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梅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眩晕
  • 6篇阵发
  • 6篇阵发性
  • 6篇位置性
  • 6篇位置性眩晕
  • 6篇良性阵发性位...
  • 3篇头晕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预后
  • 2篇症状
  • 2篇老年
  • 1篇单侧
  • 1篇动脉流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危险因...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改...
  • 1篇医师
  • 1篇以问题为基础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10篇陈梅梅
  • 8篇鞠奕
  • 7篇王琰
  • 5篇崔宇
  • 4篇赵性泉
  • 3篇王拥军
  • 2篇方瑞乐
  • 2篇龚浠平
  • 2篇王春雪
  • 2篇李尧
  • 2篇李娜
  • 1篇刘改芬
  • 1篇潘华
  • 1篇翦凡
  • 1篇张宁
  • 1篇李轶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合并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合并梅尼埃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BPPV患者343例,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年,通过与同期特发性BPPV病例的比较,分析评价BPPV合并梅尼埃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343例BPPV患者中特发性BPPV305例,继发于其他病因者26例,合并有梅尼埃病者12例(3.5%)。与特发性BPPV患者相比,BPPV合并梅尼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83±6.12)岁,明显大于特发性BPPV患者的(53.99±12.37)岁,t=3.069,P=0.008;其BPPV复发率(83.3%)亦明显高于特发性BPPV的复发率(17.4%),χ~2=27.535,P<0.001;但两组病例性别、平均病程及受累半规管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PV合并梅尼埃病的发生率为3.5%,BPPV多发生于梅尼埃病病程的后期,患病年龄相对较大,BPPV更容易出现复发。
吕肖玉赵性泉陈梅梅王琰崔宇鞠奕
关键词: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
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眩晕诊疗中心的老年BPPV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年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老年组(≥75岁)。收集相关数据库中BPPV诊断明确、结构性问诊信息完整的BPPV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头晕/眩晕性质、伴随症状、头晕/眩晕诱因和既往史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BPPV患者3019例,其中老老年组415例,年龄(79.54±3.62)岁,年轻老年组2604例,年龄(65.59±3.88)岁。老老年组患者主诉眩晕和诱因为头位或体位变化者的比例均低于年轻老年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3)。而老老年组患者头晕/眩晕的性质为其他(无法判断头晕/眩晕的性质,或无眩晕、平衡障碍或不稳等典型症状)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P=0.002)。老老年组患者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可诱发眩晕患者的比例亦低于年轻老年组(P=0.001)。与年轻老年组比较,老老年组患者有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比例较低(均P<0.05),双侧听力下降者的比例较高(P=0.003)。纳入的患者中共1137例可明确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其中年轻老年组1004例,老老年组133例,老老年组患者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7 d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P<0.05)。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患者,老老年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更为不典型。
方瑞乐冷琦王琰陈梅梅陈梅梅吴孝檩崔宇
关键词:良性位置性眩晕老年人症状
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结构化头晕病史问诊中临床症状和确诊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眩晕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BPPV的680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信息和结构化病史问卷中临床症状及首次症状至就诊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确诊时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表示,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65~92(71±5)岁,青中年组18~64(49±12)岁。老年组患者眩晕(42.5%比49.1%;χ2=23.69,P<0.001)、头位或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52.4%比58.7%;χ2=22.31,P<0.001)、植物神经症状(10.1%比12.4%;χ2=7.09,P=0.008)发生率低于青中年组,而听力下降(11.8%比7.8%;χ2=27.36,P<0.001)、入睡困难(18.5%比15.2%;χ2=11.13,P=0.001)等伴随症状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首次出现头晕症状至确诊时间长于青中年组(55.0%比38.5%;χ2=55.95,P<0.001)。结论与青中年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更不典型,伴随症状更复杂,对以头晕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也需完善位置试验,以明确有无BPPV的可能。
方瑞乐冷琦王琰陈梅梅陈梅梅吴孝檩崔宇
关键词:眩晕头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季节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发病的季节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BPPV数据库登记的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且基础信息完整的患者830例,收集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伴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突发性聋、偏头痛等情况。采用月/年病例数比评价发病季节规律,分析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BPPV发病季节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男272例,女558例;平均年龄为(54.1±12.6)岁。1~12月的月/年病例数比分别为9.3%、10.4%、11.0%、8.2%、7.5%、6.7%、7.2%、7.8%、6.7%、6.9%、8.0%和10.4%,其中12月至次年3月寒冷季节病例数占全年的41.0%。合并≥2个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1个危险因素和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寒冷季节发病占比分别为46.2%、43.3%和3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寒冷季节发病比例增高(P趋势=0.0046)。结论 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具有多个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在寒冷季节发病危险性增高。
