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冲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动周期
  • 1篇凶险
  • 1篇造影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型
  • 1篇胎盘
  • 1篇胎盘植入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前置胎盘
  • 1篇外伤
  • 1篇外伤后
  • 1篇外伤后脑梗死
  • 1篇外伤性
  • 1篇外伤性脑梗死
  • 1篇危险度
  • 1篇危险度分级
  • 1篇胃肠

机构

  • 5篇厦门市第三医...

作者

  • 5篇吕冲
  • 2篇陈雷
  • 1篇陈请水
  • 1篇张弋
  • 1篇段雪艳
  • 1篇蓝佛琳
  • 1篇郭之通
  • 1篇龙建武
  • 1篇陈金龙
  • 1篇黄清海
  • 1篇郑广鑫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56排宽体CT结合SSF技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单心动周期冠脉造影的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索冠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 Shot Freeze,SSF)对自由呼吸下、宽体探测单次心动周期冠脉CT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本院行CCTA检查的患者4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one beat”扫描模式在一次心跳内完成扫描。最终纳入回顾性重建分析410例患者图像资料,根据扫描所采屏气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屏气组(n=265)和自由呼吸组(n=145)。两组组数据均行标准算法和SSF运动校正算法重建图像,并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常规屏气组与自由呼吸组内有SSF算法的图像其图像质量均优于标准算法图像质量,但2组间有SSF算法的图像其平均图像质量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由呼吸组SSF算法与标准算法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常规屏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2.00),(0.25±1.25)分,P<0.05],即与常规屏气组图像相比,SSF算法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自由呼吸组图像质量。结论:SSF算法可大大改善CCTA图像质量,特别是对自由呼吸或屏气不佳状态下扫描的CCTA图像,可大幅改善检查成功率,保证冠状动脉狭窄的精准评价。
陈请水黄清海吕冲蒋晶晶颜漳埔陈雷
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50例GIST患者。50例GIST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且均接受MSCT检查。分析金标准检出情况,比较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MSCT征象特点。结果:50例GIST患者中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各有6例、10例、15例、19例;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形态、边界、有无钙化、肿瘤有无血管、有无转移、有无坏死、强化方式、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发病部位、强化程度、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检查中通过评估GIST形态、边界、有无钙化、肿瘤有无血管、有无转移、有无坏死、强化方式、肿瘤大小等,有利于评估GIST危险度分级,为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吕冲陈雷郑广鑫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MSCT及MPR在腹股沟疝引起的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SCT及MPR在腹股沟疝引起的肠梗阻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47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腹股沟疝MSCT及病例资料,着重观察引起肠梗阻的17例MSCT及MPR对腹股沟疝的显示,疝内容物、疝囊大小、形态以及肠梗阻...
王廷昱吕冲段雪艳张世飞刘志强
关键词:腹股沟疝肠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MPR
轻微头颈部外伤后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轻微头颈部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轻微头颈部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按GOS恢复标准评定治疗结果:恢复良好9例。中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多因素;...
蓝佛琳郭之通张弋陈金龙何雪阳龙建武吕冲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应用磁共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究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其中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5例,结合患者的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评估,同时患者分别为粘连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结床分析。结果在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与磁共振和彩超联合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无合患者的病症分型对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临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对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判定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透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最高,而在粘连性胎盘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分型也有一定的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吕冲
关键词: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