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斌

作品数:194 被引量:62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63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建筑科学
  • 66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8篇路基
  • 33篇铁路
  • 17篇路基填料
  • 17篇粗粒土
  • 13篇振动
  • 13篇隧道
  • 13篇铁路路基
  • 12篇压实
  • 12篇级配
  • 12篇红砂岩
  • 12篇高铁
  • 11篇三轴试验
  • 11篇红砂岩粗粒土
  • 10篇地基
  • 10篇碎石
  • 10篇公路
  • 9篇软土
  • 9篇荷载
  • 9篇边坡
  • 7篇沉降

机构

  • 193篇中南大学
  • 22篇学研究院
  • 1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0篇教育部
  • 6篇清华大学
  • 5篇中铁第四勘察...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湖南省地质矿...
  • 2篇中国铁路设计...
  • 2篇佛山市交通科...
  • 2篇大秦铁路股份...
  • 2篇北京铁科特种...

作者

  • 193篇陈晓斌
  • 60篇张家生
  • 27篇肖源杰
  • 25篇王晅
  • 17篇王业顺
  • 10篇王萌
  • 7篇孟飞
  • 5篇乔世范
  • 5篇安关峰
  • 5篇赵同顺
  • 5篇王启云
  • 4篇张宇
  • 4篇聂如松
  • 4篇杨果岳
  • 4篇王正军
  • 4篇罗昊
  • 3篇王卫东
  • 3篇唐孟雄
  • 3篇叶新宇
  • 3篇苏谦

