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松

作品数:37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颅内
  • 12篇手术
  • 11篇动脉瘤
  • 8篇手术治疗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肿瘤
  • 6篇外科
  • 6篇显微手术
  • 5篇血管
  • 5篇血管内治疗
  • 5篇外科手术
  • 5篇显微手术治疗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弹簧圈
  • 4篇显微外科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机构

  • 37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37篇韩松
  • 22篇梁国标
  • 19篇魏学忠
  • 13篇袁冠前
  • 10篇冯思哲
  • 10篇吕博川
  • 9篇李志清
  • 9篇熊剑
  • 6篇林军
  • 6篇于春泳
  • 5篇高丹丹
  • 5篇薛洪利
  • 4篇潘冬生
  • 4篇连正华
  • 4篇董韬
  • 4篇关靖宇
  • 3篇董连生
  • 3篇唐新华
  • 3篇曹鹏
  • 2篇梁勇

传媒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首届中国中青...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本文阐述了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分析了216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了术中高颅压的处理经验以及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总结了早期手术中使用脑保护剂结合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的效果以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处理方法.
魏学忠梁国标李志清冯思哲熊剑韩松
关键词:脑动脉瘤肿瘤破裂显微手术
文献传递
异丙酚颈内动脉注射检测大脑半球语言和记忆功能1例
2010年
袁冠前吕博川薛洪利韩松
关键词:颈内动脉注射大脑半球记忆功能异丙酚WADA试验异戊巴比妥
1803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救治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宋振全魏学忠潘冬生韩松徐伦山
关键词:手术治疗
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MCT1、CD147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指标及药物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CT1和CD147在不同级别胶质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MCT1和CD47在人胶质瘤患者组织中均高表达,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MCT1和CD147表达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MCT1和CD147与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MCT1和CD147表达生存相关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T1和CD47是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且二者可以作为胶质瘤预后判断的指标参考及药物治疗的靶点。
韩松董韬于春泳曹鹏潘冬生魏学忠冯思哲
关键词:CD147胶质瘤预后
MGB双荧光探针检测IDH1基因突变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MGB双荧光探针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检测灵敏度与直接测序方法的一致性。方法构建携带IDH1基因的野生型(R132)和突变型(H132)质粒,并使用质粒优化MGB双荧光探针检测。使用预先已知不同比例的IDH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检测模版,确定IDH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针对56例胶质瘤病人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基因组DNA,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和MGB双荧光探针检测法,鉴定比较IDH1基因突变类型。结果使用MGB双荧光探针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IDH1基因突变。直接测序检出突变阳性率为26.79%,MGB双荧光探针法检出突变阳性率为30.36%。Kappa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P<0.001,K=0.956)。结论 MGB双荧光探针法检测胶质瘤基因组DNA中IDH1基因突变灵敏可靠,操作方便快捷,适合于临床快速分子诊断分析。
韩松陆宇董韬于春泳李晓明曹鹏潘冬生冯思哲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
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解剖学量化研究及病变显微手术治疗
关靖宇卢天舒佟晓杰薛洪利魏学忠王洋韩松唐涛高旭于春泳林军
颅颈交界区是由枕骨大孔、下斜坡、乳突和颈椎椎体等骨性结构所构成的间隙。肿瘤、血管病及发育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的常见疾病。颅颈交界区因有脑干、上颈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以及颈内动脉、椎动脉、颈内静脉、导静脉等...
关键词: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显微手术
神经外科患者癫痫反复发作处理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出现癫痫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6月收治的9例癫痫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加重的原因、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9例患者中3例合并胶质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软化灶;7例有癫痫病史,2例既往无癫痫病史;7例为额叶癫痫,2例颞叶癫痫。癫痫发作加重的原因:减药3例,新诊断的脑肿瘤2例,手术f颅内电极置入术11例,原因不明3例。癫痫发作类型包括部分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发作频率从间隔3min至间隔数小时发作一次。患者经给予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包括口服与注射给药,癫痫得到控制.其中添加左乙拉西坦口服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出现癫痫反复发作多呈药物难治性,发作不易控制,其处理应使用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有较好疗效的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用药,剂量应高于常规初始剂量,包括静脉注射及肌注给药,以尽快控制癫痫发作。左乙拉西坦因口服吸收快、起效迅速及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对癫痫反复发作有较好的疗效。
袁冠前高丹丹林军韩松吕博川梁国标魏学忠
关键词:癫痫反复发作
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行Wada试验1例
2011年
男,37岁;因间歇性意识丧失、抽搐发作8年于2010年3月入院。病人发作前有先兆,可听到"嗡嗡"声,抽搐持续1~2 min。神经心理测试:右利手;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71;瑞文标准推理测验(CRT):智商73。头部MRI示:左侧颞叶前部、外侧裂区呈不规则流空信号影。
袁冠前吕博川韩松薛洪利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WADA试验丙泊酚
丙泊酚代替异戊巴比妥颈动脉注射行Wada试验研究
目的 Wada试验在国外是神经外科手术特别是癫痫外科的一项常规检查,用以判断语言与记忆的优势侧,从而决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和预测手术后的影响,但国内因为没有异戊巴比妥,使Wada试验长期以来不能在临床开展。我们用丙泊酚代替异...
袁冠前韩松吕博川梁国标
文献传递
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与胶质瘤化疗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脑胶质瘤患者46例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变异与其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建立的MGB双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IDH1基因R132H突变,同时根据临床随访获得患者化疗预后情况,比较IDH1基因132位点突变与野生型患者化疗预后及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DH1基因突变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GBM)患者化疗后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P<0.001),患者年龄小于50岁,行为状态评分(KPS)大于80均有较长的PFS和OS;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中,IDH1基因突变与PFS和OS呈显著正相关(P<0.001);TMZ化疗显示IDH1基因突变中有效组患者为47.2%,IDH1基因野生型中有效组患者为1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显示替莫唑胺(TMZ)化疗患者IDH1基因突变有更长的PFS。结论本实验结果分析显示IDH1基因R132H突变是s GBM患者TMZ化疗疗效的敏感指标之一,为后续s GBM治疗提供新的参考选择。
韩松陆宇董韬于春泳李晓明潘冬生冯思哲
关键词:胶质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