • 4篇马忠俊
  • 4篇包海标
  • 3篇王楼蕾
  • 3篇陈冰冰
  • 3篇张烁
  • 3篇胡玥
  • 3篇蔡利军
  • 3篇赵敏
  • 2篇盛桂琴
  • 2篇杨雪静
  • 2篇张璐
  • 2篇曹俊敏

传媒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世界中医药学...
  • 2篇The 14...
  • 2篇第二十七届全...
  • 2篇第二届浙江省...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第二十六届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脂多糖所致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NF-κB活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分泌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以10mg/L的LPS刺激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为炎症模型。酶联免疫法测上清中TNF-α、IL-1β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蛋白核易位。结果:LPS明显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TNF-α、IL-1β分泌,P65蛋白生成增多,并大量易位于细胞核;IκBα蛋白降解增多。温郁金化合物抑制LPS诱导的IκBα蛋白降解及P65核易位。结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来实现抗炎作用。
盛桂琴吕宾金海峰
关键词:温郁金细胞
铋剂四联序贯荆花胃康胶丸治疗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对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和症状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就诊于全国16家医疗中心的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药方案为传统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序贯荆花胃康胶丸(疗程30 d),疗程共44 d。对照组给药方案为铋剂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果胶铋胶囊,疗程14 d)。主要观察指标为H.pylori根除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个月消化不良症状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1054例,其中试验组522例,年龄53(26,73)岁,男224例(42.91%),女298例(57.09%);对照组532例,年龄46(22,71)岁,男221例(41.54%),女311例(58.46%)。基于PP分析发现,试验组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3.85%比87.88%,P=0.001)。分析1054例患者发现,H.pylori根除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消化不良总分[4(4,7)比15(10,22),P<0.001]、中上腹痛[1(1,4)比4(1,8),P<0.001]、餐后饱胀不适感[1(1,4)比4(4,9),P<0.001]、早饱[1(1,1)比4(1,4),P<0.001]、中上腹烧灼感[1(1,1)比1(1,4),P<0.001]均降低。同样地,试验组、对照组、根除成功组、根除失败组中消化不良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0.001)。此外H.pylori根除成功组消化不良总分[4(4,7)比7(4,10),P<0.001]、中上腹痛[1(1,2)比1(1,4),P<0.001]和餐后饱胀不适感[1(1,3)比1(1,4),P=0.002]相较于根除失败组均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比0.38%,P=0.09)。结论相较于传统铋剂四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序贯荆花胃康胶丸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H.pylori根除治疗可以缓解H.pylori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马盼盼孟立娜王曼彤金海峰范一宏查安生霍晓辉陈东风曹志群唐秀芬杨平时昭红李天望孟杰甘淳陈光侠沙卫红杜勤李岩吕宾
关键词:荆花胃康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胃癌细胞株SGC7901,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MAPK)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抗炎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在不同的时间,体外作用于人脐静脉细胞(HUVECs)、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65核转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MAPK/P-p38MAPK、p65/P-p65及Caspase-3/P-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一定程度地减少胃癌细胞SGC-7901p65核转位发生;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38MAPK、p65蛋白的表达随着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浓度的提高而减少,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通过p38MAPK调控p65来激活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是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发挥抗炎和抗癌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金海峰吕宾戴金锋盛桂琴
关键词:胃癌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
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及对其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胃癌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为培养基,置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SGC-7901细胞;将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1]溶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配成10mg/mL母液;以β-榄香烯、顺铂(cis-platinum complexes,DDP)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两种药物在0、10、30、50、70μg/mL浓度(24、48、72h)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杂交法检测经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影响。结果:MTT法显示β-榄香烯、顺铂、化合物C48h对SGC-7901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分别为55.27、38.01、30.14μg/mL,在较低浓度时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相似,在50,70μg/mL浓度时的抑制率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提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其抑癌率较β-榄香烯、顺铂的明显,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金海峰吕宾陈喆马忠俊
关键词:胃癌温郁金BCLBAX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病历处理方案——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
2021年
