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关节镜下线缆系统捆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4
- 2011年
- 随着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交通事故或运动损伤导致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越来越多。对于移位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常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最初的手术治疗采取关节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内固定治疗,此法创伤大,常造成关节粘连、僵硬、活动受限。
- 刘忠国林建春陈雷黄英孙雁宇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检查
- 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50例GIST患者。50例GIST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且均接受MSCT检查。分析金标准检出情况,比较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MSCT征象特点。结果:50例GIST患者中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各有6例、10例、15例、19例;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形态、边界、有无钙化、肿瘤有无血管、有无转移、有无坏死、强化方式、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发病部位、强化程度、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检查中通过评估GIST形态、边界、有无钙化、肿瘤有无血管、有无转移、有无坏死、强化方式、肿瘤大小等,有利于评估GIST危险度分级,为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 吕冲陈雷郑广鑫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 腹部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TNM分期的诊断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究腹部CT增强扫描在结肠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1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评估扫描T分期、N分期、M分期结果。结果:CT增强扫描确诊T分期患者55例,正确率77.46%;确诊N分期患者60例,正确率84.51%;M分期患者66例、正确率92.86%。结论:经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接近,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陈文洁陈雷
-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学腹部CT增强扫描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损伤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损伤诊断价值分析。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65例踝足踝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64排螺旋CT轴扫诊断,研究组33例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腔内骨折、累及关节面检出率为90.91%,明显比对照组71.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研究组确诊30例、漏诊2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0.91%,明显比对照组65.6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临床将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足踝部损伤诊断中,其检出率及诊断率高,能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 冯刚段雪艳陈雷何晓
-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骨关节损伤
- 去分化软骨肉瘤45例DR、CT、MRI影像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的DR、CT、MRI的影像学特征有哪些。方法:选取2005-2016年间经病理证实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45例,对其DR、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找寻能预判软骨肉瘤去分化转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42个病例的CT和MRI图像能发现骨皮质破坏,37个病例的CT图像能发现骨内软骨钙化,31个病例的DR图像能发现骨内膜扇贝型压迹。15个病例的DR图像,36个病例的CT图像及41个病例的MRI图像能发现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双重形态影像学改变,即DR图像表现为以骨质破坏为主的伴有钙化的软组织肿瘤。而CT和MRI图像表现为骨内含有软骨成分的肿瘤旁可见一巨大的非钙化性软组织肿瘤。结论:根据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比如双重形态学特征、骨皮质破坏、骨内膜扇贝型压迹,软骨基质的钙化这几个指标能提高对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和可靠依据。
- 冯刚陈雷何晓段雪艳
- 关键词:去分化软骨肉瘤
-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CT与MRI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5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平行对照法分成CT组和MRI组,各25例,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RI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分期诊断中的准确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使用CT与MRI均可获得较高准确率,相比之下损伤检出率和准确率方面MRI更具有优势,并且损伤分期诊断准确,是更加有效、可靠的检查手段,应该推广使用。
- 陈文洁蒋晶晶黄清海陈雷
- 关键词:膝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CTMRI
- 微创髂板间虚拟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设计一种微创髂板间虚拟螺钉置钉方法固定髋臼后柱骨折,并比较置钉解剖学参数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厦门市第三医院因体检或外伤等原因而行骨盆CT扫描的80例正常骨盆CT数据。男40例,女40例;年龄(45.0±12.4)岁。通过3D建模与设计软件规划微创髂板间虚拟螺钉并测量入钉点、螺钉长度、螺钉直径、螺钉与骨盆冠状面夹角、螺钉与骨盆矢状面夹角、螺钉与坐骨大切迹前缘骨嵴线ε夹角及骨性通道体积等,比较以上数据的性别差异。结果微创髂板间螺钉入钉点在髂前上棘与髂结节之间,方向朝向坐骨棘和坐骨小切迹之间的区域。螺钉长度为(139.64±8.46)mm,直径为(8.95±1.16)mm,骨性通道体积为(51.91±10.77)cm^(3)。男性微创髂板间螺钉长度[(144.34±7.58)mm]、直径[(9.50±0.98)mm]、螺钉与骨盆矢状面夹角(31.14°±2.74°)、骨性通道体积[(57.82±8.82)cm^(3)]显著大于女性[(134.95±6.48)mm、(8.40±1.07)mm、26.72°±2.74°、(46.01±9.22)cm^(3)],螺钉与骨盆冠状面夹角(35.74°±3.85°)、与坐骨大切迹前缘骨嵴线ε夹角(11.96°±4.57°)显著小于女性(36.89°±2.96°、14.17°±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髂板间螺钉固定为治疗髋臼后柱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固定方式,其既可以经皮微创置入,也能顺行置入。男性螺钉的长度、直径、骨性通道体积及与骨盆矢状面夹角均大于女性,螺钉与骨盆冠状面夹角小于女性,置钉时应根据性别不同调整髂板间螺钉与骨盆矢状面、冠状面的角度。
- 谢亮文林建春刘瑞仁刘忠国陈雷
-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钉解剖学
- 256排宽体CT结合SSF技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单心动周期冠脉造影的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索冠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 Shot Freeze,SSF)对自由呼吸下、宽体探测单次心动周期冠脉CT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本院行CCTA检查的患者4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one beat”扫描模式在一次心跳内完成扫描。最终纳入回顾性重建分析410例患者图像资料,根据扫描所采屏气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屏气组(n=265)和自由呼吸组(n=145)。两组组数据均行标准算法和SSF运动校正算法重建图像,并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常规屏气组与自由呼吸组内有SSF算法的图像其图像质量均优于标准算法图像质量,但2组间有SSF算法的图像其平均图像质量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由呼吸组SSF算法与标准算法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常规屏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2.00),(0.25±1.25)分,P<0.05],即与常规屏气组图像相比,SSF算法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自由呼吸组图像质量。结论:SSF算法可大大改善CCTA图像质量,特别是对自由呼吸或屏气不佳状态下扫描的CCTA图像,可大幅改善检查成功率,保证冠状动脉狭窄的精准评价。
- 陈请水黄清海吕冲蒋晶晶颜漳埔陈雷
- 3.0T磁共振成像表现对脑脂肪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对脑脂肪栓塞(CF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临床确诊为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的头颅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病灶散在、多发分布于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丘脑、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及水岭区脑皮质区,两侧分布基本对称,病灶边界不清,边缘模糊。弥散加权成像(DWI)均出现多发高亮"星空样"病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脑内见弥漫性细密低信号影。发病早期病灶MRI显示敏感性SWI>DWI>flair>T2>T1。随DWI脑内病灶显示减少,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好转;SWI细密低信号灶持续存在。结论MRI对CFE的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早期诊断CFE的常规方法。
- 吕淑缅黄清海陈请水陈雷
- 关键词:脑脂肪栓塞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的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医师怀疑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行CTA检查,CTA检查方法采用小剂量注射峰值测定法,将扫描数据发送至工作站处理,应用GE ADW4.5工作站进行多种方式图像重建。结果:100例患者行CTA检查后,95例患者能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各主要动脉及其血管分支,能多方位地对脑部血管开展合理的观察,清楚地发现血管动脉瘤、血管堵塞、血管畸形等疾病,并且能够确立病灶与周边正常组织的位置关系,为进一步医治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结论:CTA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快速等优点,可以作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提前了解血管情况,防范于未然。
- 黄清海吕淑缅陈雷陈请水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