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伟祺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基因
  • 2篇药物基因
  • 2篇药学
  • 2篇用药
  • 2篇质粒
  • 2篇华法林
  • 2篇个体化用药
  • 1篇丁二磺酸腺苷...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药浓度监测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抵抗
  • 1篇药物基因组学
  • 1篇药学服务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学科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高伟祺
  • 3篇陈维红
  • 2篇陈维红
  • 2篇童荣生
  • 2篇李志宏
  • 2篇何霞
  • 1篇张敏
  • 1篇张淑秋
  • 1篇李素仙
  • 1篇王锐利
  • 1篇高红利
  • 1篇李新文
  • 1篇张国顺
  • 1篇刘浩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Journa...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为乙型病毒(HBV)的活跃复制,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目前,全球约有3.5亿的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2.1%~3.5%的HBV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乏力、腹胀、浮肿、肝腹腔积液,晚期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因此寻找一种阻止HBV感染后进展为肝硬化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李新文高伟祺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乙型肝炎病毒腺苷蛋氨酸细胞变性坏死阴转率
2种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比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国际华法林药物遗传学协会(IWPC)推荐的模型(模型1)和中国国家卫健委《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推荐的模型(模型2)的剂量预测能力,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山西某院2016年度120例服用华法林且进行了CYP2C9&VKORC1基因型检测的本地区汉族患者分别采用模型1和模型2计算华法林剂量。以临床达到目标(INR 2~3)时的剂量作为最佳剂量,分析最佳剂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与2种预测模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CYP2C9、VKORC1基因型,性别,合并房颤和合用胺碘酮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以及合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最佳剂量的相关性,模型1(R^2=0.53)高于模型2(R^2=0.43),但预测剂量值在模型1、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西省汉族患者华法林使用剂量个体差异受多种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影响,模型1可能更适用于山西汉族人群的华法林剂量预测。
高伟祺李志宏陈维红
关键词:华法林基因检测山西汉族人群
基于VKORC1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构建及其药物抵抗机制研究
目的:华法林(Warfarin)是最具代表性的香豆素类抗凝药物之一,因其具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确切的疗效以及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中。然而,华法林治疗的药理学难点在于其狭窄的安全剂量范围以及显著的个体间剂...
高伟祺
关键词:华法林药物抵抗质粒转染
“互联网+手机APP”的药学服务在COPD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本研究以药师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的技术平台参与COPD患者的健康管理为切入点,探讨在新医改形势下的药学延伸服务,明确药师干预在慢病患者用药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以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医疗成本经济学评价为考核指标,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两个样本的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在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方面都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医疗经济成本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P>0.05);对于用药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干预组也少于非干预组。结论:药师干预在慢阻肺患者的疾病康复、安全用药等方面有着很大作用,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药学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药师的公众认可度,为药师参与慢病管理找准了切入点,但是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高红利李素仙高伟祺陈维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病管理药学服务
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手术后预防癫痫发作的合理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疾病手术后正确使用丙戊酸钠(VPA)的方法,以达到预防术后癫痫发作的目的。方法:以2015年1月至6月在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过VPA血药浓度监测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血药浓度偏低或偏高的患者展开病例资料分析。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8例(30.77%)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的VPA后,血药浓度低于(25例27.47%)或高于(3例3.30%)50~100μg·m L^(-1)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例与美罗培南合用后,VPA的血药浓度均在10μg·m L^(-1)以下,远远低于有效血药浓度的下限。结论:VPA在神经外科的预防性使用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用药时机、合并用药、个体差异等情况,同时要对丙戊酸钠脑病(VHE)进行鉴别,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加强药学监护,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伟祺李志宏陈维红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神经外科丙戊酸钠药学监护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GSTM1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2024年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并评价其准确性,以期为临床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的临床个体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94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纳入标准为:年龄为16—88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留存血液样本的体检患者。采用离心柱法提取其全血基因组DNA,对提取后的DNA进行浓度及纯度检测,并采用HRM法对产物进行分析;同时使用Stata17软件采取随机种子从GSTM1 null和GSTM1 non-null共2种基因型样本中随机选取33例样本使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94例样本DNA浓度范围为10~60 ng·μL^(–1),纯度OD260/280位于1.6~2.0之间。所有样本扩增反应均正常,其中37例患者(39.36%)检测到GSTM1 non-null基因型,57例患者(60.64%)检测到GSTM1 null基因型。随机选取的33例样本使用焦磷酸测序进行验证,17例患者(51.52%)检测到GSTM1 non-null基因型,16例患者(48.48%)GSTM1 null基因型。与焦磷酸测序法结果进行比对,HRM法的结果与之完全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了HRM方法检测GSTM1的实验体系和方法,用于检测GSTM1基因位点的2种不同基因型,准确性高,为临床肿瘤和结核等患者用药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药物基因检测方法,对于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妞妞李星星何霞陈维红童荣生陈维红童荣生李志敏高伟祺王菲张敏
关键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GSTM1药物基因基因分型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现状
2023年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能由遗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的个体化用药有助于确保化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内容及临床用药指南,并简要介绍了中药联合化疗药物在其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用药参考建议。
白妞妞蒲昱树何霞陈维红童荣生陈维红童荣生韩珂高伟祺刘浩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化疗药物转移性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
Preparation of th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of artemisini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被引量:1
2017年
Artemisinin(ART) is a widely used active drug for malaria, including severe and cerebral malaria. However,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s affected by its lowe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 were proposed as carrier of ART to improv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the drug. ART-NLC was prepared by 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The particle size, zeta potential,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 and percentage of drug loading(DL) of ART-NLC were(53.06±2.11) nm,(–28.7±3.59) m V, 73.9%±0.5% and 11.23%±0.37%, respectively. ART-NLC showed the sustaine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scarcely the hemolysis effect on human red blood cells.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RT-NLC for rats after tail intravenous injection(i.v) o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 were investigat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scopy(LC-MS/MS). And ART solution was designed as control preparation. For rats of i.v groups, the AUC0–∞((707.45±145.65) ng·h/m L) of ART-NLC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at of ART((368.98±139.58) ng·h/m L). The MRT((3.38±0.46) h) of ART-NLC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ART((1.39±0.61) h). And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for rats of i.p groups. The AUC0–∞((1233.06±235.57) ng·h/m L) and MRT((4.97±0.69) h) of ART-NLC were both bigger than those of ART, which were(871.17±234.03) ng·h/m L) and(1.75±0.31) h),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RT, ART-NLC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UC0–∞(P〈0.05) and MRT(P〈0.001) for both i.p and tail i.v administrations.
代华灵高伟祺张国顺王锐利张淑秋
关键词:ARTEMISININPHARMACOKINETICSLC-MS/MS
青蒿素注射用纳米结构脂质粒的制备及其初步药动学研究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内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新型抗疟药。在犬体内研究已发现连续多日口服给予青蒿素后其血药浓度未达稳态,相反与首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相比却有显著降低,这...
高伟祺
关键词:药动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