住院病历的科学性、安全性管理在特殊疫情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场。为密切配合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院内感染,保障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单位在根据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要求和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在针对特殊时期住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或疑似患者病历管理的经验,现将其整理为规范的处理方案,分述如下,希望能给其它医疗单位提供有用的参考。
王楼蕾李盈钟紫凤莫军军金海峰
关键词:住院病历
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在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3
2019年
目的比较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ABC法)、血清PG联合胃泌素-17(G-17)(新ABC法)和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简称新评分系统)3种危险分层方法在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评价3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对浙江基层人群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所有受试者先行血清学检查,再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3种血清学筛查方法均将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计算3种筛查方法各危险分层的比例和胃癌的检出率,评价筛查方法的优缺点和一致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G-17和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30 126例受试者。ABC法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15 368例(51.01%)、13 246例(43.97%)和1 512例(5.02%);新ABC法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20 584例(68.32%)、8 990例(29.84%)和552例(1.83%);新评分系统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20 810例(69.08%)、8 059例(26.75%)和1 257例(4.17%)。通过血清学初筛,最终1 263例受试者接受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胃癌22例(1.74%),其中早期胃癌19例,占86.4%。ABC法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1例(0.35%)、14例(1.84%)和7例(3.21%);新ABC法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7例(1.68%)、10例(1.38%)和5例(4.10%);新评分系统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5例(0.66%)、9例(2.22%)和8例(7.84%)。3种筛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差。新评分系统的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拟合ROC曲线分析G-17和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8和0.729。根据本研究拟合模型确定的最佳临界值(PGR<4.135),低、中、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94%、1.97%和6.31%。当以PGR<3.890为临界值时,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0.880,特异度为0.409;当以PGR<4.135为临界值时,诊断胃癌的敏感�
倪栋琼吕宾包海标金海峰赵晶徐毅黄宣
关键词:胃肿瘤胃蛋白酶原类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
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对Caspase-9,Caspase-3,Caspase-7和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l640...
金海峰吕宾陈喆马忠俊
关键词:胃癌温郁金凋亡
文献传递
难辨的回盲部巨大溃疡一例
<正>~~
金海峰
文献传递
胃复春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人胃上皮GES-1细胞炎症和肠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胃复春散剂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胃上皮GES-1细胞炎症及肠化的影响,进而探讨胃复春治疗慢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上皮细胞GES-1,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4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细胞表面肠黏膜标志物黏蛋白2(MUC2)及胃黏膜标志物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mRNA的表达。[结果]胃复春可上调细胞表面IL-4的表达,抑制IL-6的表达,下调细胞中MUC2mRNA的表达,上调SOX2mRNA的表达,且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结论]胃复春可能通过上调IL-4的表达及抑制IL-6的表达来实现抑制TNF-α诱导GES-1细胞炎症;通过下调MUC2和上调SOX2的表达来实现抑制肠化的过程,这为中药胃复春对慢性胃炎的防治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赵敏吕宾黄宣陈冰冰金海峰
关键词:胃复春肿瘤坏死因子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对健康体检人群胃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0
2022年
目的评估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联合胃泌素17(G-17)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对胃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 2017年7—12月对在东阳市横店文荣医院的18 678例体检人群进行血清PG、G-17和胃幽门螺杆菌(Hp)检测,根据年龄将入组患者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分析上述指标血清学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根据新ABC法,将检测结果分为:A组:G-17(-)、PG(-);B组:G-17(+)、PG(-);C组:G-17(-)、PG(+);D组:G-17(+)、PG(+)。对C组和D组行胃镜检查,比较各年龄组胃镜检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等胃癌前病变的差异。结果实际入组18 354例,其中男9 614例,女8 740例。随着年龄增长,C、D组比例逐渐增加。C组接受胃镜检查共181例,其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肠化生29例,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3例,胃癌前病变检出占39.23%;D组94例接受胃镜检查,其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肠化生13例,胃癌前病变检出占37.23%。C、D组中各年龄段胃癌前病变检出占比:青年组仅为29.63%,中年组为69.70%,老年组为71.58%,后两组胃癌前病变等检出占比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且在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各有2.02%和9.47%的人群中出现了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结论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对于胃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较好的价值;在用于健康人群早期胃癌筛查时,胃癌风险分层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叶挺丁夷峰金婷婷金海峰吕宾沈立燕
关键词:血清学胃蛋白酶原类胃泌素-17胃癌前病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