王琰陈梅梅崔宇朱翠亭李一青刘改芬鞠奕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TCD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流速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上述指标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dVACA/nVMCA(1.117±0.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0.147),P=0.027;病例组dVPCA/nVPCA(1.097±0.322)与正常组(1.022±0.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DSA证实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的17例病人(1.353±0.44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率和dVACA/nVMCA是预测MCA病变后ACA参与代偿的2个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
李轶龚浠平李尧陈梅梅王拥军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单侧动脉流速双侧大脑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翦凡潘华张宁鞠奕王琰陈梅梅王春雪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头晕进修医师神经内科教学
健康成年人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的测定
2006年
目的利用下肢束带法实现对健康成年人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的无创、定量测定,并初步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72例由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双功能超声排除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放松双股束带后10s内平均动脉压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通过比较二者对时间的变化率,得出健康成年人的脑动脉自动调节指数(ARI)。结果健康受试者在放松双股束带后的双侧MCA血流速度在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至基线水平,同步血压记录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率明显慢于MCA血流速度。利用TCD8软件分析得出健康成年人的ARI值为5.25±1.39。ARI与受试者年龄、平均动脉压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用TCD测定MCA流速、无创记录血压,可以便捷、定量的评价脑动脉的自动调节功能。
龚浠平李娜李尧陈梅梅王拥军
关键词:脑动脉
基底动脉狭窄对孤立性脑桥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并分析基底动脉狭窄与患者出院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连续收治的起病7天内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资料。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出院时的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01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与无或轻度基底动脉狭窄组患者相比,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组患者,中枢性面瘫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P=0.008和0.002),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P=0.002),同时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也较高(P=0.009)。调整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相关(OR 2.7,95%CI 1.07~7.02,P=0.04)。结论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常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鞠奕陈梅梅李娜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关键词:预后
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季节性规律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的3886例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获取北京市四年来全年气温数据并计算每月平均值。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研究BPPV发病与温度、季节的关系,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对BPPV季节性规律的影响。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更多见(2667例,68.6%),男女比约为1∶2。患者年龄为18~90(55±13)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BPPV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000例(25.7%)、911例(23.4%)、808例(20.8%)和1167例(30.0%)(P=0.027)。BPPV发病高峰在12月份(n=491),9月发病例数最低(n=251)。月度诊断的BPPV例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2=0.317,P<0.001)。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春冬季的发病比例更高(OR=1.32,95%CI:1.13~1.53,P<0.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春冬季节BPPV发病比例增加(趋势P<0.001)。结论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春冬季),发病例数与气温呈负相关。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者,血管性危险因素越多者在春冬季节发病的比例越高。
姜睿璇曹振汤陈梅梅王琰鞠奕赵性泉
关键词:头晕眩晕前庭疾病
青年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接受诊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年龄18~45岁者归入青年组(98例),>60岁者归入老年组(1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男41例,女57例;老年组男73例,女124例,共纳入295例。两组病例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两组病例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偏头痛、头外伤及以往手术史的病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动脉斑块和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均高于青年组(P<0.05)。复位治疗1个月后青年组和老年组BPPV复发率分别为19.3%和29.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为影响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BPPV患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动脉斑块和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均高于年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为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翠婷王琰陈梅梅崔宇赵性泉鞠奕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青年老年复发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