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芬

作品数:3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地震
  • 7篇
  • 3篇地震台
  • 3篇应力降
  • 3篇台网
  • 2篇地图
  • 2篇地下流体
  • 2篇地震科学
  • 2篇断层
  • 2篇余震
  • 2篇灾害
  • 2篇灾害分布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时频
  • 2篇时频分析
  • 2篇实验场
  • 2篇视觉
  • 2篇台站

机构

  • 31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陈学芬
  • 12篇吴微微
  • 10篇黄雪影
  • 8篇赵晶
  • 7篇李大虎
  • 3篇赵天霞
  • 3篇邱桂兰
  • 3篇魏娅玲
  • 2篇梁明剑
  • 2篇吴今生
  • 2篇吴朋
  • 2篇龙锋
  • 1篇王登伟
  • 1篇李营
  • 1篇刘耀炜
  • 1篇吴晶
  • 1篇杨耀
  • 1篇苏金蓉
  • 1篇董雪梅
  • 1篇刘江

传媒

  • 9篇四川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区域灾害分布专题地图的视觉失真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
<正>专题统计地图是表达震区灾害信息分布的重要方法之一,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往往影响指挥决策者的判断。然而,当地理区域单元与其对应的专题统计数据之间存在极大反差的时候,传统的专题地图表达方式将会产生视觉失真(如:因地理面积小...
刘雪梅吴今生吴微微李大虎黄雪影陈学芬梁宏
文献传递
西昌川32井井口装置改造及效果分析
2017年
在长期观测中,川32井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变化,经现场调查分析发现流沙堵塞和模拟观测取水是干扰川32井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经过对比实验后进行了井口装置改造。改造后5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流沙堵塞、模拟观测取水对数字化观测的干扰问题得到解决。
陈光容徐明军侯雅琼王登伟陈学芬
关键词:地下流体仪器改造地下水位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被引量:4
2020年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南端的一条分支断裂上,地处玛曲—玛沁地震空区和松潘—平武地震破裂区的过渡部位。为了解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特征以及震区构造环境,文中基于四川数字波形资料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震相数据,采用Loc3D定位方法获取初始地震目录参数,并利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地震序列中的较小地震,选用CAP(Cut-and-Paste)方法分析29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震源矩心深度,同时对186次地震(2.0≤M L≤5.5)进行了震源谱恢复,绘制出余震序列的震源应力降空间分布图像。重新定位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以M7.0主震震中为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段差异:余震区的NW段地震数量较少、震源应力降较大、震源机制解类型复杂;SE段分布着多数4.0级以上中强地震,且几乎全部为纯走滑型地震,余震序列的应力降随时间逐渐减小。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结果分析,发震构造可能为NW-SE向、断续的隐伏断裂或虎牙断裂的北延推测段,断层面在主震南、北两侧发生明显转折,同时由挤压逆冲为主逐渐转换为以走滑运动为主。
吴微微魏娅玲龙锋梁明剑陈学芬孙玮赵晶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降发震构造
高精度氢实验台网观测数据浅析被引量:1
2018年
断裂带H2浓度变化与断裂活动、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有密切关系。在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选取典型构造位置,建设断层逸出氢气连续观测固定点5个,定点流动观测点12个,组成实验观测台网。在连续观测固定点开展高精度氢气浓度、气温、气压同机观测,同时观测同深度地温,进行高精度氢地震观测示范研究。本文主要以5个连续观测固定点2017年的观测数据为样本,结合流动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实验台网观测数据变化的日动态、月动态和年动态特征,浅析氢气浓度数据变化与地温、气温、气压的关系。
梁宏陈学芬刘雪梅黄雪影赵天霞张永婕
四川实验场区野外实验观测现状及进展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又是罕遇事件,预报实践与检验理论的机会少。因此,按照科学思路,选择强震危险区域、多地震地区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是地震预报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最佳途径。2014年,中国地震局开始组建川滇国家地...
陈学芬吴微微赵晶梁宏黄雪影
大数据下地震科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增长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研究领域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2008年Nature杂志的“大数据”专刊标志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科研、商业、日常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微软研究院出版的The Fourth Paradigm书中,图灵奖获得者、著名数据库专家Jim Gray博士揭示了在海量数据和网络上发展起来的与实验科学、理论推演、计算机仿真3种科研范式相辅相成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在这种范式下,以数据为中心,包括数据获取、存储、分析以及决策等数据驱动式的研究方式成为新的科研思路。
吴微微陈学芬
关键词:科学资源地震以数据为中心计算机仿真数据密集型
基于雷电监测的大气电场地震短临异常研究
2020年
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至2019年基于雷电监测的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同期在四川省的16次中强地震前,在排除雷电干扰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特征:1) 日均值呈低值异常变化;2) 日均值的异常变化形态呈不规则的“W”型、“V”型及“U”型变化;3) 日均值低值异常出现后,第10天至19天时间范围内,周围r = eM空间范围内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概率为33%。
邱桂兰靳小兵卜俊伟赵航陈学芬
关键词:雷电监测大气电场地震短临异常
流动测震观测技术在中强地震中的应用
吴微微魏娅玲吴朋陈学芬
青川断裂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讨论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使用ω^(2)模型拟合震源谱方法获得研究区十年尺度的应力降动态演化,分析3次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调整过程;通过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探讨研究区深部孕震背景;最后综合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结果分析青川断裂及邻区的现今活动性。结果表明:①地震地质调查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均反映青川断裂的运动性质为走滑兼挤压。②2008年汶川8.0级和2013年芦山7.0级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升高-回落的调整过程。③体波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表现以龙门山断裂带为分界线的空间分布特征。④青川断裂具有潜在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能力,但目前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正处于强震序列衰减阶段,M 4.0以上地震活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应力水平较低。
吴微微梁明剑龙锋苏金蓉陈学芬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应力降地震活动性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深部孕震环境浅析
2021年
为了研究漾濞M_(S)6.4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和探讨震区深部孕震环境,本文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和震后流动台站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震后3天发生的M_(L)≥1.0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415个事件的定位结果,结合震区深部结构反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M_(S)6.4地震序列集中分布在主震的南东侧,并沿着NW-SE向呈条带状与维西—乔后断裂近似平行展布,长约20 km,纵剖面图揭示了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地震震源深度较浅,说明地震大多发生在脆性上地壳范围内。考虑到漾濞震区北侧洱源等地的地表温泉较发育、大地热流值显著偏高等地热分布以及滇西北地区多数地震活动都在一定程度受地热流体影响,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区北侧洱源附近存在地壳尺度的低速、低密度异常这一最显著特征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本次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与深部流体密切相关,流体活动导致漾濞震区热状态的改变以及触发地震。
赵航李大虎吴微微廖华梁宏黄雪影陈学芬
关键词:双差定位地震序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