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9篇磁共振成像
  • 8篇乳腺
  • 8篇淋巴
  • 7篇腺癌
  • 6篇乳腺癌
  • 6篇肿瘤
  • 6篇淋巴瘤
  • 4篇乳腺摄影
  • 4篇MRI表现
  • 3篇数字化乳腺摄...
  • 3篇全数字化乳腺...
  • 3篇腺肿瘤
  • 3篇肝脏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3篇超声
  • 2篇血供
  • 2篇咽肿瘤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21篇丁建辉
  • 16篇彭卫军
  • 7篇毛健
  • 6篇许玲辉
  • 5篇蒋朝霞
  • 5篇唐峰
  • 4篇刘晓航
  • 4篇周良平
  • 4篇郑晓静
  • 4篇胡丹婷
  • 3篇胡超苏
  • 3篇曾炜
  • 3篇沈茜刚
  • 2篇钟国民
  • 2篇钱敏
  • 2篇柳光宇
  • 2篇王朝夫
  • 2篇周正荣
  • 2篇季亚婕
  • 2篇陈敏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位相对比乳腺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质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位相对比乳腺摄影(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影像质量。方法选用ACR RMI-156模型,分别于PCM乳腺摄影机与FFDM乳腺摄影机拍摄,除自动曝光条件,其余选用的曝光条件两台机器相同。拍摄好的模型图像打印成胶片,由三位放射科医师进行独立评价,以评分的方法(以观察到的模型内部细微结构为依据),比较PCM与FFDM有无差异,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软件为Stata 7.0。结果在选择的曝光条件中,每一位医师对模型的评分PCM组与FFDM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医师之间评分,无论对PCM组还是FF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评分已超过ACR规定的较好乳腺摄影系统的评分标准(10分)。结论 PCM与FFDM在显示RMI-156模型模拟钙化点簇数、纤维条数、模拟肿块的能力方面相当(评分接近),两种乳腺X线摄影均具较高的影像质量。
丁建辉丁建辉蒋朝霞彭卫军胡丹婷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影像质量
基于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与目的:2013年欧洲肿瘤学会官方杂志Radiotherapy&Oncology发表了新版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对规范颈部淋巴结靶区的勾画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旨在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淋巴结影像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将来修订N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初诊无远处转移、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5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鼻咽和颈部MRI扫描。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并根据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进行重新分区,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9个月。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1.3%,4年无颈部复发生存率为95.1%,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7.7%,4年无病生存率为78.5%,4年总生存率为92.8%。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区为:Ⅱ区76.2%,Ⅶa区65.1%,其次为Ⅲ区(50.4%),Ⅴa(17.5%)和Ⅳa(11.7%)。淋巴结的跳跃转移率为1.0%。颈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46.4%的患者有淋巴结坏死,74.4%的患者有包膜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受累侧数、颈部淋巴结最大径≥6 cm、颈部淋巴结坏死、T分期和N分期都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因素(P<0.05)。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有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趋势(P=0.060)。环状软骨下缘以下的颈部分区受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无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淋巴结最大径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T分期、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坏死是影响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该研究阐明了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发现颈部淋巴结受累侧数、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坏死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无病生存的重要因素。下颈部受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无显著�
区晓敏周鑫史琪邢星丁建辉胡超苏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均为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B细胞来源19例,T细胞来源2例;12例单侧、9例双侧。肿瘤最大径2cm~13cm,中位数6.5cm。肿瘤最大径≤5cm者12个中8个呈肾上腺肿大并保持其轮廓的表现;肿瘤最大径≥10cm者5个,呈长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2个;MRI冠状位检查8个中6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10个、等密度12个;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0例28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4个,中度强化4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13个,稍不均匀者13个,不均匀者2个。7例8个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其中4侧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NHL,常表现为肾上腺区均质或稍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小者多保持肾上腺形态,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周良平彭卫军丁建辉刘晓航王朝夫毛健沈茜刚钱敏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
宫颈淋巴瘤的MRI表现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提高对宫颈淋巴瘤MRI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理证实的宫颈淋巴瘤MRI检查资料(平扫加增强),观察宫颈淋巴瘤MRI表现特点,评估肿瘤形态、宫颈内膜、基质环的改变及信号表现,同时评估扫描范围内有无淋巴结肿大。结果(1)6例宫颈淋巴瘤均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6例中5例见宫颈肿块,直径7cm~10cm,实性或实性为主,轮廓较清晰,圆形或分叶状;1例见一侧壁局限性增厚。(3)MRI表现:T1WI等信号常见(5/6);T2WI可表现为等信号、高信号(4/6)或混杂高信号为主(2/6),肿块较大时信号欠均匀(直径大于8cm)。强化不明显((2/6)或轻至中度强化(4/6))。(4)可伴有扫描范围内如腹膜后、盆腔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6)。(5)T2WI图像上宫颈黏膜6例中5例可见(5/6),可伴有完整的宫颈基质环(3/6)。结论当宫颈出现软组织肿块,缺乏黏膜浸润,不累及宫颈基质环,信号较均匀,无明显坏死,强化不明显,可伴有腹膜后,盆组等部位淋巴结肿大,提示宫颈淋巴瘤可能。