传媒

  • 17篇中南大学学报...
  • 13篇岩土力学
  • 13篇铁道科学与工...
  • 12篇广州建筑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铁道建筑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矿冶工程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路基工程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公路工程
  • 2篇矿产勘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31篇2023
  • 34篇2022
  • 29篇2021
  • 12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19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砂岩粗粒土流变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对风干的红砂岩粗粒土及饱水红砂岩粗粒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流变试验研究,针对每组试验进行了试验前后土样的级配分选试验,以此研究红砂岩粗粒土在不同受力状态、受力时间和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程度,从粗粒土粗颗粒破碎的角度解释红砂岩粗粒土的流变机理以及水对红砂岩粗粒土流变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和应力状态对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和流变影响很大,在压缩流变试验中,湿土样的破碎指标Bg为145.04,最终流变量为15.5%,而干土样Bg为88.44,最终流变量为9.86%,干土样的破碎率由大到小排列为:流变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将红砂岩粗粒土的流变机理归结为粗颗粒的破碎效应和细颗粒的填充效应,并将流变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陈晓斌张家生安关峰
关键词:红砂岩粗粒土颗粒破碎
降雨入渗下铁路路基含水率分布及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研究目的:为深入分析降雨入渗诱发铁路路基病害的内在机制,采用非饱和渗流数值计算理论,考虑基床填料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含水率敏感性,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路基降雨入渗深度、饱和区、含水率、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论:(1)降雨入渗条件下水分在基床表层内迁移,难以透入基床底层;(2)降雨入渗导致基床表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降低,基床底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影响较小;(3)当日降雨量增长到25 mm时,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出现水分富集,易软化而引发基床局部塌陷、不均匀沉降和层间接触面剪切破坏等路基病害;(4)通过研究得出基床表层裂缝渗水区域和基床底层底部是路基排水及养护维修重点;(5)本文成果可为铁路路基防排水设计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参考.
肖源杰陈刘欣卢小永王萌李文奇陈晓斌叶新宇
关键词:路基基床降雨入渗回弹模量累积塑性应变
高铁级配碎石振动压实下力学机制演化与颗粒破碎研究
2023年
为准确表征出高铁级配碎石填料的压实过程,采用新型智能振动压实仪,分别从物理力学层面表征出级配碎石的压实过程。提出改进Viola-Jones算法量化出振动压实过程中级配碎石颗粒粒径、颗粒形状的演化规律,最后通过离散元方法揭示了振动压实中的颗粒破碎对级配碎石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振动压实试验中,级配碎石的干密度在振动压实过程中不断增大,而力学性能Kb却出现了“软化”的现象;级配碎石在振动压实前后级配没有明显变化,内部粗颗粒细长比变化也不明显,而圆度在压实后逐渐增加,表明级配碎石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颗粒破碎模式并非为颗粒被压碎,而是颗粒边缘突出、薄弱部位被分化、磨圆,可采用圆度来量化振动压实过程中颗粒破碎程度(研磨度);试样强度随着研磨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呈现出三阶段演化机制:0.1≤DF≤0.4时,试样强度损失较小;0.4
谢康陈晓斌尧俊凯王业顺邓志兴
关键词:高铁路基振动压实颗粒破碎力学特性离散元法
周期性四组元局域共振桩带隙特征及隔振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既有的三组元局域共振结构,考虑到岩土材料流塑性及弹塑性特征,提出一种由管桩、软体层、桩芯和基体组成的四组元局域共振桩结构,并基于周期性理论,利用频散曲线分析了管桩密度、弹性模量、厚度对四组元结构带隙特征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无管桩的三组元结构,带管桩的四组元结构更加容易出现完全带隙,且管桩只对带隙上边界产生影响;相比于管桩密度,管桩弹性模量可对四组元结构带隙产生质变影响,影响程度更大;通过四组元结构带隙边界点模态分析,确立了四组元结构带隙计算公式。通过时域分析发现,相比于三组元结构,四组元结构在带隙内振动衰减效果可提升近30%,其内在原因是四组元结构中管桩提高了基体整体刚度,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基体“击穿”带及泄露波的出现。相关研究可为新型局域共振结构设计及隔振效果改善提供新思路。
陈晓斌王业顺唐孟雄谢康唐豪吕金
一种高铁离缝修复用脉动注浆装置
一种高铁离缝修复用脉动注浆装置,元件本体(1)和元件壳体(0)组合固定安装成一体式结构;射流振荡入口(2)的底部通过中心浆液通道(3)连通四向通道(4);中心浆液通道(3)通过四向通道(4)、突宽通道(5)连通于附壁腔(...
唐禄博陈晓斌张家生王业顺
灰色系统理论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在岩土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把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和GM(2,1)模型应用到基坑工程中,并编制了预测计算程序GYC1.0用于锚杆拉力、地面沉降和地面水平位移预测计算。工程实践说明结果GM(1,1)模型比GM(2,1)模型更可靠,稳定性高,但是GM(1,1)模型短期预测时效果良好,中期预测时效果偏差较大,长期预测则要慎重。
周宏林陈晓斌
关键词:灰色系统深基坑
一种智能骨料及多频谐振网络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骨料及多频谐振网络层,属于铁路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所述多频谐振颗粒具有较低的谐振频率的柔性结构的特性使得在将该智能骨料埋入路基后,可以有效采集路基内的低频振动,进而更加有助于能量的...
吕金陈晓斌蔡德钩姚建平李斯丁瑜贾羽王业顺朱武俊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垃圾填料物质组分图像分析方法
2021年
建筑垃圾再生填料是从建筑垃圾中经过粉碎而获得的,其组成成分具有多样性,需经过分拣等处理后才可用于路基填筑。目前多采用耗时的人工筛选法进行获取。本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析,可以自动实时地获取再生填料组成。首先创建一个由36000张颗粒图像组成的带标签数据集,对不同CNN模型进行训练。其中,使用40%的Dropout比率自定义ResNet34模型表现最优,其验证精度可达97%;其次基于所识别的颗粒类别与颗粒形状估计颗粒的质量;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人工筛选法进行了比较,对于大多数再生填料质量差异低于2%。本文旨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空间,对建筑垃圾回填路基工程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谢康陈晓斌尧俊凯苏谦陈龙吴梦黎
关键词:建筑垃圾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
广州典型地下隧道结构耐久性调查分析
针对广州典型地下隧道进行了耐久性环境侵蚀因素和结构耐久性工程调查。调查得出,广州一般侵蚀环境地下结构耐久性破坏主要因素为碳化侵蚀、氯离子侵蚀和硫酸根离子侵蚀,封闭的地下空间集聚了较高的CO2浓度、较大的相对湿度和较高的温...
TANG Meng-xiong唐孟雄CHEN Xiao-bin陈晓斌HU He-song胡贺松
关键词:地下隧道环境侵蚀结构耐久性
随钻跟管桩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大型直剪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强。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DPC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和破坏模式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选用粉质黏性土与中密砂土作为代表桩周土,共完成了14组DPC桩-土接触面大型剪切试验,包括8组未注浆及6组注浆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了破坏面位于注浆体-土体层的破坏模式;采用线性Mohr-Coulomb强度理论获得了注浆前后接触面剪切强度参数;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注浆加固机制。试验成果加深了实践中DPC桩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胡贺松陈晓斌唐孟雄廖湘英肖源杰
关键词:极限侧摩阻力破坏模式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