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未

作品数:54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心肌
  • 10篇心室
  • 10篇肌病
  • 9篇心肌病
  • 8篇心力衰竭
  • 8篇衰竭
  • 8篇左心
  • 7篇左心室
  • 7篇超声
  • 6篇淀粉样
  • 6篇心脏
  • 6篇舒张
  • 6篇舒张功能
  • 6篇房颤
  • 5篇淀粉样变
  • 5篇心房
  • 5篇心室舒张
  • 5篇心室舒张功能
  • 5篇左心室舒张
  • 4篇蛋白

机构

  • 53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岳县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安岳县...

作者

  • 54篇陈未
  • 33篇方理刚
  • 20篇方全
  • 16篇刘颖娴
  • 12篇林雪
  • 11篇严晓伟
  • 9篇张抒扬
  • 8篇朱文玲
  • 7篇徐瑞燚
  • 5篇吴炜
  • 5篇高鹏
  • 4篇刘震宇
  • 4篇田庄
  • 4篇程中伟
  • 4篇王佳丽
  • 3篇朱燕林
  • 3篇杨静
  • 3篇沈珠军
  • 3篇陈太波
  • 3篇陈连凤

传媒

  • 16篇中国心血管杂...
  • 6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复发热、喘憋及突发意识障碍一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出租车司机,因"间断发热近2年,加重1周"于2012-05-02首次入院。患者于2010-03起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伴双膝关节酸痛。2010-06突发左半身活动不利,言语不清、双侧口角流涎,有发热,诊为"脑梗",经治疗(不详)症状当天好转,体温10天后降至正常。
王芳菲许钧杰陈未
关键词:发作性胸闷双膝关节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突发意识障碍
人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细胞迁移
2007年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陈未朱文玲方全陈连凤张抒扬陈太波刘震宇谢洪智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迁移氨基末端
用于一次性耦合剂瓶身的保温贴及医用保温胶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耦合剂瓶身的保温贴,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膜层、发热隔离层、外膜层及保温隔离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保温贴的医用保温胶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一次性耦合剂瓶身的保温贴,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
刘颖娴方理刚陈未方全任冠举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于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随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将其分为女性组(34例)和男性组(2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的情况、BMI)、6分钟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指标并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6MW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对于6分钟步行试验影响的阈值。结果男性组患者6MW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糖尿病病程是6MWD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病程为12.5年时,影响6MWD阈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90%。结论无明显心脏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6MWD缩短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无关,而与糖尿病病程较长有关,对于此类患者应仔细询问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并发症,寻找导致活动耐量减低的其他因素。
罗虹辉黄守莲李嘉佩方理刚徐瑞燚陈未赵维刚林雪
关键词:2型糖尿病活动耐量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心衰)的住院患者出院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并完成随访的DCM伴心衰患者173例,收集患者住院的各项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获得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7(35,57)个月,死亡组(35例,20.2%)患者的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肌酐、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比例、慢性肾脏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和华法林使用率均高于非死亡组(均为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血压、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血白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使用率均低于非死亡组(均为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P=0.023)、肺动脉高压(OR=3.717,P=0.011)和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4.257,P=0.018)与DCM患者的死亡风险增高有关,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OR=0.161,P=0.033)是改善DC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年龄、肺动脉高压、收缩压<100 mmHg、β受体阻滞剂使用是DCM伴心衰患者出院后死亡的部分影响因素。
扎西卓玛王吴婉林雪陈未方理刚
关键词:心力衰竭随访预后
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选用正常乳内动脉作为对照,分析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方法从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收集我院血管外科行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中获取的血管内膜或内-中膜标本20例,以及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正常乳内动脉标本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 uPAR 在斑块中的表达情况;明确 uPAR 与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关系;同时半定量检测斑块不同部位 uPAR 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uPAR 在正常乳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未见表达,但在粥样硬化斑块内膜 uPAR 的平均光密度值(A)为92±37,明显高于中膜(46±28,P<0.05);内膜 uPAR 的积分光密度值(M)较中膜升高约7倍(P<0.01)。内膜 uPAR 表达定位于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处,以平滑肌细胞与uPAR 分布最为一致。斑块肩部、脂质池、破裂及血栓形成部位的 uPAR IA 值分别为42 131±31 671、45 747±19 963和55 344±23 069,均明显高于相对正常部位(5072±2588,P<0.05),其中在斑块破裂处表达量最高。结论人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肩部、脂质池和破裂处,uPAR 表达明显升高,提示 uPAR 可能在斑块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未陈连凤尹洪超朱文玲张抒扬方全刘暴叶炜刘昌伟管珩
关键词:动脉硬化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斑块切除术
房颤患者右心结构及压力变化的研究
刘颖娴陈未方理刚程中伟王佳丽方全
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和遗传方式。方法:对2个家系15例RCM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其中6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讨论家族性RCM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特点。结果:2个RCM家系15例患者,遗传方式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多为青年,死亡年龄以青中年多见,6例猝死,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所有存活患者均存在心电图异常,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及T波变化,后期出现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提示双心房增大和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结论:家族性RCM较为罕见,其遗传学特点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多见中青年发病和死亡,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源性猝死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为心房颤动和非特异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有其特殊表现。基因学筛查有助于确诊患者和早期诊断无症状患者。
吴炜张抒扬严晓伟范中杰陈未杨明阮燕萍
关键词:限制型心肌病家族性舒张功能猝死
“血-心屏障”的构成及其功能被引量:1
2020年
心内膜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心屏障”的概念,系指心内膜形成电-化学梯度的屏障功能。近年来在心内膜内皮下层发现的一种名为特络细胞的新型细胞被证实参与了“血-心屏障”的构成,形成细胞网络,发挥着机械支撑、信号转导、促进组织再生、免疫监视等作用。该文对心内膜的功能、“血-心屏障”的概念、屏障功能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相关性等进展进行了综述。
陈安天贾馥蔚刘晓航冯筱瑾陈未
关键词:心内膜
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与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存活心肌比较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比较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LDASE)与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存活心肌检出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AMI患者于发病后3~10d内行LDASE与DISA-SPECT。所有患者在LDASE前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AMI后3个月随访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局部室壁运动改善作为心肌存活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LDASE检出存活心肌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0.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和87.5%,准确性为86.0%;DISA-SPECT检出存活心肌敏感性81.2%,特异性78.3%,阳性预测值81.1%,阴性预测值83.1%,准确性80.2%。2种方法对运动异常节段存活心肌检出一致性为7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MI后患者,LDASE与DISA-SPECT均为检出存活心肌较敏感和特异的技术。
方理刚李隽陈黎波李方陈未方全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梗死腺苷存活心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