许玲辉彭卫军蒋朝霞谭红娜丁建辉
关键词:宫颈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表现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形态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DCIS的认识,为早期发现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影像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MR检查的纯DCIS44例,DCIS伴微浸润27例,共71例,将其分成N1(乳腺纯DCIS)和N2(DCIS伴微浸润)2组。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所有可疑病灶定义为斑点状(直径〈5mm)、肿块和非肿块3类。描述病灶形态特征(MI=斑点状,M2=线样、线样导管样,M3=导管分支样,M4=段样,M5=局灶性,M6=区域性,M7=弥漫性,M8=肿块)和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I型:持续七升型,Ⅱ型=平台型,Ⅲ型=廓清型,1V=与腺体同步强化)。应用X。检验对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共检出73个DCIS病灶。4个(5.5%)为斑点状病灶,64个(87.7%)为非肿块样病灶,5个(6.8%)为肿块样病灶。在64个非块样强化的病灶中,M3、M4、M5、M6分别有15、34、9和6个,其中以M3、M4最常见;在N1组(45个)中M3、M4、M5、M6分别有7、21、7和3个;N2组(28个)分别有8、13、2和3个;2组形态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个非块样强化的病灶中31个内部不均匀强化,M3、M4均占35.5%(11/31);26个簇状小环状强化,M4占88.5%(23/26);网状强化4个;丛状强化2个;均匀强化1个。5个肿块样病灶中,N1组3个,N2组2个;4个形态呈分叶状;4个边缘毛刺,1个边缘光整;5个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可绘制TIC的25个病灶中I型8个,Ⅱ型11个,Ⅲ型3个,Ⅳ型3个。结论DCIS的典型形态表现为M3、M4,其中以段样分布的成簇小环状强化最具特点。DCIS的TIC常表现为I型和Ⅱ型。
许玲辉彭卫军顾雅佳李瑞敏刘晓航汪晓红毛健唐峰丁建辉
关键词:导管乳腺磁共振成像图像增强
位相对比乳腺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位相对比乳腺摄影(PC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7月共451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乳腺X线片,其中23例为双侧乳腺同时手术,故参与研究的共有474例乳...
丁建辉彭卫军蒋朝霞许玲辉肖勤胡丹婷郑晓静
文献传递
富血供肝转移瘤的MRI表现和特点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肝脏是血源性转移癌最好发的器官,正确判断富血供肝转移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讨富血供肝转移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并伴有肝脏转移的病例。根据强化程度,当病灶显示出明显的早期强化(强化程度与胰腺或肾皮质相仿)时,肝转移瘤被认为是富血供的,据此,共有31例符合人选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23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1.9岁。所有31例均行上腹部MRI检查(采用1.5T超导MR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T2WIFSE序列,T1WISPGR序列(用于增强前后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kg,注射速率为2ml/s,注射后行Ⅲ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20、45、90S。所有MR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高年主治医师分析并达成一致。结果:31例患者共发现239个肝转移灶,分布于两叶,无特别好发肝段。其中21例转移灶为多发,其余10例为单发转移灶。病灶小于9.5cm。MR图像显示所有病灶于T1WI均为低信号。在T2WI图像上,127个病灶(53%)显示为中等高信号,65个病灶(27%)为中等高信号伴病灶中央更高信号区。增强动脉期显示183个病灶(77%)呈明显的边缘强化,41个病灶(17%)呈弥漫均匀的结节样强化,15个病灶(6%)呈弥漫不均匀强化。增强门脉期,131个病灶表现为与动脉期相仿的强化方式与程度,其中33个病灶表现为较动脉期稍增厚的强化环。结论:根据富血供肝转移瘤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病灶可以和肝脏其他富血供病变(如HCC.血管瘤,FNH等)能正确鉴别。
丁建辉彭卫军唐峰毛健
关键词:肝脏转移瘤富血供磁共振成像
中国乳腺X线筛查项目中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估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在乳腺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腺筛查项目筛查出,并在初筛时同时行乳腺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的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病人。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在检出恶性病例时的诊断灵敏度,并进一步分析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与年龄及腺体致密度间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并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病例共42例,单用乳腺X线摄片、单用超声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0%、64.3%、95.2%,单用乳腺X线摄片和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量型和致密型乳腺,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比单用乳腺X线摄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轻女性(50岁以下)中,没有发现差异(P>0.05)。结论:乳腺X线摄片诊断灵敏度高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可提高乳腺筛查的诊断灵敏度,在乳腺X线摄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推荐用于腺体密度较高的乳腺筛查。
季亚婕常才丁建辉曾炜陈敏柳光宇
关键词:乳腺X线摄片超声乳腺癌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丁建辉彭卫军周良平严福华朱雄增许玲辉张帅钟国民唐峰
关键词:淋巴瘤肝脏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这种罕见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5例,其中3例同时行MR和CT检查,2例仅行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结果单侧2例、双侧3例,共8个肿瘤。肿瘤最大径6~15cm,呈圆形2个,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3个。行MRI冠状面检查的6个肿瘤中4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2例呈稍低密度,6例呈等密度。MR平扫2例T,WI呈等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6个,中度强化2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2个,稍不均匀者4个,不均匀者2个。4个肿瘤伴同侧肾脏和血管的累及,其中3个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周良平彭卫军丁建辉刘晓航王朝夫沈茜刚钱敏毛健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